APP下载

基于TRIZ理论的气吸式排种器创新设计

2018-07-03衣淑娟李衣菲

农机化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种器株距阿奇

李 芮,衣淑娟,赵 斌,李衣菲,武 志

(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a.工程学院;b.信息技术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9;2.黑龙江北大荒农机有限公司,哈尔滨 150090)

0 引言

随着“中国制造2025”观念的提出,以及农业机械的高速发展,传统农业机械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农业机械“高速化、精准化、自动化、高效化”的发展方向[1]。播种是农业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播种质量取决于精密播种机的关键部件即排种器[2]。目前,精量播种存在排种器工作阻力大、风机体积过于庞大、地轮链传动系统不稳定、播种株距调节方式繁琐、作业速度偏低,以及排种器工作稳定性差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基于TRIZ理论针对排种器结构进行创新设计,结合TRIZ理论中的40个发明原理和48个工程参数,设计了一种操作方便、传动方式简单且播种合格指数高的排种结构,并建立了相应的UG三维实体模型及样机,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1 TRIZ理论

1.1 TRIZ理论概述

1946年,阿奇舒勒(G. S. Altshuller)创立了TRIZ理论,因此 Altshuller被尊称为TRIZ之父。在以后的数十年中,阿奇舒勒和他的TRIZ研究团队分析了世界上近250万份高水平的发明专利,总结归纳出技术发展进化的发展规律,还有解决各种矛盾相应的创新原理和法则,并综合各个学科领域的特点,建立了TRIZ理论体系[3-6]。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明确要改善的工程参数,然而改善某一工程参数就会带来其他工程参数的恶化,从而产生了两个工程参数之间的矛盾。阿奇舒勒矛盾矩阵表及40条发明原理就是为了解决这样的矛盾而提出的。阿奇舒勒矛盾矩阵表将每一个矛盾冲突的关系用矩阵的形式表示,且有相对应解决矛盾的发明原理,其解决问题的一般流程如图1所示。

1.2 TRIZ理论的应用

1989年,国际TRIZ协会在彼得罗扎沃茨克建立,阿奇舒勒担任首届主席。随着苏联解体,西方系统地传入了TRIZ理论,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世界各地展开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至此,TRIZ理论走向世界,有关TRIZ的研究咨询机构也相继成立。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个别科研人员已经了解到了TRIZ理论;在1997年前后,我国少数学者在参与国际会议时再次接触了TRIZ,并自发予以研究,在某些专业开设了TRIZ选修课[7]。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TRIZ理论及其方法系列课程。

如今TRIZ理论已在全世界展开了广泛应用,创造出成千上万项重大发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TRIZ理论及其方法现已发展成为一套解决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成熟理论和方法体系,并经过实践检验,为众多知名企业和研发机构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韩国的三星、美国的福特和波音、中国的中兴通讯、芬兰的诺基亚等500家多知名企业[8-12],不仅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自主研发创新能力。

2 现有排种器分析

国内外研发设计了不同播种原理精量播种机的排种装置,主要分为机械式和气力式两大类[13],具体分类如图2所示。目前,世界上气力式排种装置较机械式排种装置技术发展良好,成为精量播种技术的先进水平代表;但气力式排种装置也有其不足之处,如风机过于庞大,播种株距调节方式繁琐。

图2 排种器的分类

现有的精量排种装置的传动系统结构都是地轮带动链轮、链条等传动的部件驱动排种器完成播种作业,传动机构复杂,工作可靠性差,排种精度低,且排种器的转速最多只有7、8个档可调,所以无法实现在转速允许范围内的所有转速及任意值的株距。排种器上的株距调节变速箱如图3所示(以指夹式排种器为例)。

3 基于TRIZ理论的排种器创新设计

3.1 气吸式排种器的矛盾

根据现有排种器的不足,利用TRIZ理论及其分析方法,总结出以下3种矛盾。

矛盾1:排种器工作时,种子室的种子及气吸式的吸力对排种盘的阻力很大,以至于需要给排种转轴很大的动力。如果增大排种转轴的驱动力,则造成能量消耗的增加。

矛盾2:气吸式排种器的气源来自风机,风机的体积庞大,如果改变风机的尺寸,就会减小叶轮的尺寸,则需要叶轮具有更大的转速,使风机的功率消耗增加。

矛盾3:现有的精量排种器的传动系统都是地轮带动链条、链轮等传动部件驱动排种器完成播种作业,传动机构复杂,有时还会出现链条松掉的情况,并且排种器的转速最多只有7、8个档可调,无法实现在转速允许范围内的所有转速,无法实现任意值的株距。因此,需要精简排种器的传动系统及提高自动化的程度。但是,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就很可能引起控制程度复杂性增加。

图3 排种器株距调节变速箱

图4为TRIZ理论在气吸式排种器上的解题步骤。

3.2 创新设计的矛盾解决原理

创新发明设计的核心就是解决矛盾,创新设计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产品中所存在的矛盾的过程[14]。气吸式排种器创新设计需要解决的矛盾属于技术矛盾,技术矛盾对应的48个通用工程参数为No.7静止物体的体积、No.15力、No.16能量消耗、No.18功率、No.43 自动化程度、No.45装置的复杂性、No.46控制的复杂性。

阿奇舒勒将各个工程参数之间的矛盾与发明原理之间建立了对应的关系,整理成了一个48×48的矩阵—阿奇舒勒矛盾矩阵,以便使用者在解决矛盾时查找。矛盾矩阵表将48个工程参数之间的矛盾和40个发明原理有机地联系起来,将创新的规律性形象地表现出来[15-16]。本创新设计基于总结的3个技术矛盾,对阿奇舒勒矛盾矩阵表的应用如表1所示,相对应用的40个发明原理如表2所示。

图4 TRIZ理论的解题步骤

通用工程参数恶化的参数…No.16能量消耗No.18功率No.46控制的复杂性…改善的参数…No.15力19,17,35,10,2,8,3,2419,35,37,17,1,28,1837,10,28,25,3,13,2No.7静止物体的体积35,13,19,38,33,25,1035,19,6,10,13,24,18,31,128,1,25,10,2,23,5,24No.45装置的复杂性28,5,2,29,35,10,13,2719,28,2,30,35,20,343,37,25,26,7,28No.43自动化程度1,13,30,2,35,42,12,26,28,8,628,3,4,17,37…

表2 应用的发明原理

3.3 发明原理的应用

根据阿奇舒勒矛盾矩阵表所确定应用的5条发明原理,对气吸式排种器进行以解决传动系统复杂、播种精度偏低及自动化程度低为目的的创新设计分析。

应用No.3局部质量原理,使排种器排种盘外圆与一个驱动齿轮啮合,径向传动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驱动排种盘所需要的扭矩。排种盘既是排种工作的主要部件又是传递力的工作部件。

应用No.24中介物原理和No.28机械系统的替代原理,利用驱动电机将拖拉机发动机输出的电能转换成驱动排种器所需要的机械能,使用电机作为中介物传递能量,用电场代替了机械场。用吸尘风机代替传统的机械风机,尺寸显著缩小,且功率不及之前的50%,吸力满足作业要求。

应用No.35参数变化原理,用直流减速电机代替复杂的链传动系统,直接根据要求,在排种器控制面板上进行设置,使电机调节转速,自动调整排种器的转速,实现无级调速,方便快捷,达到改变播种株距的目的。

应用No.10预操作原理,增加了编码器测速装置,实时测量机车的前进速度,然后传递给驱动电机以校正排种的速度,提高播种的合格率。同时,还增加了种子重播、漏播监控,通过报警提醒使用者。

4 排种器三维模型设计及分析

4.1 排种器三维模型设计

根据TRIZ理论的分析结果,对排种器的结构进行了创新设计,改进后的排种器三维模型如图5所示。

1.气吸风机 2.波纹管 3.驱动电机 4.测速编码器 5.导种管 6.排种器 7.种箱

创新后的排种器主要由排种器壳体、齿形排种盘、排种器转轴、直流减速电机、驱动齿轮及排种控制系统等组成,其左侧为储种室,右侧为真空室。排种器工作时,风机内的双叶轮高速旋转产生的吸力通过吸风管传递到排种器一侧的真空室,使真空室产生负的压强,齿形排种盘的两侧就会产生压力差,在减速电机的驱动下,齿形排种盘根据之前的株距要求设定稳定转动;当齿形排种盘上的吸种孔转到吸种区时,储种室内的种子依靠压力差产生的吸力被吸附在齿形排种盘的吸种孔上;排种器壳体上有清种刷,会将多余的种子刷掉;投种区与大气相通,没有压力差,种子便会自由下落,顺着导种管滑落到种沟内;导种管内侧中部装有重播、漏播检测装置,通过报警提醒使用者[17]。

4.2 仿真及有限元分析

利用三维建模软件UG对创新的气吸式排种器进行零部件的建模、自底向上装配和运动仿真。结果表明:排种器结构设计合理,各零件之间没有干涉现象,运动平稳,未出现运动失真的情况。

对排种器的主要部件排种盘进行了有限元分析[18],如图6所示。分析结果表明:排种盘的最大应力远远小于材料的许用应力,满足强度和刚度的要求。

图6 最大应力图

5 结论

运用TRIZ理论对气吸式排种器进行创新设计,以排种器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分析,建立矛盾矩阵,确定相对应的发明原理。根据阿奇舒勒对每一个发明原理,对现有气吸式排种器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对设计的排种器进行了三维建模、装配、运动仿真和关键部件的有限元分析。事实证明:TRIZ理论不仅提高了创新的效率,而且缩短了创新的周期,加快了农业机械的创新设计。

参考文献:

[1] 高焕文,李问盈,李洪文.中国特色保护性耕作技术[J].农业工程学报,2003(3):1-4.

[2] 许剑平,谢宇峰,徐涛.国内外播种机械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机化研究,2011,33(2):234-237.

[3] 张灿影,刘德洪.基于TRIZ的开放式创新技术路线图研究[J].情报杂志,2012(9):68-72.

[4] 胡家秀,陈峰.机械创新设计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5] 刘训涛, 曹贺, 陈国晶.TRIZ理论及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6] 张建琛,王小峰.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概念及其在自主创新中的应用[J].厦门科技,2008(2):53-56.

[7] 赵敏.引进创新方法提高创新效率——TRIZ理论助力中国自主创新[J].科学,2008(6):12-14,4.

[8] 金刘洋,朱团,王超囡,等.TRIZ算法在多功能眼镜创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7):47-49.

[9] 吴永志,崔文韬,杨光.介绍一种发明创新的方法(TRIZ)[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2):73.

[10] 林艳,王宏起.TRIZ理论促进企业创新的作用机理与策略[J].中国科技论坛,2008(12):57-60,65.

[11] 王妍玮.基于TRIZ理论的新型食品烘干机的设计[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9.

[12] 张炜达,肖周录. TRIZ理论的传播及对我国的影响[J].生产力研究,2011(11):149-150.

[13] 陈立东.气吸式排种器性能参数设计及其对排种质量影响的试验研究[D].大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06.

[14] 张妍.立式环模压块机双层孔环模结构设计及性能研究[D].大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5.

[15] 郑芳媛,朱景林,张天会,等.基于TRIZ理论喷雾器开关创新设计[J].农机化研究,2015,37(1):71-74.

[16] 卢希美,张付英,张青青.基于TRIZ理论和功能分析的产品创新设计[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0(12):255-257.

[17] 李芮,衣淑娟,赵斌,等.2BJM-12型气吸式免耕精密播种机设计[J].农机化研究,2017,39(12):63-67.

[18] 沈春根, 聂文武, 裴宏杰.UG NX 8.5有限元分析入门与实例精讲[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

猜你喜欢

种器株距阿奇
20220503 双粒花生精量穴播排种器设计与试验
蚕羌种植最佳移栽密度研究
基于EDEM的双腔式棉花精量排种器排种性能仿真研究
玉米播种机排种器对精量播种质量的影响
洋马高速插秧机株距调节方法
阿奇霉素在小儿百日咳的应用
阿奇,出发
寒地水稻良种良法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巧解“植树问题”
2MB-1/4型大垄拐子苗铺膜播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