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恶性肿瘤患者临床与血液黏度变化探讨

2018-07-02任雪梅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8年5期
关键词:恶性肿瘤

任雪梅

【摘 要】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临床与血液黏度变化。方法:在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另外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清晨空腹状态的血液7ml,并用肝素抗凝处理,储存在37℃的常温之下,并用专人进行操作,根据粘度值、公式换算获得数据结果。探讨和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液粘度情况。结果:疾病组和健康组的血液粘度指标借助统计学检验,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高切粘度、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性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K值方程、全血还原粘度数据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数据均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血瘀型恶性肿瘤患者与气血虚型恶性肿瘤患者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高切粘度、血沉、血球积压、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性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K值方程、全血还原粘度数据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数据均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血液粘度的多项指标均可以作为肿瘤疾病的辅助性判断指标,尤其是能够作为活血化瘀、扶正培本治疗方式的疗效判断措施,可以一定程度的显示患者疾病情况以及类型,值得推广普及。

【关键词】恶性肿瘤;血液粘度;血瘀型;气血虚型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5-0-01

伴随着近些年肿瘤疾病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多,临床中对肿瘤疾病的诊断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近些年有许多关于血液粘度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预防、治疗的作用,但是对于恶性肿瘤疾病而言,血液粘度的研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1]。对此,为了更好的提高临床中恶性肿瘤的干预水平,本文以我院患者为例,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液粘度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经手术、穿刺病理活检,纤维支气管镜、CT等方式被确诊,其中40例患者为直肠癌、15例患者为原发性肝癌、35例患者为肺癌。1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44例,平均年龄(62.2±15.2)岁。另外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其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平均年龄(63.5±14.9)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备对比价值。

1.2 方法

自动血流变测试仪采取赛科希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SA-5000型号机,输入电压2200V,频率50Hz,输出功率250VA。

所有患者均采取清晨空腹状态的血液7ml,并用肝素抗凝处理,储存在37℃的常温之下,并用专人进行操作,根据粘度值、公式换算获得数据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当中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检测结果等数据均采取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比。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液粘度对比

疾病组和健康组的血液粘度指标借助统计学检验,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高切粘度、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性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K值方程、全血还原粘度数据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数据均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详情见表1。

2.2 不同症型患者血液粘度对比

血瘀型恶性肿瘤患者与气血虚型恶性肿瘤患者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高切粘度、血沉、血球积压、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性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K值方程、全血还原粘度数据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数据均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详情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疾病组和健康组的血液粘度指标借助统计学检验,非血球积压的其他血液粘度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一结果充分证明恶性肿瘤疾病患者的血液粘度会存在明显提升现象,血液粘度的提升过程中血流阻力会明显提升,同时组织灌注量会明显减少,导致组织缺血缺氧,促使红细胞本身的粘度随之提升,从而提高聚集性,降低变形性。对此,血液粘度的提升红细胞聚集性会随之提升,变形性会减弱,血沉速度加快,红细胞积压会降低,可以作为肿瘤疾病的辅助性诊断措施[2]-[3]。另一项结果显示,血瘀型恶性肿瘤患者与气血虚型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液粘度数据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一结果也充分证明了借助中医辩证中患者判定为虚症时机体免疫功能会逐渐下降,此时细胞免疫功能也比较弱,这也是导致患者容易发生肿瘤疾病以及肿瘤疾病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所以血液粘度可以作为治疗效果、病程进度的判断指标[4]-[5]。

综上所述,血液粘度的多项指标均可以作为肿瘤疾病的辅助性判断指标,尤其是能够作为活血化瘀、扶正培本治疗方式的疗效判断措施,可以一定程度的显示患者疾病情况以及类型,值得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王晓亮,郑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16,31(12):1951-1953.

张维清,郝建礼.七氟烷吸入麻醉对不同年龄层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6,14(2):159-162.

刘翔,任甜甜.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临床研究价值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7,21(10):1718-1721.

王明芳,张文剑,冷丽云,等.恶性肿瘤患者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期感染相关因素及血清炎症因子变化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3(19):4378-4381.

于明,贾海玉,李国春.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液流变學指标变化的相关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7,30(1):1-4.

猜你喜欢

恶性肿瘤
恩度联合放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护理分析
DSA下中晚期肺癌供血动脉灌注化疗术的临床观察
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如何切除司法体制中的“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特异性标志物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实用价值
比较恶性肿瘤与非恶性肿瘤静脉血栓患者肺栓塞发生率的差异
DC/CIK细胞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分析
2007—2011年嘉定区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