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的常见病

2018-07-02王介明

青春期健康·家庭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上下肢内囊丘脑

王介明

腔隙性脑梗死普遍存在于老年人中,高发年龄在60~70岁之间,且男性多于女性,为女性的2~6倍。

生活中,很多人会因为头晕、头痛、肢麻、无力等症状去医院就医,发现患有腔隙性脑梗死,还有的人没有感觉身体不适,但是在单位集体体检中也发现患有这种疾病。对于腔隙性脑梗死,很多人模模糊糊的知道是脑子里的微小毛细血管发生了问题。那么,究竟腔隙性脑梗死是怎么回事呢?

专家解释,腔隙性脑梗死是指脑内血管末端的微小动脉的梗死,梗死后的坏死组织被吞噬细胞消除掉,遗留下小腔隙,故名之。腔隙性脑梗死普遍存在于老年人中,高发年龄在60~70岁之间,且男性多于女性,为女性的2~6倍。白天发病者居多,多数无明显诱因,症状一般于十二小时到三天之间达到高峰。一般症状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眩晕、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抽搐、痴呆等。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有三分之二是长期高血压患者,三分之一是脑动脉硬化、糖尿病、血液病、肿瘤患者。

腔隙性脑梗死常见的临床表现有以下五种:

一是单纯运动性轻偏瘫:最常见,占40%~60%。主要特征为客观检查无感觉障碍、视野缺损、失语、失用或失认,而仅有一侧面部和上下肢无力或不完全性瘫痪。病灶可发生在内囊、脑桥、大脑脚、基底节、大脑皮质、放射冠等处。

二是纯感觉性卒中:无肌力障碍、眩晕、复视、失语及视野缺损,而仅有一侧面部及上下肢的偏身感觉障碍。病灶位于丘脑腹后核,通常为大脑后动脉的丘脑穿通支梗死所致。少数病例可由脊髓丘脑束、丘脑皮质束的病灶所致,也可因病灶侵及整个丘脑的外侧及内囊后肢的放射冠而引起。

三是感觉运动性卒中:表现为一侧头面部、躯干及上下肢感觉障碍,和面、舌肌及上下肢的轻瘫。无意识障碍、记忆障碍、失语、失认和失用。其病灶位于丘脑腹后外侧核和内囊后肢,通常由大脑后动脉的丘脑穿通支或脉络膜后动脉闭塞所致。

四是共济失调性轻偏瘫:表现为病变对侧的轻偏瘫和小脑性共济失调,且下肢重于上肢,有时伴有感觉障碍、眼球震颤、辨距不良、构音障碍、向一侧倾倒。病灶发生在脑桥基底部或内囊,放射冠、小脑等处也可发生。

五是手笨拙综合症:表现为明显的构音障碍、呐吃、吞咽困难,一侧手轻度无力及精细运动障碍等共济失调,并可伴有同侧中枢性面、舌瘫,反射亢进及病理征阳性,行走时步态不稳,但无感觉障碍。病灶位于脑桥基底部的上1/3和2/3交界处或内囊最上部分的膝部。

医学上提出腔隙性脑梗死的五条诊断标准是:

1.中年及以上人群有高血压病史;

2.临床表现符合上述五种症状之一;

3.愈后情況良好,且短期内有完全恢复倾向;

4.脑电图、脑脊液、脑血管造影,有肯定的阳性发现;

5.CT、磁共振(MRA)证实与临床一致的病灶,但腔隙性脑梗死,愈后虽然情况良好,但也为身体敲响了警钟。

预防措施

1.对于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一个合理水平。因为血压过高,易使脑内微血管瘤及粥样硬化的小动脉破裂出血;而血压过低,脑供血不全,微循环淤滞时,易形成脑梗死。所以应防止引起血压急骤降低,脑血流缓慢,血黏度增加,以及血凝固性增高的各种因素。

2.积极主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3.讲究精神心理卫生,许多脑梗死的发作,都与情绪激动有关。

4.注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适度的体育活动有益健康。避免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暴饮、暴食。要以低脂肪、低热量、低盐饮食为主,并要有足够优质的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及微量元素。饮食过饱不利于健康,霉变的食品、咸鱼、冷食品,均不符合食品卫生的要求,要禁食。

5.当气温骤变,气压、温度明显变化时,由于中老年人特别是体弱多病者,多半不适应而患病,尤其是严寒和盛夏时老年人适应能力差,免疫能力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比平时高,所以要特别小心。

6.及时注意脑血管病的先兆,如突发的一侧面部或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软弱乏力,嘴歪,流口水;突然感到眩晕,摇晃不定;短暂的意识不清或嗜睡等。

猜你喜欢

上下肢内囊丘脑
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3对前丘脑γ-氨基丁酸能抑制性轴突的排斥作用
进展性纹状体内囊梗死应用替罗非班干预的疗效及其预测因素分析
Trendelenburg体位不同通气模式对直肠癌患者上下肢动脉血PaO2及乳酸的影响
常规CT上瘤内囊变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人丘脑断面解剖及磁共振图像三维重建
基本力量 上、下肢的教学与练习方法
跳绳运动提高小学生上下肢协调能力的研究
电针“百会”“足三里”穴对IBS 模型大鼠行为及丘脑中CGRP mRNA 表达的影响
丘脑前核与记忆障碍的研究进展
完整摘除肺包虫病内囊外科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