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疑问句的语用转换与信息含量
2018-07-02郭艺丁吴早生
郭艺丁,吴早生
汉语疑问句的语用转换与信息含量
郭艺丁1,2,吴早生1
(1.安徽大学 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2.新乡学院 文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在前人关于疑问句形式分类的基础上,通过对疑问句四种基本句式的语义语用功能考察,运用疑问句在实际言语交流中的变换情况,把握疑问句式之间的语用信息含量,在语用变换实践中厘清不同疑问形式疑问句的疑问程度。
疑问句;语用转换;疑问程度;信息含量
人们从句法结构上给疑问句分出了较为公认的四类:特指问句、选择问句、是非问句和正反问句(这里包括很多学者提到的反复问句或附加问句)。徐杰、张林林在《疑问程度和疑问句式》一文中把疑问程度与疑问结构对应起来进行研究,把疑问句按语气分为四类:最高、次高、次低、最低,并以此为纲收容句式,并列表以示其关系,最后得出两条结论:①疑问程度愈低,其表达形式愈灵活,可选用的疑问句式愈多;②高程度疑问的典型句式的适用范围最广泛。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各种形式的疑问句式之间在语义和语用上有着相似相通之处,在实际的言语交流中可以相互变换,语义上的细微差别,基本上不影响人们的日常交际,即能达到相同的语用效果,下面我们就根据它们的变换情况来了解四种基本的疑问句式间的语用信息含量。
一、“特指问句”和“选择问句”之间的变换
普通话中,选择问句和特指问句之间存在着语义相似和语用等价的变换关系。即某些选择疑问句可以变换为特指疑问句,疑问范围扩大后,并不影响语用交际效果,照样能使自己的疑问点得到表达;反过来说,某些特殊疑问句变换为选择疑问句后,不论选择内容是否包含所需答案,也同样能使自己的疑问点得以表达,但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实现(1)。下面我们就来具体探讨它们之间的变换关系。
(一)某些“选择疑问句”可以转换为“特殊疑问句”
一般说来,某些选择疑问句可以转换为特指疑问句而不影响语用交际效果,后者可以满足前者相同的交际需要。例如:
(设定下面各对中的两种问句形式为同一问话人在同一时间地点向同一个人发问)
(1)你明天是去北京还是上海?去上海。可以转换为:你明天去哪里?去上海。
(2)你明天是去北京还是上海?去北京。可以转换为:你明天去哪里?去北京。
(3)你明天是去北京还是上海?我既不去北京也不去上海,我去南京。可以转换为:你明天去哪里?去南京。
(4)你明天是去北京还是上海?我哪里都不去。可以转换为:你明天去哪里?我哪里都不去。
上述的范围选择问话形式虽然改用了特指疑问形式,但答话人仍会根据问话人的疑点要求给出自己的答案。这说明,特指疑问形式实际上也包含了范围选择疑问形式所提出的疑问要求。
不过这些可以转换的选择疑问句,都是针对疑问范围而发的,并非针对整个命题的真假而发。如下面的选择问句就不能转换为特殊疑问句:
(5)“你明天去还是不去?”一句就无法把疑问点“去还是不去”转换成特殊疑问句形式。
(6)“昨天晚上下没下雨?”同样也无法把疑问点“下没下”转换特殊疑问形式。
(7)“她明天会不会来?”中的疑问点“会不会”也不能转换成特殊疑问形式。
(二)“特殊疑问句”可以转换为“选择疑问句”
一般说来,特殊疑问句可以转换为选择疑问句也不会影响语用交际效果。例如:
(假定以下例句答话人的实际目的地是上海)
(8)你明天去哪里?去上海。可以转换为:你明天去北京还是上海?去上海。
(9)你明天去哪里?去上海。可以转换为:你明天去北京还是广州?我既不去北京也不去广州,我去上海。
(10)你明天去哪里?我哪儿也不去。可以转换为:你明天去北京还是上海?我哪儿也不去。
但是,这里应该区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从特殊疑问句转换而来的选择疑问句,其疑问选项中包含了疑问点所需要的答案。这时,特殊疑问句和选择疑问句在语义上都包含了疑问点所需的答案,因而都能使听话人从疑问项中找到答案。如上述的例(8),再如:
(11)小明什么时候结婚的?上个星期天。可以转换为:小明是上个星期六还是上个星期天结婚的?上个星期天。
这种转换一般需要一个预设:就是说话人认为自己大致知道疑问点所在的范围(他对这种范围的预测是符合事实的),这是转换所必需的条件。比方(11)中,说话人认为自己对“小明结婚”的时间范围是大致知道的,即“不是星期六就是星期天”。
第二种情况是:原来的特殊疑问句包含了疑问点所需要的答案,而转换成的选择疑问句不包含疑问点所需要的答案。在这种情况下,听话人不能从范围选择问句中选择答案,他一般会纠正说话人提出的疑问点,给出正确的答案。如上述的例(9),再如:
(12)你是什么时候去的南京?上个月五号。可以转换为:你是上个月一号还是二号去的南京?不是一号也不是二号,是五号。
这种转换所必需的条件是,同样需要一个预设:即说话人认为自己大致知道疑问点所在的范围,即使他对疑问范围的预测是不正确的、不符合事实的。
此外,有时还会出现特殊情况:即答话人对问句中的预设提出否定,如上面的例(10):“你明天去哪里”中就必然包含了“你明天要动身”的预设,而“我哪也不去”的回答正是对该预设的否定。但是我们认为,只要问话人认定自己对于对方要动身到什么地方的预测是正确的,那么他就可以提出像例(10)这种不仅预测范围错误而且连预设也不成立的问句来。
二、“选择问句”与“正反问句”之间的转换
针对谓语中心语的正反问句可以无条件相互转换为选择问句。
(一)针对谓语中心的“正反疑问句”转换为“选择疑问句”
这种转换一般不需要具备信息增减(疑问范围的变化)的条件:
(13)你明天去不去北京?可以转换为:你明天去北京还是不去?
(14)你有没有去过北京?可以转换为:你去过北京还是没去过?
(二)在一定条件下,针对非谓语中心的“正反疑问句”可以转换为“选择疑问句”
(15)他是不是昨天去的北京?可以转换为:他是昨天去的北京,还是前天去的?
(16)他去的是不是北京?可以转换为:他去的是北京,还是天津?
第二类正反问的转换一般需要问句中疑问范围的变化,如上面的两个例句转换后分别增加了“前天”和“天津”两个词语,这样,问话人的信息需要量就相应减少了,疑问范围随之发生了变化。因此,在疑问范围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不能进行这样的变换:
(17)他是不是昨天去的北京?不能转换为:*他是昨天去的北京,还是不是昨天去的北京?
(18)他去的是不是北京?不能转换为:※他去的是北京,还是不是北京?
(19)是不是小王做的好事?不能转换为:*是小王做的好事,还是不是小王做的好事?
(三)“选择疑问句”转换为针对谓语中心的“正反疑问句”
这种转换一般无需具备信息增减或疑问范围变化的条件:
(20)你明天去北京还是不去?可以转换为:你明天去不去北京?
(21)你去过北京还是没有去过?可以转换为:你有没有去过北京?
(四)在一定条件下,“选择疑问句”可以转换为针对非谓语中心的“正反疑问句”
(22)你是昨天去北京的,还是前天去的?转换为:你是不是昨天去的北京?
(23)你是上午去的,还是下午去的?转换为:你是不是下午去北京的?
这第二类正反问的转换一般反映了问话人信息需要量的增加,如上面的两个例句转换后分别减少了“前天”和“上午”两个词语,因此疑问范围就相应地扩大了。故在不扩大疑问范围的情况下就不能作如下的变换:
(24)你是不是昨天去的北京?不能从后句转换而来你是昨天去北京的,还是不是昨天去的?
(25)你是不是下午去的?不能从后句转换而来你是下午去的,还是不是下午去的?
三、“选择问句”与“是非问句”之间的变换
(一)针对谓语中心的“是非疑问句”转换为“选择疑问句”
其中,例(27)的转换是在问话人信息量减少的情况下进行的,因而其疑问程度在转换之后增强了:
(26)你去北京吗?去。可以转换为:你去北京还是不去?
(27)你没去过北京吧?去过。可以转换为:你去过北京没有?
(二)在一定条件下,针对非谓语中心的“是非疑问句”转换为“选择疑问句”
(28)你是昨天去北京的吗?可以转换为:你是昨天去北京的,还是前天去的?
(29)你坐火车去北京的吗?可以转换为:你是坐火车去北京的,还是乘飞机去的?
这类是非问的转换一般反映的是问话人信息需要量的增加。如上面的两个例句转换后分别增加了“前天”和“乘飞机”两个词语,对“昨天”和“坐火车”的确定性明显减弱,问话人的信息需要量就增加了。因此在问话人的信息需要量不增加的情况下不能作如下的变换:
(30)你是不是昨天去的北京?不能转换为:你是昨天去北京的,还是不是昨天去的?
(31)你是不是坐火车去北京的?不能转换为:你是坐火车去北京的,还是不是飞机去的?
(三)“选择疑问句”转换为针对谓语中心的“是非疑问句”
其中例(33)的转换是在问话人信息需要量减少的情况下进行的:
(32)你明天去北京还是不去?去。可以转换为:你明天去北京吗?
(33)北京你去过还是没去过?去过。可以转换为:你没有去过北京吧?
(四)在一定条件下,“选择疑问句”可以转换为针对非谓语中心的“是非疑问句”
(34)你是昨天去北京的,还是前天去的?可以转换为:你是昨天去北京的吗?
(35)你是坐火车去北京的,还是乘飞机去的?可以转换为:你坐火车去北京的吗?
这类是非问的转换一般反映了问话人信息需要量的减少,如上面的两个例句转换后分别少了“前天”和“乘飞机”两个词语,因此转换之后随着疑问范围的缩小,问话人的信息需要量相应地减少了。故在疑问范围没有相应缩小的情况下不能作这样的变换:
(36)你是不是昨天去的北京?不能从后句转换而来:你是昨天去北京的,还是不是昨天去的
(37)你是不是坐火车去北京的?不能从后句转换而来:你是坐火车去北京的,还是不是飞机去的
四、“特指问句”与“正反问句”之间的变换
(一)针对谓语中心的“正反疑问句”变换为“特殊疑问句”
这种变换一般不能直接进行,它除了要增加说话人的信息需要量之外,还要将谓语中心语转换为“干”或“搞”等,然后把宾语改为疑问代词。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听话人也很难将变换以前的问句和变换以后的问句联系起来,所以我们说这种转换一般是不能成立的。
(38)A:你明天去不去北京?B:去。转换为:A:你明天干什么?B:去北京。
(39)A:你有没有去过北京?B:去过。转换为:A :你做过什么没有?B:你问的是哪方面?
特指问向针对谓语中心语的正反问的转换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所以一般也不宜转换(例略)。
(二)在一定条件下,针对非谓语中心的“正反问句”可以转换为“特殊疑问句”
(40)你是不是昨天去北京的?可以转换为:你(是)什么时候去北京的?
(41)你是不是坐火车去北京的?可以转换为:你(是)怎么去北京的?
这类转换的特点是,由对命题真假的提问变成了对“疑问范围”的提问,它代表的是问话人信息需要量的增加,如上面的两个例句转换后的疑问代词“什么时候”和“怎么”分别要比“昨天”和“坐火车”的确定性明显减弱,表明问话人的信息需要量增加了。
(三)在一定条件下,“特殊疑问句”可以转换为针对非谓语中心的“正反疑问句”
(42)你是不是昨天去北京的?可以从下句转换而来:你(是)什么时候去北京的?
(43)你是不是坐火车去北京的?可以从下句转换而来:你(是)怎么去北京的?
这种转换一般表示的是问话人信息需要量的减少,如上面的两个例句转换后要分别将外延广、不确定性最强的“什么时候、怎么”改为唯一确定的“昨天”和“坐火车”,表明问话人的信息需要量减少了。如果说话人的信息需要量不减少,上述例句无法变换。
五、“特殊问句”与“是非问句”之间的变换
(一)针对谓语中心语的“是非疑问句”转换为“特殊疑问句”
这种变换一般不能直接进行,因为它除了增加说话人的信息需要量之外,还要将谓语中心语转换为一般行为动词“干”或“搞”等,然后把宾语改为疑问代词,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听话人也很难将问话人想问的内容与变换之后的问句联系起来,所以,我们说这种转换一般是不能成立的。
(44)A:你明天去北京吗?B:去。转换为:A :你明天干什么?B:去北京。
(45)A:你没有去过北京吗?B去过。转换为:A:你做过什么没有?B:你问的是哪方面?
特指问向针对谓语中心语的正反问的转换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所以一般也不宜转换(例略)。
(二)在一定条件下,针对非谓语中心的“是非疑问句”可以转换为“特殊疑问句”
(46)你是昨天去北京的吗?可以转换为:你(是)什么时候去北京的?
(47)你坐火车去北京的吗?可以转换为:你(是)怎么去北京的?
这类是非问的转换一般代表的是问话人信息需要量的增加,如上面的两个例句转换后的疑问代词“什么时候”和“怎么”分别要比“昨天”和“坐火车”的确定性明显减弱,它表明说话人的信息需要量增加了。如果问话人的信息需要量不增加,这种转换就无法进行。
(三)在一定条件下,“特殊疑问句”可以转换为针对非谓语中心的“是非疑问句”
(48)你是昨天去北京的吗?可以从下句转换而来:你(是)什么时候去北京的?
(49)你坐火车去北京的吗?可以从下句转换而来:你(是)怎么去北京的?
这类是非问的转换一般需要问话人信息量的增加,如上面的两个例句转换后要分别将外延广、不确定性最强的“什么时候、怎么”改为确定唯一的“昨天”和“坐火车”。若问话人信息量不增加,上述例句无法变换。
六、“正反问句”与“是非问句”之间的变换(2)
正反问与是非问之间一般也可以相互转换,而不影响交际的效果,虽然其间有一定的语义差别。
(一)“是非问”句转换为“正反问句”,包括语调“是非问句”和“吗”字“是非问句”转换为“正反问句”
(50)你明天去北京吗?可以转换为:你明天去不去北京?
你明天去北京,是(对)吗?可以转换为:你明天去北京,是不是(对不对)?
(51)你明天去北京吗?可以转换为:你是不是明天去北京?
你明天去北京,是(对)吗?可以转换为:你明天去北京,是不是(对不对)?
(52)你明天去北京?可以转换为:你明天去的(地方)是不是北京?
你明天去北京,是(对)吗?可以转换为:你明天去的(地方)是北京,是不是(对不对)?
其它是非问句(“吧、啊、呗”等结尾的疑问句)确定性较强,疑问意味较弱,转换后语义有差别,即问句的信息量减少,问话人的信息需要量增加,但转换为正反问后,也能产生相同的语用交际效果。例如:
(53)你明天去北京吧?可以转换为:你明天去不去北京?
你明天去北京,是(对)吧?可以转换为:你明天去北京,是不是(对不对)?
(54)你明天去北京啊?可以转换为:你是不是明天去北京?
你明天去北京啊?还可以转换为:你明天去北京,是不是(对不对)?
(55)你明天去北京呗?可以转换为:你明天去不去北京?
你明天去北京呗?可以转换为:你明天去北京,是不是(对不对)?
(二)“正反疑问句”转换为“是非疑问句”
其中正反问转换为“吗”问句和语调是非问。一般地说,这种变换不需要改变说话人的信息需要量,两种问句的语义内容基本相等。例如:
(56)你明天去北京吗?可以从下句转换而来:你明天去不去北京?
你明天去北京,是(对)吗?可以从下句转换而来:你明天去北京,是不是(对不对)?
(57)你明天去北京吗?可以从下句转换而来:你是不是明天去北京?
你明天去北京,是(对)吗?可以从下句转换而来:你明天去北京,是不是(对不对)?
(58)你明天去北京?可以从下句转换而来:你明天去的(地方)是不是北京?
你明天去北京,是(对)吗?可以从下句转换而来:你明天去的(地方)是北京,是不是(对不对)?
而正反问转换为其它是非问(“吧、啊、呗”等结尾的疑问句),则必须有一定的附加条件,即要增加说话的信息量,减少问话人的信息需要量。例如:
(59)你明天去北京吧?可以从下句转换而来:你明天去不去北京?
你明天去北京,是(对)吧?可以从下句转换而来:你明天去北京,是不是(对不对)?
(60)你明天去北京啊?可以从下句转换而来:你是不是明天去北京?
你明天去北京啊?可以从下句转换而来:你明天去北京,是不是(对不对)?
(61)你明天去北京呗?可以从下句转换而来:你明天去不去北京?
你明天去北京呗?可以从下句转换而来:你明天去北京,是不是(对不对)?
七、附加形式的“正反问句”“是非问句”与非附加形式的“正反问句”“是非问句”之间的变换
一般说来,某些附加形式的“正反问句”“是非问句”可以转换为非附加形式的“正反问句”“是非问句”而不影响语用交际效果,后者可以满足前者相同的交际需要。例如:
(62)你明天去北京,是(对)吗?可以转换为:你明天去北京吗?
你明天去北京,是不是(对不对)?可以转换为:你明天去北京吗?
(63)你明天去北京,是(对)吗?可以转换为:你明天去北京吗?
你明天去北京,是不是(对不对)?可以转换为:你明天去北京吗?
(64)你明天去的(地方)是北京,是(对)吗?可以转换为:你明天去北京吗?
你明天去的(地方)是北京,是不是(对不对)?可以转换为:你明天去北京吗?
从疑问句的信息量来看,附加形式的“正反问句”“是非问句”要比非附加形式的“正反问句”“是非问句”蕴含的信息量大,或者说使用前一问句的使用者的信息需要量比后一问句使用者信息需要量要小。这可以从安徽旌德三溪方言的附加问明确地看出:在三溪方言中,凡是附加问,不论是对过去还是将要发生的事件的疑问,均要用上表示完成时体的“底”,表示在问话人心中该事件已是既成事实,较为肯定,问只是为了想得到进一步的证实和确认。
所以,要从一般的“正反问句”、“是非问句”转换为附加形式的“正反问句”、“是非问句”需要一定的条件,即增加问话的信息含量,减少问话人的信息需要量。取得这些条件可以作下述转换:
(65)你明天去北京,是(对)吗?可以从下句转换而来:你明天去北京吗?
你明天去北京,是不是(对不对)?可以从下句转换而来:你明天去北京吗?
(66)你明天去北京,是(对)吗?可以从下句转换而来:你明天去北京吗?
你明天去北京,是不是(对不对)?可以从下句转换而来:你明天去北京吗?
(67)你明天去的(地方)是北京,是(对)吗?可以从下句转换而来:你明天去北京吗?
你明天去的(地方)是北京,是不是(对不对)?可以从下句转换而来:你明天去北京吗?
其中“吧”“呗”问句,也有着同样的转换机制,其一般形式的疑问程度要强于附加形式,即一般的“吧”“呗”问句要比附加形式的“吧”“呗”问句蕴含的信息量小,或者说使用前一问句的使用者的信息需要量比后一问句使用者信息需要量要大。由后者转换为前者一般可以直接进行,而不影响交际效果,例如:
(68)你明天去北京,是(对)吧?可以转换为:你明天去北京吧?
由前者转换为后者需要增加问话人的信息掌握量,例如:
(69)你明天去的(地方)是北京,是(对)吧?可以从下句转换而来:你明天去北京吧?
“啊”问句的疑问程度太弱,或者说该疑问句的信息蕴含量很大,问话人对信息的需求量很小,很难在问句中再进一步增加信息含量,否则问句中就无“疑”了,所以“啊”问句没有附加形式(3)。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啊”问句的信息含量要大于“吧”“呗”问句。
八、句式变换小结
从上面的疑问句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出:
(1)有些疑问句之间进行转换是双向、可逆的,它们在语义和语用上几乎是等价的,如针对谓语中心的正反问句、“吗”是非问句、语调是非问句与表示命题真假判断的选择疑问句三者之间的关系便是如此,在三溪话中,它们用同一种句式(“咯”问句)表示。即:
针对谓语中心的正反疑问句=“吗”是非疑问句=语调是非疑问句=表示命题真假判断的选择疑问句
(2)有些疑问句之间的转换却是单向、不可逆的,转换后的语句有相同的语用交际效果,但在语义信息量上有一定的差别。如在是非问内部,“吧、啊、呗”等结尾的疑问句向正反问句、是非问句与表示命题真假判断的选择疑问句转换时减少了问句的信息含量,真的可能性减小。表示范围的选择问句可以向特指问句转换也使得疑问句的信息含量减少,疑问范围扩大。可以用图表示为:
相反,特指问向表示范围的选择问句转换,在是非问内部,正反问句、是非问句与表示命题真假判断的选择疑问句向“吧、啊、呗”等结尾的疑问句转换,必须增加说话人的信息量,若不增加信息量,难以进行转换。而在交际的实践中,信息量的无条件的突然增加,又几乎是不可能的。可以用图表示为:
可见,疑问句之间这种转换的单向性(不可逆性),说明了说话人对信息量的掌握程度的不同,加上单向的可转换性,又说明了可被转换后的疑问句的疑问的信息范围或信息度要大于或高于转换后的疑问句。 为了清晰起见,下面用一个公式将上述考察的各类疑问句的信息度和可转换情况表示出来:(“<”或“=”表示信息量的大小,“ ”表示交际中右边的问句可以向左边的问句转换) 从上面的考察和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有些疑问句是等义句,如“吗”问句、正反问句和判断选择问句;有些是近义句,如特指问句和范围选择问句,“啊、吧、呗”问句与“吗”问句(正反问句、判断选择问句);还有些既不是等义句也不是近义句,它们是不同性质的疑问句式,如特指问、范围选择问句一类与针对谓语中心的正反问、针对谓语中心的是非问、表示判断的选择问句一类。 我们如果细心观察就可以发现:在公式中,①类的信息层级要比②类多出两个级别(特指问和范围选择问)。这两个级别与其他级别有何区别,①类的其他层级与②类又有何联系呢?我们将在以后的论文中详细探讨。 注释: (1)在“选择问句”和“特殊问句”之间似乎是存在着“疑问范围”上的大小之分的。后者的范围应该比前者大,这就好比试题类型中的“问答题”(相当于“特殊疑问句”)和“选择题”(相当于“选择疑问句”)一样。当变换导致“疑问范围”发生变化以后,我们应该这样来约定:当问句中的“疑问范围”由大变小时,问话人的信息需要量应该是减少了;反之,若问句中的“疑问范围”由小变大时,则是问话人的信息需要量增加了。 (2)“吗”及语调是非问句和正反问句语义上确实还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考证,作者认为它们的区别主要在口气而非疑问语气上信息量的差别,本文不作讨论。本小节将附加形式的正反问句、是非问句与一般的正反问句、是非问句归并进行讨论,它们之间的转换下一小节专节讨论。 (3)三溪方言中,有一种十分接近肯定句的句式,在陈述句尾用“嚆”表示对前面陈述的确认要求,其肯定性要比“啊”问句更强。是否可以看成“啊”问句的附加式有待考证。 参考文献: [1]黄国营.句末语气词的层次地位[J].语言研究,1994 (1): 1-9. [2]黄明晔.疑问句的句尾语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2 (1):141-144. [3]刘月华.语调是非问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8(2): 25-34. [4]石毓智、徐杰.汉语史上疑问形式的类型学转变及其机制 [J].中国语文,2001(5):454-465. [5]邢福义.现代汉语的特指性是非问[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4):73-90. [6]徐杰,张林林. 疑问程度和疑问句式[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85(2):71-79. [7]朱晓亚.现代汉语问答的结构模式系统研究[J].汉语学习,1996(2):48-52. 收稿日期:2018-02-26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汉语语气助词与相关范畴/结构的同现限制及补偿机制研究”(17BYY025)。 作者简介:郭艺丁(1983- ),女,河南新乡人,安徽大学文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新乡学院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吴早生(1971- ),男,安徽旌德人,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 DOI:10.14096/j.cnki.cn34-1044/c.2018.12 中图分类号:H0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4310(2018)03-0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