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时政报道中如何以“小”取胜
——以2018全国两会报道为例
2018-07-02周秋含陈乔第
周秋含 陈乔第
(华龙网,重庆 400000)
一、“轻”融合:突破单纯“炫技”,用“融”让时政报道活起来
近几年来,融媒体作为一种媒体创新的突出方式,极大增强了新闻报道的视觉效果,被广泛运用于各重大主题报道,2018年的全国两会报道更是高技能爆发,要想从中脱颖而出实属不易。以华龙网为例,分析其在2018年全国两会报道推出的系列融媒体作品,可以总结出“轻”融合的特点。
图1 2018重庆华龙网两会的收官作品《童言童语共话美好新时代》截图
收官作品《原创声漫|童言童语共话美好新时代》是“轻巧”思路的一大体现。作品一改时政重大报道的浓墨重彩,从一个4岁小女孩童童的角度出发,讲述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巧妙回顾了教育、养老、“互联网+农业”、德治、法治等两会关键词,展示新时代里,每个普通家庭都会拥有更公平的奋斗环境,获得幸福。作品采用了定格漫画、长图动效手绘以及RAP说唱《政德》相融合的方式,与小女孩的“萌软”讲述相得益彰,构成了该作品独树一帜的“小清新”特色,推出两天之内流量上百万。
除此之外,华龙网还制作了一系列短小精巧的视听节目,适合移动社交媒体转发分享。旗下重庆客户端特别节目《两会早点听》系列结合了广播的声音特点、最大化利用网友的碎片化时间,“方便”是这个节目的一大特色,节目在中宣部两会协调会上受到通报表扬,称它“让人们随时以便捷方式听两会”。
二、“巧”整合:挖掘优势资源,用“合”让常规报道新起来
如果说上面的融媒体作品是华龙网让严肃的时政内容与创新的传播形式轻巧结合,打造出适合用户口味的内容产品,那么《小蓝莓两会茶话室|听外国人聊“两会”》与《邀你一起读两会》则是将其资源优势与受众视角的巧妙整合。
《小蓝莓两会茶话室|听外国人聊“两会”》邀请3位在渝外国人士做客,结合他们在中国的生活和工作经历,通过外国网友视角,解读热词,分享观点,面向海内外网友讲述两会故事,这是华龙网乃至重庆媒体时政类访谈节目中首次引入“外国人”这个新群体。
华龙网从2000年建网开始就建立了英语频道,又在2011年左右开设了英语微信公众号“华龙网HelloChongqing”,这在地方新闻网站中并不多见,具备一定的外宣优势,多年来培育了一批较为活跃的外籍用户;“小蓝莓剧场”则是2017年底推出的一档侃新闻时政栏目,女主播“小蓝莓”风趣幽默,短时间内吸引了一批“铁粉儿”,此次“茶话室”产生了“1+1>2”的效果,以外国网友的角度看两会,因为视角的不同,让人耳目一新。
同样以“新”取胜的作品还有政府工作报告之后推出的音频产品《邀你一起读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出炉后的第一时间,制作团队摘录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经典句子、两会热词,利用记者日常积累的“跑口”优势,联系了包括党的十九大代表、公安系统一级英模陈兵,重庆市公安局“破案能手”、感动重庆十大人物樊劲松,著名女演员陈紫函,偶像男演员戴向宇,中国跳水队队员、跳水“大满贯”得主施廷懋等在内的8位演员和社会正能量楷模等献声朗读。
毋庸置疑,知名人士往往拥有较强的个人号召力,作品互动性强,网友还可以挑战朗读,并在朋友圈晒出自己的成绩,自然愿意点开分享进行二次传播,这个创意是以“巧”取胜。
这些通过资源整合而成的作品,其展现方式、主题本身并不新颖,但是通过挖掘、叠加,影响力、传播力成倍增长,从海量同题材报道中脱颖而出。
三、“小”切口:突破程序性报道,以“点”让深度报道接地气
在全国两会这种场合,碍于“无米下炊”或其他限制,地方媒体很容易陷入程序性报道、难出亮点的尴尬局面。如何才能做出自己的特色?此次全国两会,华龙网派到前方的记者团队秉承现场理念,有意识地寻找接地气的小切口、各种程序性报道外的小亮点,做出了深度报道的看点和特点。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是两会媒体报道的一个重要节点。从总书记下团第二天开始,华龙网连续推出“报告总书记”系列稿件7篇,将总书记提到的重庆特产、美景、产业与实际一一结合,就总书记关心的地方一一回应。这种“回放”与“呼应”的方式,放大了新闻事件中最受关注的热点,进一步强化了时政报道的可读性,牢牢抓住了受众眼球,仅在重庆客户端一个平台上的流量就超过125万。
这种主动“蹭热点”的方式,在政府工作报告的解读中被再次用到。报告已出,“取消流量漫游费”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华龙网抓住“到底什么是流量漫游费”这个小切口,推出原创稿件《【两会观察】“流量漫游费”是一种怎样的存在?》,从网友最关心的问题和取消之后的实际利好入手,寻根问底,答疑解惑,被全国多家媒体转载。
在全国两会报道这样的重要时政报道大舞台上,以华龙网为代表的一批地方新闻网站越来越引人瞩目。媒体融合已经推进多年,地方新闻网站正积极发挥自身优势,走出一条以“小”见大、彰显地方特色的时政报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