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说段落及段群阅读训练的基本方法

2018-07-02李浩文

中学语文 2018年16期
关键词:起承转合语意圣人

李浩文

一直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要么致力于抓结构抓主旨,要么致力于抓语义抓语境;太过着眼于字词句篇,偏偏忽略了“段”。其实从大的方面讲,宇宙的一切存在物具有本质上的某种一致性;从小的方面讲语段是小结构,文章是大结构,它们也具有内在结构的一致性。我们完全可以将“段”及“段群”看作是迷你的“篇”,学会了读“段”及“段群”也就学会了读“篇”,所以我们不能忽视“段”及“段群”的阅读教学。

叶圣陶先生说:

我曾经跟几位大学生一起读一篇 《人民日报》的社论,就用“切”的方法,分清节与节的关系,段与段的关系,句与句的关系,句中各个成分的关系。这样一层一层往下‘切’,对社论的理解就比较深刻,语法和篇章结构方面的问题也一一得到解决。

下一句跟上一句怎么连上的,后一段跟前一段怎么连上的,某一句跟前面哪一句有关系,某几段从前面哪一段分派出来的,诸如此类,全都辨一辨,想一想,这就是所谓自觉地注意思路的开展的具体办法。

特级教师杨金水老师说:

解读文本,就得分清文本的语意包含的层次,最低层次在哪儿,最高层次在哪儿,中间还有几个层次,由低到高的层次是怎样关联发展起来的。

可见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无论为文学还是为应试,段落的重要性都是举足轻重的。杨金水老师关注层次的高低(大小)与关联,这一想法其实与叶老的想法完全一致,只是叶老说得更仔细、更具体。但,无论篇章还是“段”及“段群”,第一步永远是读。关键是怎么读,读法不同,读的侧重点不同,读出的东西自然不同。杨金水老师说:“阅读如登山。”笔者认为:既然阅读如登山,那么登山途中难免会遇到狭仄陡峭的路口,只要越过了这些紧要处,就可从容向前,尽收满山景色。

一、读

学文须先见文字体式,然后遍考古人用意下句处。第一看大概主张;第二看文势规模;第三看纲目关键,如何是主意首尾呼应,如何是一篇铺叙次第,如何是抑扬开合处;第四看警策句法,如何是一篇警策,如何是下句下字有力处,如何是起头换头佳处,如何是缴结有力处,如何是融化屈折、剪裁有力处,如何是实体贴题目处。

——南宋·吕祖谦《古文关键·总论看文字法》

那么什么是紧要处呢?吕祖谦的“先”“然后”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就清楚地揭示出这些“紧要处”,即文本解读的步骤。虽然,吕祖谦是从篇章的角度着眼的,我们从段落的角度审视也毫不违和。

大的环节有两个:首先,辨别体裁,段落体裁正常情况下应该与篇章体裁相同;然后着重考查古人写作意图在段落文句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二个环节是重点,分别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查:

“第一看大概主张”,是指从整体上对段落文本主要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的把握。

“第二看文势规模”,是指考查段落文本语言风格与其体裁是否一致,写作方法与篇幅大小是否相宜。

“第三看纲目关键”,是指考查作者写作的思路、结构和写作重心,特别是“首尾相应”的地方、铺陈叙述的先后顺序、“抑扬开合”的运用技巧。好的段落并不缺少写作技巧。

“第四看警策句法”,是指认真推敲那些“立片言以居要”的精炼扼要、含义深刻、富有哲理或感人至深的语句;认真考究作者提炼、组织语句的技巧。

这样分四次看,每次的注意力有所侧重,比一般的读书更加细致,更注意分析,读过的收获也会更多些。

当然,这样读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读出文本的层次与关联。所以,段落和段群的解读也应该在词句与段落等各表意元素之间,整体与局部之间建立联系,这样才能使表层意思与深层意蕴建立起联系。

二、析

现在的问题是:面对段落及段群如何划层次(几个层次?最大的层次在哪?)如何找关联(其实只需要明确语意的重心在哪里,展开时有哪些角度即可)。

笔者认为,段落内部和段群之间的关系大概有:

逻辑上:因果关系、条件关系、转折关系、假设关系、承接关系、递进关系等。

结构上:相并关系(对比、类比、并列)、相承关系(承接、递进、起承转合)、相属关系(总分关系)、解证或解说关系。

表达上:叙议结合(在逻辑和结构上也就是“观点与阐释”的关系),它包括先议后叙、先叙后议、夹叙夹议,其它的还有描写与议论结合,叙写与议论、抒情相结合。

对于表意层级:表达上的类型上位于(>)结构上的类型上位于(>)逻辑上的类型;在表达方式中:议论上位于(>)记叙和描写。

在了解了这些基本知识之后,我们再来例说“段”与段群之间的基本展开方式,这是我们要教给学生的基本阅读知识之一。请看以下例子:

例1:

日本人说他们的政治,是动物园式的政治,把人民用铁栅栏牢牢地关住,给他们一片肉吃,说是什么“温情主义”。①‖我说我们的政治,是宰猪场式的政治,把我们人民当作猪宰,那我们的血肉骨头,喂饱了那些文武豺狼。②

——李大钊《宰猪场式的政治》

【解说】并列关系的结构,类比关系的思路。作者在阐释“日本政治”和“中国政治”时都是用的比喻论证,但是段落的整体是由“日本的政治”类比到“中国的政治”。语意重心在类比部分:中国政治是屠宰场式的政治。

例2:

海洋确实浩大。①‖世界海洋的面积有三亿六千一百万平方公里,约占地球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一。而世界陆地的面积只有一亿四千九百万平方公里,占百分之二十九。②

——《海洋与生命》

【解说】解证关系的结构:概括与具体的思路——先说“海洋确实浩大”,后说海洋“怎样”浩大。语意的重心在概括部分。

例3: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①‖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②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③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④

【解说】这段文字共分两大层。从逻辑上看,两层之间是转折关系;从表达上看,两层之间是“叙议”关系——①句为一层,是叙述;②③④句为一大层,是议论抒情。在判断类型时,局部的逻辑关系让位于整体的表达方式。本段的语意重心在议论部分。

例4:

①通观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有两点。②其一是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③其二是关于语文教育的任务: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④过去语文教学的成绩不好,主要是由于对这两点认识不清。

【解说】这段话由四句话组成,分别标记为①②③④,前三句是一个解证关系的句组,①句做概括提示,②③做具体解释,这三句话是叙述事实。第④句是在叙述基础上评论。本段的语意重心也在议论部分。

例5:《最苦与最乐》(梁启超)中的一个段落。

步骤法 内容 运用举例章第一步起点题,亮明态度情感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第二步承阐释态度、观点,使之具体化;议论文主要是选准切入口。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第三步转深入一步,发掘原因;有层次,有深度。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起)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承)可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转)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合)第四步合 总结深化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解说】《最苦与最乐》的第三段就是一个运用“起承转合”结构段落的经典例子。不仅整段运用了起承转合的结构,而且段内也运用了“起承转合”的结构。起承转合的语意重心落在“合”的部分。

三、训练举例

①圣人体内,一定存放着高质量的目光。②这样的目光,如水如雪,如雨如棉,如黑夜的灯、冬日的炉火,如妩媚的青山、雨后的草叶,如月光里展开的大海深沉而博大,如闪电穿透长夜又无声地消融于长夜……③我读《论语》,读《庄子》,读佛经,读列夫·托尔斯泰,读到了他们眼睛里的目光,以及内心里储存的目光。④圣人从目光的丛林中走过,从生灵的泪雨血河里趟过,他们的眼睛望见了苦海的深处,望见了生存莽原上伤痛的背影。⑤同时,他们的眼睛又与长夜远处、星空高处某个神圣的目光对接,于是,一种深达海底又接星辰的伟大心胸展开于他们体内,发自于人的内心却蕴藏了宇宙般深广思想和爱意的目光,终于降临世间。

结构分析:

首先,表述观点。(第①句 起 引出观点)

其次,描述这种目光的特点。(第②句 承 提示目光的特点)

再次,阐述这种目光的存在。(第③句 转 由圣人到“我”)

最后,阐释这种目光为什么是高质量的。(第④⑤句 合 通过充分的阐释,在收束两方面内容的基础上,得出“这种高质量的目光”的产生过程)

因为第④⑤句语意较复杂或丰富,必须再次切分,再次切分需从“角度”上分析。

1.圣人的目光望见苦海深处,望见伤痛的背影(自身体验的角度);

2.圣人的目光能与某个神圣的目光对接(外界吸收的角度);

3.圣人能够将内心体验与外界吸收加以整合(融汇于心,发之于外)。

【解说】对于复杂的段及段群,先(辨析)结构后(找准)角度;对于复杂的句子就切分要素,即找句子中的关键词。行文的整体的思路是:什么是高质量的目光——圣人体内存放着这种目光——为什么圣人体内存放的这种目光是高质量的。

既然武汉市语文中考是以“阅读”能力为基础的,命题人认为阅读的关键是区分语意层次和找到层次之间的关联,那我们就强化语段与段群的层次与关联训练,并且将构段与段群的方式与写作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这恐怕是最有效率的复习方法。

猜你喜欢

起承转合语意圣人
基于“起承转合”的中小学生智创素养培育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感知语言形式,探究深层语意——小说的语言特色分析
设计符号学视域下的近代淄博大鱼盘纹饰语意维度研究
运用思维导图,做好提炼语意题
起承转合+思想性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的起承转合
官场圣人范仲淹
官场圣人范仲淹
政治课堂注重情境串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