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演唱中话筒的使用技巧
2018-07-02刘临洪
刘临洪
(贵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贵州贵阳550018)
什么是话筒?学名为传声器,诞生于二十世纪早期,它是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能量转换器件,又名麦克风(Microphone)。声乐演唱中由于扩音传声的需要,话筒是最重要的设备之一,话筒的使用也成为了演唱者必备的能力与技巧之一。演唱者不仅需要了解话筒的种类与特性,还需要掌握话筒的使用方法,这对其提高演唱的品质和格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通常所见的话筒根据其结构、性能、原理等不同的情况可分为:动圈式话筒、电容式话筒、碳粒式话筒、晶体式话筒、铝带式话筒等,还可按电信号的传输方式分为有线话筒和无线话筒。
一般情况下,我们最为常用的是电容式话筒和动圈式话筒,二者在发声原理和性能上有较大的差异,“大多数歌手在舞台上用动圈式麦克风,因为动圈式麦克风能展现粗犷风格。相比较而言,电容式麦克风在大多数情况下则更好,是录音棚里最流行的选择。”[1]声乐演唱者只有在了解两种话筒的发声原理和性能后,才能真正地做到使用话筒时的“心中有数”和从容自若。两种话筒的发声原理和性能总结如表1:
表1 动圈式话筒和电容式话筒的发声原理和性能比对
另外,由于话筒种类的不同,其技术特性也有不同,主要表现在指向性、灵敏度、输出阻抗、频率响应等方面。如表2:
表2 话筒的技术特性
一个具有专业素养的演唱者,除了需要充分了解话筒的种类和特性外,掌握话筒的使用技巧更是必备的能力之一。
一、持话筒的姿态
无论是综艺晚会,还是比赛实践,手持话筒的姿态直接影响演唱者的扩音效果和传声的指向性。
声乐演唱中手持话筒的规范姿态是:全身放松,双脚与肩平,手持话筒与身体成四十五度角,单手握话筒,可左手,也可右手,根据演唱者的演唱习惯,握拿部位为话筒的三分之一处,力度适中,不宜太紧太松。美声和民歌的演唱者一般建议使用此规范姿态即可,但也有流行歌曲演唱者为了追求特殊的表演效果或者现场感,握拿话筒的动作或姿态会有差别,有的握拿话筒的尾部,有的握拿话筒的顶部,还有的用双手合掌握拿住整个话筒。
二、距离话筒的远近
距离话筒的远近是指演唱者的嘴唇与话筒的距离,控制远近的前提是需要演唱者对自己的声音有所了解,一般二者距离保持在大约2~3厘米左右,既不能让话筒挡住嘴巴有碍观瞻,也不能离得太远影响音效。演唱中调整话筒远近的经验能体现演唱者专业素养的高低。对音量大小和音色效果的掌控主要依靠演唱者不断调试和控制话筒,声音太大时,调远嘴和话筒之间的距离;声音太小时,调近嘴和话筒的距离。演唱高音时或者声音较大时,尽量把话筒稍稍拿远一些,以免声音太强,太刺耳,话筒的爆破音“噗噗”声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影响演出的质量。美声和民歌演唱者由于声音扩展性强,演唱时可以离话筒远一些,既保持声音的张力,又修饰声音的音色;而流行歌曲演唱者风格多元,声音的强度和力度有时不需要太强,演唱时口腔和话筒的距离可以近一些,尽量保持演唱者声音的个性风格和识别度,做到从容不迫。演唱者在走动、跑动演唱的过程中,嘴唇和话筒的距离更需要保持相对稳定,距离远近不要有太大的波动,否则达不到最好的传声效果。
三、有线、无线话筒的使用方法
有线话筒具有抗干扰强、传输信号稳定、保密安全性高、损耗低、音质好等优点,但演出中由于话筒线的长短限制,扩展性稍逊于无线话筒。反之,无线话筒的扩展性强,但易损耗、安全性弱,传输信号的稳定性逊于有线话筒。基于有线话筒和无线话筒之间性能与特性的不同,演唱者在使用中需要特别注意扬长避短,“如果你拿着的麦克风会产生嚣叫声,请不要用手去盖住麦克风,只要让它远离扬声器就好了。”[1]
我们在使用有线话筒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减少舞台活动,避免线路缠绕;
2.注意调整远近,避免声场嚣叫;
3.控制过度动作,避免接触不良。
在使用无线话筒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舞台监听,避免声场失衡;
2.注意调整远近,避免音响嚣叫;
3.控制活动半径,避免话筒失效。
我们经常使用的耳麦,体积小,夹带方便,有的粘在头上,有的挂戴于胸前,有的附在耳际,俗称小蜜蜂,也属无线话筒一类,能解决演唱者手持话筒跳舞、表演等难题,但演唱者在使用时需注意耳麦是否夹挂稳固,话筒与口腔的距离是否合适等等问题。
另外使用耳麦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气息、发音与共鸣三者间的关系,因为“气息控制音响的强度和长度。发音支配乐句所要求的不同音高。共鸣驾驭为优美和力量所需的可变的元音与泛音。”[2]发声一定是三要素的结合,注意控制气息,尽量避免过强的声音冲击耳麦,形成不好的听觉体验。
四、话筒开关的控制
演唱者在每一次登台演出前,应养成自己检查话筒开关的习惯,如若发现话筒关闭或者其他的情况,应及时与音响师沟通解决,避免演出中可能出现的话筒无声的现象。在演出中,由于演唱者交替使用话筒,音响师助理又没有及时跟进,有的人会常常关闭话筒电源或者打开话筒的静音开关,节目赶场中演员上场时又没有及时检查,常常会出现话筒无声的尴尬情况,演员和观众的情绪都会受到影响,演出质量也会大打折扣。例如:某老师在一次重要的比赛中,忽略了话筒开关的控制,前十秒无声,影响了演唱的整体效果,抱憾离开比赛。
五、话筒架的使用
演唱者为了达到某种舞台演出效果,解放双手而使用话筒架。一般应在使用话筒架前调整话筒架的高度,以演唱者的身高为参照,依据演唱者的嘴到地面的垂直高度为准,把话筒架调整到一个比较合适的角度,既不能过高也不要过低。尽量避免登台后才在舞台上调整话筒架高度,既影响演出效果,又耽误演出进程。演唱者需保持身体放松,自己感受并调整与话筒距离的远近,做到不疾不徐,从容自如,并在无数次的艺术实践中去夯实演出经验和技巧,不断了解自己并丰富自我,正如弗 兰皮尔蒂所说“对于歌者,了解自己比对其他职业更适用,因唱得好是出自身体、灵魂和头脑的协同配合。”[3]
我们每一位热爱歌唱的演唱者,每一位声乐教师,应高度重视话筒的训练和使用,并在无数次声乐演唱和教学实践中寻找有效的方法,不断总结话筒使用经验,为演唱服务,为表演增色。
[1](荷)雨果·平克斯特波尔.音乐小百科声乐[M].赖菁菁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113,130.
[2](美)理查德·奥尔德森.嗓音训练手册[M].李维渤译.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90.
[3](美)弗·兰皮尔蒂.嗓音遗训[M].李维渤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