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既有建筑地下增层托换梁设计研究

2018-07-02潘宇贾强夏风敏孔文龙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剪力型钢内置

潘宇,贾强,*,夏风敏,孔文龙

(1.山东建筑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250101;2.山东衡泰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 莱芜271100)

0 引言

有序、合理、综合、高效地开发利用既有建筑物的地下空间资源,成为扩充基础设施容量、增强城市综合防灾能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节约土地资源的最为有效途径之一[1]。既有建筑地下增层的关键技术是基础托换,其结构受力复杂,而且传力机理尚不明确。地下增层托换桩的设置方式又分为在上部竖向构件两侧设置[2]和在竖向构件中间位置设置。其中,托换桩设置在中间位置具有施工方便且占地面积小的优点。但上部结构荷载通过竖向构件施加在托换梁上,对该梁抗剪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国内众多地下增层工程实例中,中国工商银行某办公楼增设的地下室工程[3]、济南商埠区某医院的地下增层工程[4]、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的地下加层工程[5]均以托换桩在上部竖向构件两侧设置的墙柱下托换为主。但托换方式以原竖向构件中间设置托换桩的工程实例与研究较少,托换梁按经验设计过于保守,可进行设计优化以降低托换成本。

为了深入研究托换结构受力特点,文章以淮阴某大厦地下增层工程为例[6],采用 Midas gen对托换梁设计方法进行优化。

1 工程概况

淮阴某大厦建于1985年,框架剪力墙结构,主楼15层,局部16层,层高均为3.6 m。主楼总面积为8016 m2,平面呈 Z形,柱网尺寸为 4.0 m×5.5 m,如图1所示。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 mm×500 mm;框架梁截面尺寸为250 mm×400 mm;剪力墙厚度为250 mm;楼板厚度为200 mm。原基础为桩基础,采用摩擦桩,共157根桩,桩径为450 mm,桩长为21 m,单桩设计承载力为750 kN,混凝土标号400#;承台厚1.5 m,混凝土标号200#,承台顶标高为 -0.9 m。

图1 建筑标准层平面图/mm

由于建筑功能改变,现需在原有结构下增设两层地下室,地下一层层高为5.2 m,地下二层层高为3.7 m。

工程采用在柱间设置托换桩,其具体施工顺序如图2所示。(1)基坑支护并开挖建筑物土方至原基础承台暴露;(2)在柱间(柱外侧)地下室待开发区域施工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作为托换桩,至持力层桩底标高-34.2 m;(3)托换桩桩顶施工托换梁,使托换梁、托换桩与既有建筑连为整体结构并截除原建筑物基础;(4)原建筑荷载由托换结构承担,开挖地下室土方至地下室底板标高,必要时设置水平支撑(或斜撑),自下而上施工地下室底板、中间楼层板、地下室外墙、地下室顶板。施工既有建筑剪力墙至地下室底板,使剪力墙连为整体。

图2 施工示意图

2 地下增层托换梁设计

2.1 钢筋混凝土托换梁设计

2.1.1 设计思路

对增设地下室构件进行Midas gen建模时,需考虑恒荷载、活荷载、地震荷载与风荷载等。而对施工过程验算时,忽略地震荷载,风荷载按五年一遇。纵向A至H轴布置钢筋混凝土托换梁,梁顶标高±0.000m,横向布置连系梁。工程抗震等级三级,设防烈度7度(0.1g),地震分组为 3组,场地类别为Ⅱ,基本风压为0.3 kN/m2,构件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均为C40,钢筋混凝土托换梁采用四面包裹式,双梁截面尺寸为600 mm×1400 mm,托换桩直径为1000 mm。

分析工况选取托换桩与托换梁已施工完毕,已凿除原基础,土方开挖至地下室底板标高的情况,计算桩、梁托换结构的受力情况。在框架柱两侧施工托换梁,采用双梁设计,开挖底面处视为嵌固端,桩梁接头为刚接。一层柱底轴力作用在托换梁上为集中力,用于托换梁配筋设计。其中,3-D轴处柱底轴力中最大值为3610 kN,1-A轴处最小值为1633 kN,一层剪力墙作用在托换梁的荷载视为均布荷载340.8 kN/m。对托换梁分别进行剪力与弯矩内力分析,钢筋混凝土托换梁剪力图(剪力图中剪力为托换梁梁端剪力)与弯矩图(弯矩图中托换梁下方数值为梁跨中正弯矩,托换梁两侧数值为支座处负弯矩)如图3、4所示。托换梁设计为梁顶标高±0.000 m处托换梁,地下室二层顶梁、地下室柱、墙体的受力和配筋图不再赘述。

图3 钢筋混凝土托换梁端剪力分布图/kN

2.1.2 内力分析结果

工况下,对于框架部分,上部结构传递到托换梁跨中的为较大集中力,在C轴1/3~1/4轴处托换梁跨中产生的最大正弯矩为2971.1 kN·m,在G-1/2轴支座处产生的最大负弯矩为2401.3 kN·m、最大剪力为2733.8 kN。对于剪力墙,传递均布荷载至托换梁,在B轴1/2~1/3轴处托换梁跨中产生的最大正弯矩为4928.3 kN·m,在G-1/3轴支座处产生的最大负弯矩为2968.2 kN·m、最大剪力为2918.4 kN。

图4 钢筋混凝土托换梁弯矩分布图/(kN·m)

2.1.3 托换梁设计

取D、E轴线(标准4跨)托换梁进行配筋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纵向受拉钢筋与水平分布钢筋 HRB400,竖向分布钢筋 HRB335,fc、fy、fyh、fyv分别为 19.1、360、360、300 N/mm2,截面尺寸为600 mm×1400 mm,梁跨度为 5.5 m。根据GB 50010—20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附录G中G.0.2与 G.0.4条进行配筋设计[7]得:跨中受拉区纵向普通钢筋截面面积As为6805.6 mm2,跨中水平分布钢筋截面面积Ash为2821.3 mm2,跨中同一截面内竖向分布钢筋截面面积Asv为310.0mm2;端部受拉区纵向普通钢筋截面面积As为4102.6 mm2,端部水平分布钢筋截面面积Ash为2821.3 mm2,端部同一截面内竖向分布钢筋截面面积Asv为310.0 mm2。配筋结果见表1,梁截面图如图5所示。

表1 钢筋混凝土托换梁配筋结果表

为保证截面抗剪满足要求,托换梁与框架柱紧密相连,托换梁采用四面包裹式连接[8],梁高1.4 m高度范围内通过植筋方式连接,竖向间距每200 mm植筋16钢筋两根,各侧面共植筋14根[9]。

A至H轴钢筋混凝土托换梁,每间隔1.5 m设置钢筋混混凝土连接键,施工时连接键洞口大小为300 mm×460 mm,连接键将两侧托换梁相连,满足构造要求即可,如图6所示。

图5 钢筋混凝土托换梁截面示意图/mm

图6 连接键截面图/mm

2.2 内置H型钢混凝土托换梁设计

采用该墙柱间托换方式,托换梁为主受剪深梁构件[10],钢筋混凝土托换梁梁高1.4m,托换梁梁高过大且自重过大,导致地下室层高减小,无法充分利用待开发地下室,因此提出型钢混凝土(SRC)梁即H型钢混凝土梁用于地下增层,以减小梁高[11-12],优化原托换方案。

2.2.1 设计思路

改变托换梁截面尺寸为500 mm×1000 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钢材为Q235B,H型钢型号为HM550 mm×300 mm×11/18 mm。

对托换梁分别进行剪力与弯矩内力分析,内置H型钢混凝土托换梁剪力图(剪力图中剪力为托换梁梁端剪力)与弯矩图(弯矩图中托换梁下方数值为梁跨中正弯矩,托换梁两侧数值为支座处负弯矩)如图7、8所示。

图7 内置H型钢混凝土托换梁整体剪力平面图/kN

图8 内置H型钢混凝土托换梁整体弯矩平面图/(kN·m)

2.2.2 内力分析结果

与钢筋混凝土托换梁相比,内置H型钢混凝土梁剪力最大值从2918.4 kN减小到2808.7 kN,内置H型钢混凝土梁跨中正弯矩最大值从4928.3 kN·m减小到4068.1 kN·m,比原托换梁正弯矩减小约17%;桩梁接头负弯矩最大值从2968.2 kN·m增大到3577.7 kN·m,比原托换梁负弯矩增大约20%。

2.2.3 托换梁设计

选取同一托换梁标准5跨一榀框架,对托换梁进行配筋设计。混凝土强度C40,主筋HRB400,箍筋HRB335,H 型 钢 Q235B,550 mm ×300 mm ×11/18 mm,fc、fy、fyv、fa分 别 为 19.1、360、300、215 N/mm2,截面尺寸为500 mm×1000 mm,梁跨度5.5 m。根据JGJ 138—2016《组合结构技术规程》中第5.2.1与5.2.5条进行配筋设计[12]得:跨中受拉区纵向普通钢筋截面面积As为5723.2 mm2,跨中受压区纵向普通钢筋截面面积A′s为1910.5 mm2,跨中受压区纵向普通钢筋截面面积Asv为283.3 mm2;端部受拉区纵向普通截面面积As为3953.9 mm2,端部受压区纵向普通钢筋截面面积A′s为1500.0 mm2,端部受压区纵向普通钢筋截面面积Asv为283.3 mm2。配筋结果见表2,梁截面图如图9所示。

表2 内置H型钢混凝土托换梁配筋结果表

图9 内置H型钢混凝土托换梁截面示意图/mm

托换梁梁端1.5 m内进行箍筋加密,梁高每200 mm设置12腰筋,并对H型钢上下处腰筋设置8拉筋。

由此可见,托换梁采用内置H型钢后,可明显提高抗剪能力,构件自重、截面高度与内力明显减少,有利于提高地下室净空。

2.3 内置H型钢混凝土托换梁进行基坑支护

地下增层开挖地下室前一般需进行基坑支护,将托换梁同时作为基坑支护的水平支撑构件进行使用,如图10所示。此举不仅减少了基坑支护费用,托换梁端部施加轴力还可进一步提高梁的抗剪能力[14-15]。

图10 托换梁兼作基坑支护的水平支撑示意图

2.3.1 设计思路与内力分析结果

托换梁截面与内置H型钢混凝土梁相同,对A至H轴托换梁两端分别施加轴向压力。根据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该处土质为杂质土含粉质黏土,其指标是土层深度为6 m、容重为19.2 kN/m3、黏聚力为22 kPa、内摩擦角为16°。托换梁沿A至H轴水平间距为4 m,竖向间距为5.2 m,按照静止土压力计算,梁顶标高±0.000 m处水平支撑所受最大轴向集中力为1038.34 kN。

由于集中力轴向作用在托换梁梁端,对托换梁剪力与弯矩无明显影响。

2.3.2 托换梁设计

同样选取同一托换梁标准5跨一榀框架,对托换梁进行配筋设计。设计参数与内置H型钢混凝土托换梁设计相同。

根据 JGJ 138—2016《组合结构技术规程》第5.2.1与5.2.5条以及 GB 50010—20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6.3.12条进行配筋设计得:跨中受拉区纵向普通钢筋截面面积As为5723.2 mm2,跨中受压区纵向普通钢筋截面面积A′s为1910.5 mm2,跨中同一截面内箍筋各肢全部截面面积Asv为307.1 mm2;端部受拉区纵向普通钢筋截面面积As为3953.9 mm2,端部受压区纵向普通钢筋截面面积 A′s为1500.0 mm2,端部同一截面内箍筋各肢全部截面面积Asv为307.1mm2。配筋结果见表3,梁截面图如图11所示。

表3 内置H型钢混凝土托换梁配筋结果表

图11 内置H型钢混凝土托换梁截面示意图/mm

托换梁梁端1.5 m内进行箍筋加密,梁高每200 mm设置12腰筋,并对H型钢上下处腰筋设置8拉筋。

由此可见,将托换梁兼作基坑支护水平支撑,不仅减少另作支撑费用,还可以进一步减少抗剪所需箍筋。

3 结论

(1)采用在竖向构件中间位置设置托换桩支撑上部结构,托换梁中部承受上部框架柱传递的集中力或剪力墙传递的均布荷载,梁设计为两侧夹柱(墙)的双梁,托换梁为主受剪深受弯构件。

(2)按普通钢筋混凝土深受弯构件设计托换梁,梁的高度达到1.4 m,梁高过大导致地下室层高减小,设计可进行优化;而按照内置H型钢设计托换梁,可明显提高梁抗剪能力,梁高可降为1.0 m,可获得更大净空。

(3)将内置H型钢托换梁兼作支护结构水平支撑,即对托换梁梁端施加轴向集中力,不仅减少了另作支护费用,还可以增加托换梁抗剪能力,进一步减少托换梁箍筋。

[1]贾强,王明国,李鹤.板式托换法在既有建筑物地下增层中的应用[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0,25(3):250-254.

[2]贾强,应惠清,张鑫.锚杆静压桩技术在既有建筑物增设地下空间中的应用[J].岩土力学,2009,30(7):2053-2057,2090.

[3]文颖文,刘松玉,胡明亮,等.地下增层工程中既有结构变形控制技术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3,35(10):1914-1921.

[4]贾强,张鑫,夏风敏,等.济南商埠区历史建筑地下增层工程设计与施工[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4,29(5):464-469.

[5]邱仓虎,詹永勤,张玲,等.北京中山音乐堂整体基础托换与地下加层技术设计研究[J].建筑结构,1999,12(1):15-20.

[6]陆钧衡.地下加层工程中桩基托换设计施工工艺及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8.

[7]GB 50010—20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8]李小珍,谭清泉,肖林.钢-混凝土组合梁疲劳性能试验研究[J].桥梁建设,2017,47(6):12-17.

[9]孙洪业,白立斌,李登辉.H型钢-木组合梁受弯性能数值模拟及参数分析[J].建筑结构,2017,47(13):51-56.

[10]叶列平,方鄂华.钢骨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性能研究综述[J].土木工程学报,2000,33(5):1-12.

[11]王向峰,张仲先,阮成堂,等.钢骨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试验研究[J].特种结构,2002,19(1):1-4.

[12]郑山锁,胡义,车顺利,等.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1,28(3):129-135.

[13]JGJ 138—2016,组合结构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14]马凯.钢-混凝土组合梁设计改进及其在超高层结构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结构,2017,47(7):52-56.

[15]刘立新,谢丽丽,陈萌.钢筋混凝土深受弯构件受剪性能的研究[J].建筑结构,2000,30(10):19-22,46.

猜你喜欢

剪力型钢内置
不同荷载作用下T形连续梁和悬臂梁的剪力滞效应
型钢布设方式对型钢混凝土闸墩工作性能的影响研究
内置加劲环T型管节点抗冲击承载力计算
关于散货船剪力修正的思考
超高层筏板钢筋采用型钢支撑施工技术探究
考虑截面配筋的箱梁剪力滞效应分析
内置电子游戏的运动鞋
市场低迷 兆通型钢逆市上扬
钒微合金化H型钢表面裂纹研究与控制
箱型梁剪力滞效应的解耦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