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动教学在高职音乐教育课堂的应用
2018-07-01王珏
[摘 要]在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音乐课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课程。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通过音乐教学,给学生传授音乐理论知识、赏析优秀音乐作品、训练演唱演奏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从而在步入社会时因一技之长而具有择业优势。然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多数都不是音乐专业的学生,乐理基础差、底子薄,学习兴趣不浓,给音乐课教学带来很大困难。本文分析了如今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的现状和意义,探究适合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更好的应用方式。
[关键词]音乐素质;互动式教学;高职教育
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就已经要求高校毕业生不仅要专业成绩及格,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比如麻省理工大学设置了“音乐概论”、“贝多芬”等专业必修课程,这实际上就是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素质教育应运而生。而我国在九十年代才提出了素质教育。由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时间比较短,在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应试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模式开始向素质教育进行了各种创新和摸索,互动式教学模式开始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教学模式,通过师生互动,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践技能,提高艺术修养,为学生择业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对音乐课教学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在当前应试教育和就业竞争的压力下,高职院校尤其是工科类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普遍存在着“加大专业课、削弱基础课、忽视音体美”的现象,对于普通音乐课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音乐课基本上处于“选修”的尴尬地位。由于院校的重视不够,学生也就认为可有可无。大学生之间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是:“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由此略见一斑。
(二)学生的音乐素养不高,学习兴趣不浓。高职院校的生源绝大多数是普通高中毕业生,那些学音乐的艺术类考生,一般都报考了艺术类院校或某院校的艺术专业。所以,学生的乐理基础差、底子薄,对音乐艺术的感知、赏析、审美能力不足,兴趣不浓。在非音乐专业学生的眼中,音乐课仅仅是他们一门无所谓的“副课”,就算是诸如“学前教育”等一些相近专业,也认为音乐课并不是他们的专业课。因此,给《乐理与视唱》、《和声》、《民族音乐赏析》等专业课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至于二胡、古筝、琵琶、钢琴、手风琴、萨克斯等器乐教学更是难上加难,各种第二课堂的兴趣活动无法开展。
(三)教师在教学中方式方法陈旧,教学效果不佳。在高职院校中,有一些音乐老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不高,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在音乐课教学中若仅仅运用讲解、演唱(奏)示范、播放录音等枯燥、单调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需求。课堂氛围不活跃,视听效果不明显,学生对音乐的感知感悟、想象联想不够,就无法产生音乐共鸣,无法激起音乐的表现欲和创作欲,教学效果也很难达到预期目的。
二、互动式教学的应用意义
(一)有利于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才能够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互动式教学模式能够通过营造民主、和谐、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张扬学生个性。因此,教师要调动各种教学辅助手段,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课堂情境,及时解疑答惑,示范引导,与学生开展积极热烈的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展现自己的音乐才情和创造才能,幫助学生提高音乐素养。
(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人文修养。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学生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音乐审美趣味,使得音乐老师从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化为音乐生活的指导者。老师与学生的审美理念只有经过碰撞、交融后达成共识,才能实现共同提高。所以,老师想要做好音乐教学互动,就必须提前做好各种准备工作,不仅要备教材,备教学环节,而且要备学生;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如演唱、演奏、作曲理论、音乐史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需要有较高的文学素养、文化底蕴和相关的知识储备。压力变为动力,从而促使教师不断学习、充电,不断完善、提高自己。
三、互动式教学的应用对策
(一)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今高职院校的学生几乎都是95后,他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知识更新换代、网络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这个背景下,如果再使用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很难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无法实现个性化发展目标。近年来,随着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推广,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制作PPT、微电影、动画片等,生动形象地介绍音乐作品中所描绘的自然风光、故事情节、人文背景、音乐主题,展示各民族乐器的形状、结构、音色、作用等,并且尽量配合学生的心理进行多元化的互动交流,丰富视听效果,营造艺术氛围,让学生获得审美愉悦,达到育人目的。
(二)课前与学生充分沟通交流,为课堂互动打好基础。音乐本身没有固定的答案,而是有着多解性。现如今的大学生思想活跃超前,与教师的思维模式不一定合拍。教师要上好音乐课,首先就应该提前做好交流工作。许多教师在备课时都是按照自己的思维、立场、想法、喜好来设置教学步骤、选择教学方法的,忘记了教学对象的个性特征,甚至完全站在了学生的对立面。同时,教师与学生的年龄差距导致师生之间存在代沟,思维和想法也有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教师应主动了解学生的思想、爱好、个性、习惯等,主动拉近师生之间的感情,以朋友和引导者的身份来教学。课堂上,将自己融入学生中,用语言、动作、音像画面等各因素的融合实现音乐教学目标。
(三)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把握好课堂节奏。上课前,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堂,对难点重点、教学环节、方法步骤、时间分配等做周密的部署和安排。更重要的是,既要按照教学进度完成教学目标,又要要实现个性化教学甚至“一对一”的辅导,关键就要掌握好课堂节奏。因为每个学生的音乐天赋和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是不一样的,传统教学模式的“一刀切”显然无能无力。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个人情况来调整课堂教学的节奏,“抓中间、顾两头”,在照顾大多数学生的情况下,尽量做到既不让优秀的学生感到枯燥和简单,又让接受水平较低的学生“跳一跳摘桃子”,通过努力完成教学任务。
(四)参加各类演出活动,通过实践检验教学成果。无论是学习声乐还是学习器乐,登台演出永远是检验学习水平的唯一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经常参与到学生的演唱、演奏练习活动中去,加强师生之间的默契度,陪伴在学生身边,既可以给学生增加勇气,还可以指出学生演唱演奏技巧中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学校也可以经常性地举办一些校内的小型演唱(奏)会,增加学生实战演练的机会。在音乐实践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以致用,从仪表形象、演唱(奏)技巧、表演经验、舞台感觉等各方面从严要求,塑造完美的音乐形象,达到理想的演出效果。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也发生了变化,不仅要培养有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应用型、实用性高级技术人才,也要将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作为培养目的,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因此,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师应该掌握并运用好互动式教学方法,用音乐培养学生的信心和勇气,让学生乐于实践,勇于创作,具有较高的音乐审美能力,成为国家经济建设中的复合型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姚思源.新世纪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改革发展新动向研究[J].中国音乐教育,2014, (7) .
[2]陈森根.素质教育理念在高职音乐教育中的论释与应用[J].理论界,2008, (11) .
[3]游翠玲.论高职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J].职大学报,2010, (3).
作者简介:王珏(1989-9),男,汉族,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人,2011年6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专业,擅长二胡、吉他演奏,现为庆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教育系音乐教师,专职从事音乐课教学与教研,主要担任《乐理与视唱》、《和声》、《民族音乐赏析》、《二胡》等课程教学及班级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