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搞好初中体育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2018-07-01吉祥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策略研究

吉祥

[摘 要]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最快的时期。开展初中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激发和树立他们的竞争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和终身体育意识,使他们具有初步的运动技巧。作为初中体育教师,我们要在充分理解学情,掌握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认真钻研教材与新课程理念,牢固树立起“以生为本、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以快乐体育、成功体育为课改方向,推动初中体育教学改革而积极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策略;研究

一、转变观念,渗透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教学的第一要务是落实健康之重任,因为体育教学大纲已更名为体育健康大纲。另一方面不在仅仅集焦于体质健康,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在身心健康的基础上实现道德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为此,要搞好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就必须转变观念,认真学习体育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从单纯的培养运动技能转移到实现初中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通过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不仅要让初中生学到的不仅仅是单纯的运动技能,而且要深刻领悟体育学科所蕴含的例如体育与健康、体育美学与欣赏、体育道德与规范、体育社会行为与法制等体育人文知识,使初中生从体育学科中汲取更多的滋养。这样,体育教学对初中生的影响才会更加深远。更为重要的是使初中生在深刻理解体育学科对人一生所起重要影响作用的基础上,渗透终身体育观念,以便适应将来的更高级的教育或走向社会的需要,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运动兴趣

兴趣是人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实践已证明,在毫无兴趣的状态下,任何学习活动的效率都是低下的。为此,体育教师要落实新课改精神,就要从激发动机、培养参与兴趣开始,通过构建地方三级体育课程、筛选教学模式、整合教学内容等途径来主动匹配初中生的运动倾向与体育需求,将教学目标与体育游戏等结合起来,增强趣味性与娱乐性,教学任务的完成不靠教师身份的高压,靠施教中的魅力来吸引初中生的积极主动参与,针对初中生的好玩、爱张扬个性,又喜欢体验新颖别致的运动项目之心理特征,针对传统教学内容,不断变换教学方法,采用分组、比赛、挑战等方法来激发初中生的学练兴趣,力争在欢悦的体育课堂教学气氛中完成教学目标。例如急行跳远课,可采用分组比赛的形式,水平接近的同学代表本组出战,三次取最好成绩,落后组成员一起接受“奖赏屈腿跳或俯卧撑20个”,这样以来,初中生体育学习兴趣就得到了有效的激发,课堂实效性得到提高。

三、增强情感维系,创设和谐课堂氛围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良性互动、和谐相处,有利于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因为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情感交流的动态过程,体育课堂上的良性互动、也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因素在发挥纽带与桥梁作用,非常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为此,体育教师在日常体育课堂上及教学过程中要用饱满的情绪、关切的眼神、富有幽默感的言辞向初中生传达一种积极的信号,充分动用非智力因素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无压力的课堂教学氛围,以此激发初中生的参与动机,快乐地完成教学任务。和谐课堂氛围创设,首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多鼓励少批评;其次,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给他们提供展示个人个性的平台与窗口;最重要的是要与学生之间加强沟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及时解惑与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与未来发展。增强情感维系,不仅有利于创设和谐课堂氛围,同时还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四、分层教学,尊重学生的差异

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的体能、兴趣、运动能力等均存在差距,这是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体育教师用相同方法来展开教学,那么教学的针对性较差,学生的学习质量不高。因此,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性别差异(特别是初中阶段女生的生理期现象),合理运用分层教学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选择适合每一位学生的教学方案,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运动中。这样既可以体现人文性,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培养每个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以锻炼学生的跳跃能力为例,教师可采用分层教学法,对学生进行跳绳、立定跳远、单脚跳远、跳高等跳跃训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跳跃比赛,规则如下:以3名学生为一组,完成接力性跳跃比赛,完成单脚跳远10米、双脚跳远15米、跳绳30下,用时越少越好。每个学生完成一项,小组可自行商量,自行安排组员的出场顺序。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合适的跳躍项目进行比赛,学生的积极性较高。

五、注重过程性评价

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初中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要关注体育课程对初中未来发展的积极影响,更要培养初中生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体育人文品质。众所周知,初中生之间差异性明显,在对他们进行教学评价时,也不能一刀切,要按体育新课改精神要求,建立一种操作性强、更加完善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用发展的眼光、遵循分层施教的原则为基点,为进一步发挥初中生的主体作用和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观念,在评价过程中要侧重于过程性评价,将初中生的学练态度、进步参数、体育精神品质的提升、创新能力的发展程度等按分数比例纳入考评,以激励为主,真正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努力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六、加强小群体自主活动的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是在学生集体行为的前提下进行的,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双边活动中各自发挥着自已的积极性。现阶段体育教学必然受着器材、场地条件的制约和技能复杂组合的影响以及学生群体心理的社会导向作用,因此,以兴趣、爱好为基础的学习小群体,将越来越普遍地代替传统班级制下的指令性分组,这是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总之,要想搞好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初中体育教育教学,作为体育教师,我们除了要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以外,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也要与时俱进,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体育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依照教学目标来开展体育教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钱小琴.探析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主動参与性的有效策略[J].中学时代,2014(06):194.

[2]臧卫平.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分析[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4(08):66.

[3]李传东.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4(11):162.

猜你喜欢

初中体育教学策略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