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质疑能力培养初探

2018-07-01袁成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能力培养初中物理

袁成

[摘 要]教育应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根本目的,创新源于问题,只有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才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自主质疑;能力培养

自主质疑,指学习者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独立思考,主动设疑问难,追根问底,从而探索新知。随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逐步深入,教师的课堂提问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问题一个紧接一个,一环紧扣一环,步步深入,学生围绕老师设置的问题,思维活跃。但现代物理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倡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质疑问难,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动因,是探究的起点,学生只有发现和提出问题,才会积极认真的思考,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课堂提问不能也不应该是教师的专利,也不应该成为对学生的束缚和限制。教师要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通过特定情景的创设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学生自主质疑是课堂教学从教师提问走向师生对话的中间环节。在日常教学中,就培养学生自主质疑的能力方面进行了积极探讨。

一、营造自主质疑氛围,激发学生自主质疑兴趣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具有质疑习惯的学生常常会问自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们积极思考,搜寻头脑中原有的知识,重新分析、理解,使零星的知识变得系统有序,原有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但要让学生自主质疑,就要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质疑的氛围。

首先,我通过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生自主质疑兴趣。我一方面利用课余时间多和学生交流,主动关心他们,了解他们学习上的困惑并及时给予帮助解决;另一方面在课堂上微笑对待每一个同学,尽量地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耐心地倾听学生的表述,尊重学生。就是偶尔有学生有违纪行为时,批评也总是就是论事,一、二句话带过,学生感知了就继续教学。由于建立了平等、和谐、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无论在课上还是在课后均敢于畅所欲言。虽然有时提问不着边际,我也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使他们从教师的鼓励、肯定中获得自信。

其次,我通过有效的鼓励评价机制激发学生自主质疑的兴趣。我制定了一套课堂教学鼓励评价机制:凡是在单元内容学习期间同学若提出一个与教学相关问题的,就可以得1分;若能够提出一个具有科学性、新颖性、创造性问题的,则不仅予以充分的表扬,还可以得2分,累计的分数没有上限,并直接加在本单元的测验成绩上。学生对此较感兴趣,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上课认真听讲、思维积极。

二、唤醒意识,指导学生自主质疑方法

教育的本能就是“启发”、“引导”,也就是唤醒,学生的自主质疑意识也需要唤醒。 在教学中我积极尝试,如在 “力”这章的第一节课教学时,我要求学生当堂自学,然后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围绕“力”提问,学生阅读后普遍认为没什么问题。这时,我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为例,引导学生在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拓展上质疑,可以提出如下这些问题:是否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是否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力的作用?不接触的物体间可能有力的作用吗?在学习“摩擦”这节内容时,围绕“摩擦”开始质疑:摩擦是否总是存在?如果没有摩擦会怎样?产生摩擦的条件是什么?摩擦是否一定是阻力以及摩擦力的方向如何等等。在学习“重力”这节教学内容时,引导学生从知识的来龙去脉中质疑: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那么重力是否就是地球的吸引力?它们之间有什么關系?在理解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时候,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模糊处质疑: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究竟有何区别?在帮助学生理解二力平衡时,提出问题: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作用力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学生自主质疑意识唤醒后,还学进行质疑方法的引导。我利用英语中的“5w”引导学生进行质疑。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我就引导学生提出问题:(1)what?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内容是什么?(2)why?为什么要研究牛顿第一运动定律?(3)who?哪些物体符合牛顿第一运动定律?(4)when?在什么情况下符合牛顿第一运动定律(5)how?牛顿是怎样获得规律的?

通过一个阶段的培养,学生的自主质疑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在探究滑动摩檫力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间的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的时候,有学生主动提出质疑认为滑动摩檫力的大小是否还可能与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有关?还有学生提出质疑认为滑动摩檫力的大小是否还可能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有关?

三、选择载体,提升学生自主质疑的能力

学生自主质疑、在学习中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其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成为知识的积极探求者。学生在亲自探究过程中,动口、动脑、动手,在“做中学”在“用中学”,同学间合作交流,师生间相互对话,各方面能力得到了全面和谐的发展。我认为如果以物理实验探索活动为载体,一定能促进学生自主质疑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学习“力的合成”这节内容时,我讲解了合力、分力和力的合成概念以后,改变原来传统的教学把什么都关照好以后请学生实验,而是尝试让学生先阅读教材,然后四人一组,分组讨论,再利用提供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规律。刚开始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误操作问题较多,只有一组学生实验操作正确。但我没有急于点破,而是请有代表性的几组学生分别介绍他们的实验情况,请学生共同分析讨论。有些学生在介绍时发现了问题:两个力没有作用在一直线上;有些学生了解了其他组的实验后对自己的实验提出了疑问:用两个弹簧秤作用时,在同一物体的同一点上,而且两个力也作用在一直线上,达到的效果(橡皮筋的伸长)与一根弹簧秤作用时相同,为什么得不出结论呢?有些学生对实验的某些细节进行了思考:是否每次使用弹簧秤都得进行零刻度矫正?学生们在互相讨论质疑的过程中达成共识。另外,部分学生提出了新的问题:作用在同一物体且共点的两个力如果不在同一直线,那么这两个力和其合力之间有什么规律呢?课上的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学生的兴趣得到很大的提高。有位基础较差的学生课后这样写到:虽然老师没有请我交流我们组的实验情况,但当老师表扬我们组实验操作规范正确时,我感到无比的高兴,因为我也出了很多点子。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实验探究,学生间互相合作自己解决,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自身质疑的能力,更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成就感。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质疑能力,不仅是个教学方法、教学技巧问题,而且是个教学原则、教育观念问题。作为教师必须确立学生主体观念、师生平等观念,倡导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支持和鼓励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大胆质疑、争论,使学生不但会质疑,敢于质疑,而且善于质疑,习惯于质疑;同时,教师要树立教学相长的观念,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也要抱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坦诚虚心态度,自己一时不懂的,与学生共同研究切磋,直到把问题解决。

猜你喜欢

能力培养初中物理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