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走进语文教学
2018-07-01杨娟
杨娟
音乐,在人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无论高雅与俚俗,均有其顽强的生命力。古典乐曲的博大深邃,通俗歌曲的鲜活真率,民歌的悠远多姿,戏曲的绚烂瑰丽。所有的这些,都为喜欢它的人们所赞叹、称赏。
如何把音乐的阳光洒进语文课堂,一直是我探索的方向。
乍一看,音乐与语文结缘似乎不太可能,但细想来,音乐与文学之亲缘关系确已是渊源已久;从因乐音不同而分出“风”、“雅”、“颂”的《诗经》,到由音乐机构演化为诗体代称的“乐府”;从配乐歌唱的“曲子词”(词),到亦庄亦谐的“元散曲”……音乐与文学一直是相伴成长。因而将音乐与语文结缘也就顺理成章。
一、用歌曲导入新课,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新课导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可使学生一下子集中注意力。舒缓的曲子可以平静课后的躁动,使其尽快地投入身心,进入角色;美妙的乐曲可以把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意境。如在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文,可让学生先听一下《但愿人长久》这首歌,那充满哀怨离愁的乐曲有力地拨动了学生的心弦,使其很快进入文章的艺术空间,唤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随着作者的思绪变化而步步与之共鸣,从而切实加强了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深彻感悟,在学生心灵深处激起澎湃的情感波澜。又如教课文《最后一课》时,可以播放反映民族危难的歌曲《松花江上》,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当歌曲播放到人们发出愤怒的呼声“九·一八”时,抓住这个情境导入新课,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再如教《愚公移山》时,也可以播放MTV,让学生欣赏歌曲《愚公移山》,使学生产生对愚公的敬佩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用歌曲导入时,教师应做好指导工作。首先,要定向。在播放乐曲之前,教师应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欣赏乐曲的旋律,体会其中的意境等,使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审美活动。其次,要启发。教师应及时启发学生,使他们深入理解乐曲的意蕴。必要时,教师可以给乐曲配以独白,以促进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再次,要衔接。 教师事先要精心设计好过渡的环节,如注意设计好提问以及问题的展开等。在乐曲播放完毕时,要顺势针对问题展开讨论,使之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的教学。
二、配乐朗读,提高朗读效果
美文如能加上美曲,声、文、图(想象)并茂,其艺术感染力和教学效果就显而易见了。歌曲有着优美的旋律,又有着美好的意境。配上乐曲来朗读课文,可以营造情境,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活跃课堂气氛,愉悦学生的心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久而久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欣赏音乐艺术美的能力,学生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让思维的溪流汩汩流淌,其乐融融,受益无穷。朱自清的《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描绘了一幅春景图,展现大地春回,大自然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天带给人以新的希望和力量。这样一篇语言优美,形象逼真,节奏感强,且充满生活气息的散文,其蕴含的美感与节律通过配乐朗读更能体会得真真切切。在教学中,我采用施特劳斯的名曲《春之声圆舞曲》伴奏结合朗读,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的图画美,语言美,音乐美,情感美,从中得到美的感受和哲理启迪,以此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观和鉴赏情趣。
不过,进行配乐朗读时,应注意乐曲的意境、格调和旋律,它们应与课文内容相协调。欢快的乐曲应与喜剧性的内容相配,低沉的乐曲应与悲剧性的内容相配。还要注意运用配乐朗读时,最好选用学生不太熟悉的乐曲。否则会对学生的注意力有负面迁移,冲淡主题。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恰当地运用。
三、用音乐指导学生品评古诗词
古诗词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古代诗词的有关知识,提高欣赏水平,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共同责任。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不是太浓。如果将音乐融入诗歌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受到的感染和情操的陶冶,并使诗歌潜入心扉。
古诗词有很强的意境美和音乐美,都能谱上曲唱成歌。如在教学时,先带学生欣赏两首流行歌曲《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蒹葭》(绿草苍苍,白雾茫茫),听完之后再告诉他们这两首歌词就是苏轼那首《水调歌头》和《诗经》中的《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改编的。优美的旋律使学生对这两首诗的兴趣会大大提高。
当然,音乐在融入课堂教学时,它并不是主角,语文文字仍是主调,音乐只能做配角,而且这个配角不能喧宾夺主。我们不能把古诗词赏析课上成音乐欣赏课。
四、摘录、引用歌词,辅助作文教学
大多数歌词的语言凝炼、优美,富有表现力。学生平时可以从歌词中摘录有使用价值的字、词、短语、句子,以便在写作时加以运用。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实,多唱歌,唱熟歌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同时,几乎每一首歌曲都是精心构思之典范,或是“小处着墨,大处着眼”,或是运用比喻、象征等表现手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借鉴它们的独特构思,精巧的布局,生动的表现手法,帮助学生大中取小,以小见大,努力使学生的作文达到新、奇、精、深。另外,许多优秀的歌曲闪耀着生活真谛的哲理性光辉,流淌着深沉的人生意识,意蕴丰厚。有的歌词已成为名言警句,脍炙人口。如“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水手》),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等。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借助歌曲这一“慧眼”,或让歌曲作为学生深刻体验、感悟生活的触发点,启引学生的写作灵感,帮助学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或以歌曲引发学生记忆仓库深处的生活经历,连通生活与作文,帮助学生挖掘生活源泉,开拓认识领域和写作思路;或以歌曲中的思想意蕴、感情火花为倚傍,洞悉生活的本质内涵,培养学生发现“值得思索事物”的能力;或促使学生沉浸在歌曲的特定情境中,在充分感受体会的基础上审视自己以往对类似生活的认识,在比较中深化心灵无意间发生过的感动,增强意会歌曲中的深邃哲理与充沛感情的能力;或让学生充分联想、想象,以小见大,合乎逻辑地类推引申,从而补充、丰富歌曲对社会、对生活的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写出立意深刻,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五、巧選音乐,让学生的语文课外活动丰富起来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不定时的搞搞语文课外活动,如不定期的举行配乐朗诵比赛,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开展“唱歌学修辞”之类的语文活动,找一些作词优美而又有代表性的歌词作为语文学习的素材,达到寓教于乐的艺术效果。有时,还会指导学生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话剧、戏剧。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陈涉世家》可配乐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曹刿论战》、《威尼斯商人》都可改编成话剧;《石壕吏》可进行情景剧表演。有时,在辅导学生参加学校演讲比赛时,也会找来音乐做为背景和穿插。
音乐在我们当代生活中无处不在,它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建构着我们的文化。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正视这一问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灵活地架设音乐桥梁,既增强了文章和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又营造了一种与文章完美和谐的气氛。所以,在语文课的教学改革中,只要我们遵循教育的规律和原则,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发展特点,巧妙地选取音乐,让其与语文整合,加强应用的适度、力度和深度,就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