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基于儿童视角设计导学问题

2018-07-01何志忠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儿童视角小学数学策略

何志忠

[摘 要]导学问题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载体,导学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同时还要带领他们亲历数学知识的发展历程。只有基于数学独特的思维方式获得更深层面的感悟,才能使其成为精神以及价值认同的引领。由此,我们必须立足于儿童视角,为他们设计具有“童味化”的导学问题,从而引导他们在课堂上进行深刻化的“数学解读”。

[关键词]小学数学;导学设计;儿童视角;策略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占据思维主导,加上独立思考能力相对较弱,思维也不够缜密,在认知以符号化为典型特征的数学抽象知识方面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应有效激活学生的元认知,要通过设计“童味化”导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解读,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才会结合自身经验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建构。

一、顺应童心——让“数学体验”更丰富

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儿童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儿童视角设计导学问题,要突显导学问题的“童心化”,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数学体验”更丰富,从而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数学体验”中促进数学素养的生长。

1.设计“童心化”导学问题,同化数学新知

在儿童数学学习过程中,大多会采用已知经验完成对新知识的同化和解释,如果他们脑海中缺少和新知相关的内容,教师就需要通过“童心化”导学问题帮助他們建构数学新知,这样,自然就能够促进他们数学素养的生长。

例如在图形教学时,教材分别向学生展示了五种平面图形,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基于实验探究判断图形是否可以密铺。这是一种为了实验而实验的过程,极大地忽视了数学本质以及数学思考。由此教师可以在开始实验操作之前为学生创设如下问题情境:“密铺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比较普遍,比如人行道的地砖,不管是长方形、正方形还是正六边形,都可以实现密铺,由此你会联想到其他问题吗?”于是很多学生就会联想到:对于三角形、梯形或者是平行四边形而言,是否能够实现密铺?如果是其他图形都能够密铺吗?因为问题起源于学生的质疑,这样便能够有效激活学生主动实验和主动思考的热情。当学生在实验中发现正五边形不能够实现密铺,教师再一次提问:基于这一现象你有什么疑问?当教师为学生留有短暂的思考时间之后,学生便纷纷提出以下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正五边形不能够实现密铺?为什么其他直边的平面图形可以实现密铺?能够密铺的图形中藏着怎样的奥秘?密铺和哪些条件相关?

这一系列提问立刻引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指明了方向,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2.设计“童心化”导学问题,诱发数学发现

数学发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儿童视角设计“童心化”导学问题诱发学生的数学发现,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一位教师首先让学生画出任意大小的圆,同时引发学生思考:圆的周长究竟和什么相关?在指导学生画圆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圆的周长是否和半径或者直径相关?基于教师的启发性提问,学生借助软绳等工具测量出所画的圆的周长并对它们进行比较,完成对质疑的验证。学生基于这一过程自主推导出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一开始学生对这一问题必然会感到手足无措,在教师的引导之下,通过画圆发现其中的差异,使他们准确地发现了能够引发质疑的点,并大胆猜想。

这样,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之下,学生们自主发现周长与半径之间的比例关系,由此完成了对结论的验证。

二、关注童思——让“数学反思”更有效

数学反思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非常重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引导,使学生能够基于反思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帮助学生丰富已有经验,或者是对原有的错误进行修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基于儿童视角来设计“童思化”导学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

1.设计“童思化”导学问题,反思探究过程

在小學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设计“童思化”导学问题,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数学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在反思中得出数学结论。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时,一位教师首先借助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对计算公式的探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可以将已知长方形的长与宽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数一数小正方形的个数就能够得出长方形的面积。此时,教师提问:“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和其中任意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这样,通过导学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操作过程进行了反思,他们通过自主探索推导出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这个过程自然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2.设计“童思化”导学问题,引导数学总结

数学知识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童思化”导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总结,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对数学知识体系的整体化构建。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时,在学生完成了分数概念的学习之后提问:整数和小数之间会存在怎样的区别和联系?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知和理解,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分数的运用,同时也存在计数单位,但整数和小数之间会存在固定的进率,而分数没有。

通过这样的方式,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各种数的认知,了解分数独有的特殊性,也可以促进学生发散思维以及收敛思维的发展。

总之,“儿童立场是真正教育、良好教育的鲜明标志和成功的根本动因”。小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提升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师既要顺应儿童的天性,也要精心呵护童心;既要努力帮扶每一个儿童,同时也要打造以生为本的数学课堂。由此,就需要教师不断对导学问题进行优化和调整,以达成最佳的教学结构,这样才能够使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心智”以及“精神”的双重滋润与生长。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曹才翰,章建跃. 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贲友林. 现场与背后[M].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4] 余文森. 小学数学:名师高效教学设计艺术[M].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儿童视角小学数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别样的童年,一样的童真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