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助力小学科学教学
2018-07-01唐华
唐华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的学科,但实际教学活动中存在实验低效的情况。要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让信息技术为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助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在导入新课环节助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科学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导入新课也是教学的首要环节。好的导入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求知的欲望,从而促进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科学教育的目的是以問题为纽带进行科学教学,从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开始,到产生新的问题终止。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例如,“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一课,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潜水艇的游弋。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能够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由观察到的现象引发思考,提出问题:“潜水艇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为什么潜水艇能在水里自由上浮与下沉?”教师借助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探究怎样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学生由于有了强烈的探究欲望,在之后的教学中主动投入学习,教学效果自然好。
二、在理解实验现象时助力
虽然小学科学中的大部分实验都是比较简单的,但由于空间限制,有些实验仍然是课堂中无法展示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科学现象具体化,使学生迅速理解科学现象,获得必需的科学知识。
例如,天体运动与部分自然现象的形成,往往需要借助特殊的实验室和设备才能够进行研究,而这些实验对于学生而言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不妨通过计算机设备将上述实验的过程制作成动画,让学生在观察动画的过程中,了解天体运动和自然现象的发生原理。事实上,科学实验并不只有动手实验,模拟实验同样也是科学实验的重要部分。在模拟实验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想象能力也可以得到提升。
三、在培养学生能力时助力
科学课本中有许多学习内容教师无法在课堂上一一展示给学生看,导致学生对这些内容掌握得不透彻。为此,教师可以根据所要学习的内容,通过网络平台收集相关科学知识的资料和讲解视频,在课堂中借助多媒体展示出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
例如,“自然界中水的循环”一课,由于大自然水循环变化过程是一种抽象又复杂的自然现象,时空跨度大,学生很难将天上的云、空中的雨雪、大地、植物、河流、大海、太阳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系统。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水的循环过程展示在屏幕上:先是太阳照耀着大地上的一切,土壤、植物和江河湖海中的水分受热蒸发,水蒸气徐徐上升,在高空遇冷形成云,云层越积越厚,空气托不住时,或是电闪雷鸣,雨水哗哗;或是寒风凛冽,雪花飞舞。落在地上的水分成了三部分(用三种颜色的箭头表示),一部分渗入土壤,一部分被植物吸收,一部分流入江河汇入大海。学生结合多媒体的演示,把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并能够准确地把这一过程描述出来,培养了归纳概括能力和应用能力。
(作者单位:永州市冷水滩区翠竹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