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村建设与乡村生态旅游互动发展模式探析

2018-06-30张海雁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8年12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新农村建设策略

张海雁

【摘 要】益阳市以“益山益水、益美益阳、益村益品”为核心的乡村发展新模式打造了具有特色的益阳新农村建设新地标,也推动了农村集旅游、服务与新型农业经济为一体的发展。将新农村的特色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可彰显扶贫的价值,进而高效地解决“三农”问题。文章就新农村建设与乡村生态旅游互动发展模式进行探索,并结合益阳特色旅游内容进行分析,以期为新农村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生态旅游;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2;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12-0305-02

0 引言

为了运用新型产业模式带动农村贫困问题得到解决,需要构建以乡村背景为核心,并充分彰显生态、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魅力,进而促进生态、农业、旅游业的深层整合。同时,需要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重视教育与生态的有效结合,体现城市的特色,推动新农村建设取得实质性发展。

1 新农村建设与乡村生态旅游互动是核心

互动型旅游的建设核心应以经济发展为基本,并在构成中拓展精准的“城市-乡村”发展战略,进而在过程中体验生态的内涵。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对环境进行全面细化的调研,要以城市的森林覆盖率出发,并将生态旅游建设在以经济稳定发展为核心的基础上。在建设过程中,要将益阳市的地方文化融入生态旅游的建设当中,进而实现度假与绿色的巧妙结合,并彰显特色旅游的生命力。

2 新农村建设与乡村生态旅游互动的成效

新农村建设与乡村生态旅游互动模式的构建,促使益阳市旅游业的发展得到明确的目标导向,也间接实现了扶贫的内涵,提高了旅游业的品质。系统的新农村建设与乡村生态旅游模式的拓展实践取得了良好成效。

首先,打造了不同星级的旅游景点。截至2017年11月,益阳市打造了诸多服务性景点,包括五星景点2个、四星景点4个。实现了乡村旅游品质的提升。

其次,新农村建设与乡村生态旅游的有效互动,有助于实现农村管理和服务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包括在过程中拓展了节日期间的监管力度,促使乡村旅游业的安全问题得到保障。同时,新农村建设与乡村生态旅游互动发展工作拥有系统的管理、运营制度,为安全管理提供了支撑。

再次,在益阳市生态旅游的建设过程中,有关部门拓展了美丽乡村的意义,并在过程中制定了系统的规划,实现了乡村污染问题的整治,包括对厕所设施的改进、對垃圾的集中管理、对污水的治理、对农业环境的保护等。由此拓展了农业的发展空间,也为农业产业增添了新型魅力,进而拓展了交通、民宿、农产品的联合发展,为内涵式旅游提供了战略方法。同时,生态旅游的发展促使农村污水问题得到解决,并在此过程中建设了绿化景区,提高了农村人口对生态农村建设的认识,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最后,新农村建设与乡村生态旅游互动的发展促使诸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引入,为推进扶贫工作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进而将工作重心逐步转变为具有现代管理、经营的农业发展当中。同时,依据政府部门对人员的激励措施,实现了生态旅游的创意型发展,实现了多元型商贸、品牌、餐饮的有效联合,进而为生态建设提供了互动内容。

3 益阳市生态型旅游新村开发存在的问题

3.1 规划目标不统一

由于益阳市对生态旅游新村的发展规划起步相对较晚,特别是发展目标不协调,进而导致赫山区、安化区、桃江县等区域的发展规划不统一。如相关部门未对区域内的环境特色和核心优势作出细化探索,从而使区域性区、县优势没有得到良好体现。另外,投资策略的不完善也导致旅游新村的发展中建筑风格和装饰风格大同小异,严重脱离了益阳市乡村运营的本质。此外,益阳市旅游新村的数量在稳步上升,但也出现了投资不集中、发展不全面、配套不完善的实际情况。如要形成配套齐全的生态旅游型农村示范点还需要在互动模式上下功夫。

3.2 管理体系不健全

由于益阳市新农村建设与乡村生态旅游的定位不清晰,特别是规划起点和规划目标较低,导致生态旅游的发展仍然以“采摘、钓鱼、饮食”的传统农家乐为主,缺乏规范性的旅游设施的构建,严重导致管理核心定位不清晰的现象发生。同时,诸多配套设施的拓展仍局限于表面,导致旅游内涵建设不全面,也使产业链的发展导向不清晰。缺乏特色的生态乡村的建设,给游客带来旅游服务和旅游功能不强的体验。另外,对于新村的建设多出于农民自主的开发,而农民对生态的价值认知不清晰,存在多方面的协调性问题。因此,有必要构建系统的管理体系以约束旅游新村的发展,体现生态旅游的意义。

4 推动新农村建设与乡村生态旅游互动发展模式的策略

4.1 打造特色景区

(1)系统规划。特色景区的打造需要政府部门的系统规划,并依据环境、农业、生态功能进行有效整合。进而实现益阳市农村的经济发展内容以经济发展为出发点的生态旅游业的建设。同时,政府部门需要在基础中进行环境调研,及时了解益阳市区(县)的文化、环境特色,并将多元化的城市特色融入景区的实际规划当中,包括竹文化、茶文化、湘黔文化、三国文化的拓展,进而实现差异性的文化旅游内涵的发展。

(2)特色文化。政府部门应基于不同的环境特色和地区资源进行多元化的整合,促使发展模式得到深化整合。第一,要结合地域的优势,将茶文化融入生态旅游的发展当中,如安化县的安化云上茶旅文化园、湖南华莱叶子湾黑茶产业园的拓展,促使消费者进行茶旅文化的观摩,并在过程中了解安化县的茶元素。第二,要结合历史元素进行湖南文化的拓展,如赫山区的云峰第一庄、高新区的山乡巨变第一村的拓展,进而促使消费者能够通过新农村生态的体验了解特色的湖南文化内涵。第三,要将特色文化与服务产业有效整合,拓展不同的活动到新农村的发展内涵中,并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功能,促使环境资源和文化资源实现功能转化。如茶马古道、景区骑马的活动设施,进而实现娱乐项目的产业多元化。第四,要保护地区的原有生态元素,特别是要有效地控制新农村建设的城市固化倾向,进而实现生态平衡的有效保护。第五,要提高养生、医疗元素在生态旅游的建设中的地位,进而实现产业的系统升级,帮助消费者能够深化体验不同特色的自然原貌特征,推动农业、旅游业的经济效益提升。

4.2 打造特色品牌

管理部门应基于城市建设拓展不同的生态、自然的品牌特色,进而实现地区文化的意识融入至生态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因此,要进行多元化特色推广,进而实现民俗与乡土特色的深层协同。在建设过程中,要树立品牌的标签,尽可能保证民族风情的全面体现,进而实现新农村艺术和文化的有效协调。同时,要重视对环境内涵的探索,并以当地环境出发拓展不同产业链的全旅游模式的生态旅游。首先,要拓展湘黔文化的建筑风格与服务设施,进而实现墙体、道路、百里画廊的“湖南文化特征”。其次,要在不同的庄园中进行茶文化产业发展的操作流程,包括与采摘、精制、筛选、展示的过程,并引导农民在操作中将乡土歌曲融入实際操作当中,优化消费者的体验。最后,要控制景点人口流量,实现景点生态、设施的功能性得到全面的保证,实现农业、旅游业的多元化整合。

4.3 提升服务理念

管理人员要不断对旅游业的服务进行拓展,并要求景区工作人员在系统的培训过程中实现技术整合,并充分贯彻在以服务为核心的生态旅游型产业当中。首先,在系统的培训过程中,要拓展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规范操作意识、卫生文明的服务意识,进而实现服务人员的素质得到全面化的提升。其次,要求服务人员参加有关考核,并依据考核结果进行淘汰与选拔,进而提高生态旅游的营销内涵。最后,需要政府部门进行资源、资金的有效拓展,为产业的设施建设、人员培训模式提供资金支持,促使生态旅游业能够切合于创新型科技水平的发展,这样对“三农”问题、扶贫问题的改善也有积极意义。

5 结语

新农村的建设需要将多元化的城市文化内容融入旅游业的发展当中,进而实现第三产业带动第一产业。同时,需要在过程中不断拓展,实现特色型生态旅游模式的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取得实质性发展。因此,要从城市环境出发,将旅游资源进行深层拓展,促使新农村的生态、经济效益有效提高,体现城市的内涵。

参 考 文 献

[1]宋冬梅.新农村建设与乡村生态旅游互动发展模式构建[J/OL].http://epub.cqvip.com/articledetail.aspx?id=1-

000000382291,2016-08-15.

[2]朱东国,熊鹏.社区参与视角的红色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互动模式研究——以韶山为例[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6,32(2):125-131.

[3]胡秋媛.新农村建设与乡村生态旅游互动发展模式探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8):200.

[4]杨红,张红,李永臣.旅游度假型新农村住区生态化发展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2016(3):55-57.

[5]卢小琴.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3(3):76-78,4.

[6]董军龙.发展休闲旅游农业 加快新农村建设[J].现代农村科技,2017(1):93-94.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新农村建设策略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研究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