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2018-06-30林涵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8年12期
关键词:会计信息披露公司治理影响因素

林涵

【摘 要】会计信息是企业对外披露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披露质量对投资者的投资判断产生重要影响,也会直接影响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文章围绕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展开文献回顾,主要从企业的内部治理进行系统的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相应的展望。

【关键词】会计信息披露;公司治理;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12-0209-02

0 引言

会计信息在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体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这是因为外部投资者可以根据企业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变化状况,进而评判企业的价值。虽然在证券法和会计准则的严格规定下,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事实上,法律法规并没有彻底解决信息披露的失真问题。因此,研究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影响因素有重要的意义,也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地梳理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以期能为相关学者的研究提供参考,并为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和监管提供借鉴与启示。

1 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

公司治理是为了解决企业所有者与代理人之间所存在的利益冲突及交易成本等问题而设立的股权结构、董事会、高管薪酬等各种监督和激励机制。公司治理机制的合理安排,能有效地监督和激励企业内部人员,减少操纵会计信息披露的动机和机会,从而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产生促进作用。目前关于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主要围绕着董事会特征、股权结构和内部控制等方面进行。

1.1 董事会特征

1.1.1 董事会治理

董事会具有监督和决策的作用,因此在公司治理中一直占据着核心地位。相关文献认为,董事会规模是公司治理有效性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董事会规模影响着工作效率,进而影响整个公司的治理效率。Beasley(1996)认为董事会的工作效率会随着其规模的扩大而降低,且难以对管理层进行有效的监管,容易产生低质量的会计信息披露。

在实证研究中,董事会召开会议的次数是用来衡量公司治理勤勉性的指标之一。召开会议次数的增加,使董事会成员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公司经营状况,降低与经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减少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要求。然而部分学者,如杜兴强和温日光(2007)认为由于中国特殊的人文制度背景,过多的会议次数还可能意味着企业经营不够稳健,更有可能通过会计信息进行盈余管理,因此会计信息质量会比较差。

另外,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两职合一也是董事会治理研究经常涉及的变量。Xiao和Yuan(2007)认为当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时,总经理会通过操控董事会对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产生不利影响。但杜兴强和周泽将(2007)研究发现,两职合一对会计信息质量并无显著影响,因为总经理的权利往往受到董事长的限制,即使两职分离,也很难发挥作用。

1.1.2 独立董事及监事会治理

独立董事、监事和独立监事都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控制监督作用。如果独立董事或外部董事在董事会构成中占据着较高的比例,则董事会就难以被内部人操控,对外披露的信息被操控的可能性就越低(Beasley,1996)。Ran等(2015)发现具有会计教育背景以及女性监事会成员、给予监事会成员较高的薪酬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1.1.3 管理层治理

现有文献中,管理层治理研究主要集中在管理层持股比例及薪酬激励措施。虽然有部分学者认为管理层持股与会计信息质量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Erickson等,2006;杜兴强和周泽江,2008),但大多数部分学者的研究结果都支持了管理层持股与会计信息质量具有相关性。

部分学者认为,管理层持股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呈线性相关关系。刘爱东和万芳(2016)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但高强度股权激励契约也会引发严重的问题:拥有高股权的管理者会操纵会計数据和投资政策来增加自身收入,此时股权激励机制成为谋利的工具。耿照源等(2009)实证研究表明,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了达到业绩目标,有更强的动机进行盈余管理。

也有研究发现会计信息质量与管理层持股比例呈非线性关系。Yeo等(2002)、马晨等(2012)通过实证检验了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呈现显著的“U”形关系。在管理层持股较低的范围内,协同效应发挥主导作用,此时会计信息质量和管理层持股比例正相关;反之当管理层持股比例过高时,壕沟效应在发挥主导作用(Fama和Jensen,1983;马晨等,2012),此时,管理层会降低对外信息的披露质量以维护自身利益,则会计信息质量与持股比例负相关。

薪酬激励是公司治理的机制之一,而薪酬契约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薪酬与会计绩效或者市场绩效挂钩。由于会计信息在衡量高管业绩时基本不受偶然因素及市场噪音的影响,中国上市公司偏向于使用会计信息制定高管薪酬(何任,2018)。

以Watts(1983)为代表的很多学者认为,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会显著影响他们对于会计政策的选择,为了获取更高的报酬,他们更倾向于对会计信息进行盈余管理。然而根据“理性经济人”的假设,部分学者则认为激励机制有助于公司高管与企业的利益趋于一致,减少高管实施盈余管理的动机,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杜兴强和温日光(2007)发现公司高管的平均报酬越高,盈余管理的程度越小,则会计信息质量越好。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二者的关联度较低。王野等(2009)的研究表明两者的关联度较弱,尽管较高的薪酬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并不能有效地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且不合理的公司内部薪酬结构会带来负面作用。

1.2 股权结构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1.2.1 股权集中度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第一大股东持股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存在着两个的假说。

一是监督假说,Shleifer和Vishney(1986)认为股权集中能减少管理者的机会主义倾向,进而减少委托代理冲突。这是由于大股东能获取的经济利益会随其持股比例的增加而提高,由此大股东会增强对管理层的监督以确保其利益。因此,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会计的信息透明度是正相关关系。

二是掠夺假说,La porta等(1998)认为代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何限制控股股东损害小股东的利益,因为大股东会以各种方式侵占小股东的利益。杜兴强和周泽将(2007)研究表明当企业存在正向的盈余管理时,盈余管理程度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成正比。

也有部分学者认为股权集中度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并无显著关系。刘爱东和万芳(2016)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对会计信息质量并没有显著影响。

1.2.2 流通股比例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对于流通股比例對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相关的研究并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杜兴强和温日光(2007)研究发现随着公司流通股比例的提高,其盈余管理程度随之增大,会计信息质量也就越差。但刘爱东和万芳(2016)持有相反观点,认为由于流通股能在证券市场上交易,因此流通股股东会聚焦于企业的运营状况和发展趋势以期获取更多投资收益,这使管理者被迫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然而黄新建和吴江(2007)的研究则表明在中国的制度背景下,流通股股东占比太低,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因此不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显著的影响。

1.3 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

大多数学者关于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研究结论表明公司内部控制越好,其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就越高,而内部控制存在的重大缺陷越多,则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就越差。王军只(2009)、Nagy(2010)、梅丹和王瑞雪(2011)等研究表明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可以减少财务舞弊,改进公司会计盈余质量,从而提高会计信息可靠性。齐保垒等(2010)发现若公司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其会计稳健性和应计质量较低,管理层很容易脱离控制进行盈余操纵,这会导致财务报告可靠性的降低。

2 结语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分析与整理,可以发现,已有文献主要基于委托代理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研究了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公司治理机制的合理安排,加强内部控制来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以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

参 考 文 献

[1]杜兴强,温日光.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一项经验研究[J].财经研究,2007(1):122-133.

[2]Shleifer A,R W Vishny.A Surve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97(52):737-783.

[3]La Porta et al.Law and Financ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8,106(6):1113-1155.

猜你喜欢

会计信息披露公司治理影响因素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究
公司治理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思考
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的关系探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XBRL在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应用的研究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