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歌促教,让语文课变得趣味活跃

2018-06-30冯凯

卷宗 2018年18期
关键词:中专语文

冯凯

摘 要:在互联网盛行时代中,以歌促教利用多媒体方法有许多,并且运用起来很方便,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库找出适合自己学生喜欢的歌曲,从而达到最终教学目标,教师则需要有一定的教学技巧或手段。借歌说学,诱导学生学以用心;以歌促学,启发学生学以纵深;用歌选学,激发学生学以会意;借歌修学,引燃学生学以探究。这种因学生的不同差异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循序渐进中可以有效促进中职学生对语文学习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中专语文;以歌促教;趣味活跃

教语文,如何勾起学生的兴趣?现在中国古典文学成为刮起“中国风”的最佳印证。尤其是以歌促学教语文,随着电视台的诵读、古诗新唱等综艺栏目不断涌现,从而吸引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丰富内涵的关注。

1 借歌说学,诱导学生学以用心

教师在教五代李煜有篇《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诗词时,在通读全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接着对学生提出:谁看过电视剧:《春花秋月何时了》和《小楼又东风》?借此提问诱导学生专心听讲。学生学习该课的内容不多,但意境很深,如何让学生由此加深对该文的理解则是重点。然而,对于追求现代流行歌曲的中专学生来说,仿佛学古文如同登山还难。对此,在学习如上诗词时,我先让问学生会唱《卷珠帘》歌曲的同学,那么,有谁知道《卷珠帘》歌词的创意来源于哪些古诗词?同时,告知“卷珠帘”词牌名,意思是卷起珠帘向外探望,其来自《卷珠帘魏夫人》 ,词中托为一个多情女子的身口,以追忆的方式,叙写了一段催人泪下的爱情悲剧,倾诉了抒情女主人公对于不幸爱情的怨恨、懊悔和悲伤,谴责了玩弄女性、背叛爱情的负心男子,表现了作者对时代不幸女子的深切同情。同样,“虞美人”同卷珠帘一样也是词牌名,关于“虞美人”名称的来源,有多种可能。虞美人,秦末人,即虞姬。项羽之姬妾,常随侍军中。汉兵围项羽于垓下,羽夜起饮帐中,悲歌慷慨;虞姬以歌和之。虞美人还有丽春花、锦被花之称,传说此花闻《虞美人》曲便花枝舞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正是寄寓此词的意境开始有了写作的冲动,才有后来的千古名句。

教师用《卷珠帘》引出“虞美人”,借花移木,让学生去了解古诗词的词牌名,从而了解字词隐喻的更多故事或涵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挑起学生的兴趣点,从而引发学生爱好学习中国古典文化,明白中国先辈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需要下一代去认知,学习,而非仅仅追风于现代的流行文化,而在深入学习传统文化之中也会一代又一代传下去。让学生学会一节课并不难,但难的是,让学生因一节古典文化课,喜欢上更多的古典文化才是目的,因为现在学生将在几年后成为国家未来的接力人。

2 以歌促学,启发学生学以纵深

以歌促学,还要启发学生能够对文章的深入了解。譬如,教师可以播放邓丽君演唱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为开始,让人在听歌中进入文中情景,然后再做细节讲述,从而让学生在有兴趣之中,加深对本篇全文的理解。用通俗话来说,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囚犯?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又”點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全词虚设回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一气流注,最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界,使词显得阔大雄伟。用这种深入细致的剖析,可以让学生能够加深古典文学的执爱,感受传统文化的意寓之美。

3 用歌选学,激发学生学以会意

用歌选学,可以在唱歌的同时,让学生各自找一篇属于课本内容相关联的诗词,从而激发学生能够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能够辨别原文的本身字意,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者教师用一首传唱的歌曲引发众歌迷的争议,或许更能让学生在文学写作中不要顾此失彼。借此,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歌词的内涵,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本意。

《卷珠帘》原作是小姑娘思念远行的郎君,有淡淡的忧伤,古典空灵,楚楚动人;修改作变成了怨妇悲伤远行的负心汉,寂寞孤独,满腹幽怨,俗不可耐。也就是说,歌词的修改只顾及到了字面的古典高雅,但歌词的含义却格调降低艳丽庸俗、词音佶屈混淆不易辨识,广大网民自然不会买账。从《卷珠帘》歌词原作来看,此曲表达的是,一个姑娘对远行郎君的深情思念。歌词的意境优美静谧,情感真挚细腻,演唱纯净空灵,有淡淡的忧伤,但充满希望,非常感人。歌词、曲风与演唱均古典高雅,在流行音乐中独树一帜,让人眼前一亮,心中一颤。也可看作是古典诗词之美在当代人心中的回响,非常难得。

要想更深入地理解这首歌词的古典之美,还需要知道“卷珠帘”的含义和隐喻。“卷珠帘”的字面含意是,姑娘把闺房窗户上的珠帘卷起来,眺望窗外的世界。而“卷珠帘”的文化含义是词牌名,是词牌《蝶恋花》的别体。北宋与李清照齐名的女词人魏夫人曾作《卷珠帘》一词,评价很高:“记得来时春未暮,执手攀花,袖染花梢露。暗卜春心共花语,争寻双朵争先去。//多情因甚相辜负,轻拆轻离,欲向谁分诉。泪湿海棠花枝处,东君空把奴分付。”词中以女子追忆的方式,叙写了一段爱情悲剧,表现了作者对不幸女子的同情。全词凄艳婉秀,非常感人。《蝶恋花》词牌分上下两阕,共60个字,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自宋代以来,产生了很多以《蝶恋花》为词牌的优美词章,像宋代柳永、苏轼、晏殊等人的《蝶恋花》,都是历代经久不衰的绝唱。这些作品都可以看作是歌曲《卷珠帘》的文化背景。这首歌曲正是因为有了如此广阔浩瀚的文化背景,它的歌词与旋律才更显得独特与隽永。

4 借歌修学,引燃学生学以探究

譬如,以《卷珠帘》歌词为例,在原唱版与刘欢改修版后,出现两个不同的版本,让学生自己评判其修改的优点与缺点,但并不评论学生说的对与错,而是借题引入,让学生开始喜欢古诗词的韵律,让学生愿意自觉去看古诗词。《卷珠帘》(原唱版)的“都泛黄”改为“尽泛黄”;“拂袖起舞于梦中徘徊”,“徘徊”改为“妩媚”;“她眷恋”改为“犹眷恋”;“不见高轩”改为“高轩雾褪”;“此时难为情”改为“袖掩暗垂泪”。原最后整段:“细雨落入初春的清晨,悄悄唤醒枝芽,听微风 耳畔响,叹流水兮落花伤,谁在烟云处琴声长”;修改为“细雨酥润见烟外绿杨,卷起愁 对春伤,残烛化晓风凉,归雁过处留声怅,天水间谁抚琴断肠。”那么,学生如何看待这两个不同的版本哪?

附:《卷珠帘》原唱版和修改版歌词对照

原唱版 修改版

镌刻好 每道眉间心上 镌刻好 每道眉间心上

画间透过思量 画间透过思量

沾染了 墨色淌 沾染了 墨色淌

千家文 都泛黄 千家文 尽泛黄

夜静谧 窗纱微微亮 夜静谧 窗纱微微亮

拂袖起舞于梦中徘徊 拂袖起舞于梦中妩媚

相思蔓 上心扉 相思蔓 上心扉

她眷恋 梨花泪 犹眷恋 梨花泪

静画红妆等谁归 静画红妆等谁归

空留伊人徐徐憔悴 空留伊人徐徐憔悴

啊 胭脂香味 啊 胭脂香味

卷珠帘 是为谁 卷珠帘 是为谁

啊 不见高轩 啊 高轩雾褪

夜月明 此时难为情 夜月明 袖掩暗垂泪

细雨落入初春的清晨 细雨酥润 见烟外绿杨

悄悄唤醒枝芽 卷起愁 对春伤

听微风 耳畔响 残烛化 晓风凉

叹流水兮落花伤 归雁过处留声怅

谁在烟云处琴声长 天水间谁抚琴断肠

对此,也可以找出相关文献,例如,有学者认为:刘欢想把歌词的风格前后统一起来,这个想法是好的,改词也很见古典诗词功底,用了很多诗词典故,但可惜用力过猛,弄巧成拙。主要原因是,刘欢对歌曲含义的把握出现了偏颇,扭曲了歌词原意。原作的中心含义是“一个姑娘对远行郎君的深情思念”,但修改作却把它改成了古典式的怨妇词,把原作的清新亮点——也是希望的象征“细雨落入初春的清晨/悄悄唤醒枝芽”彻底删除,使歌曲的格调降低显得艳丽庸俗。把“拂袖起舞于梦中徘徊”改成“拂袖起舞于梦中妩媚”,又显得过于直露。“夜月明,此时难为情”表达的是姑娘思念郎君的样子突然让明月看见,有些害羞难为情,此情此景非常美好。但改成“夜月明,袖掩暗垂泪”,就变成了独守空房的妇人坐在明月下掩面垂泪,多么凄惨,真是大煞风景。把结尾句“谁在烟云处琴声长”修改成“天水间谁抚琴断肠”也是败笔,“琴声长”是悠扬的琴声,由上面的希望的象征而来,而“琴断肠”则是把怨妇的凄惨进一步强化。这是一个重大分野,也是广大网民不买账甚至愤怒的深层原因。还有修改歌词的常见病就是“好看不好听”,也就是单看歌词含义确实挺好的,但歌曲演唱时词音佶屈混淆不易辨识,听众感到听感差不好听。现在很多歌曲,如果不看歌词很难听清歌手唱的是什么,原因正在于此。如把“千家文,都泛黄”改成“千家文,尽泛黄”,刘欢可能觉得“都”字不古典,所以改成了“尽”字,但却忽视了“文”与“尽”是近音字,“千家文”与“尽泛黄”两句的尾首两字重韵,连读便非常拗口。其实,“都”字在古典诗词中是可以用的,根本没必要修改。如“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刘欢执意修改,只能说明他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熟悉程度不如英文或法语,也是对“古典”和中国风的误读。还有“细雨酥润,见烟外绿杨”这句,应该是从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和北宋诗人宋祁的名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化用而来,但却忽略了字词之间的平仄和音韵和谐,显得拗口,甚至没有原诗易懂,这是乱用典故的毛病。

当然,为了更加完美,《卷珠帘》的歌词是可以适当修改的,但要非常谨慎。刘欢如果覺得“细雨落入初春的清晨/悄悄唤醒枝芽”这两句中的“的”字有些太跳,我建议这样修改“细雨飘落在初春清晨/悄悄唤醒枝芽”。此段与第二段是重复结构段,修辞手法叫复沓,而且这两句还对提升歌曲格调有重大作用,所以不能大动,“唤醒枝芽”更不能删除去。希望刘欢先生能够听取广大网民的意见,从善如流,在正式大碟中恢复这首歌曲的古典、清纯与秀美,而不要搞成浓妆艳抹庸俗不堪的当代怨妇词。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专业教授马东瑶认为,有的地方修改的好,但有的地方作改并不好。原来的歌词中有“起舞”又有“徘徊”,词都堆砌到了一起,改成“妩媚”则更能表达出女子在心爱的人面前跳舞的甜蜜感觉,也使得整个表达更合理。“她眷恋(改“犹眷恋”) 梨花泪”这处改得好。因为这是一首写女性春愁、相思的词,主人公是一个女性,原版中又用了“她”,就造成了视角混乱。“啊不见高轩(高轩雾褪)”,“不见高轩”的意思也就是说高楼被掩盖住了,表达出一种心碎的感觉,而“高楼雾褪”则显得有一种朦胧的画面感,此外,改后也更押韵。“夜月明此时难为情(袖掩暗垂泪)”值得商榷。这个改动有押韵上的考虑,但是“此时难为情”本身也是很有古意的表达,并且很有抒情意味,改编之后“袖掩暗垂泪”则直接刻画了形象,并没有改编出特色。不过有网友认为在意境上将主人公的年龄改大了,可能还是把“难为情”用现代语理解为“羞涩”的意思了,其实本身说一个女性的闺房也没有规定说女性的年龄有多大。“细雨落入初春的清晨(细雨酥润见烟外绿杨)”值得商榷。最后两句,原版在意境上有自己的特色,也更柔软、更女性化,改后的“晓风”“残烛”“归雁”则更中性了。

而评判古诗词修改的好与坏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古文化基础,这也会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的不足,如同想当教练必须自己是内行,否则,是教师不好,学生自然也学不好。同时,指导学生翻看网上对该歌词的修改评论,提出自己的相关意见。

5 总结

中专语文教学需要教师的不断学习和探究,找出适合自己教材内容,用相关联的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实,教师以歌促教的方法有很多,智能手机的出现,学生能够在喜欢某篇课文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视频播放到业余观看相关影视剧等,当今的互联网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很多教学素材,如何将这些素材运用到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地,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运用得对,可以促教,相反则促玩。因此,恰当合理运用以歌促教,则需要与时俱进,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因生制宜,因校制宜,有计划有步骤开展。

参考文献

[1]刘玮. 《卷珠帘》改词到底好不好? [N].新京报,2014-02-24(C03).

[2]黄源镜. 浅谈音乐与语文教学的互动结合[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14):22.

[3]任娟. 音乐在耳边萦绕 文字在心中飞扬[J].教育教学论坛,2011(6):37-38.

[4]徐卫东.古诗吟诵:返璞归真的天籁[J].语文建设,2015(6):43-45.

[5]华锋.传统吟诵与新吟唱[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91-98.

[6]秦坤.语文教学中的音乐运用研究[D]. 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14:1-37.

猜你喜欢

中专语文
浅谈中专语文课堂导入
打破尴尬塑造中专语文课堂魅力
职业中专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路径探索
“德育教育”在中专语文课堂的应用探索
将情感教育带入中专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