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尔夫”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中的运用

2018-06-30徐泽宏

新教师 2018年3期
关键词:奥尔夫声部旋律

徐泽宏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文简称“新课标”)关于音乐教育的理念是,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注重音乐实践。而传统意义中的音乐课大多是“一本书和学唱一首歌”,其教学手段通常是让学生反复去跟唱一首歌。这样老师教得无趣,学生学得无趣。这种单一、肤浅的教学方法是背离新课程要求的。新课标指出,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游戏是学生最感兴趣,也最易于接受的一种教学方式。根据这一特点,笔者结合现行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奥尔夫”音乐游戏,将游戏融入教学,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边玩边学,同时注重于想象力、创造力、注意力、合作能力等非智力因素能力的培养。重新认识音乐课,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成为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教育值得深入探究的课题。

一、节奏为主,贯穿音乐要素

我们常说,可以有只有节奏而没有旋律的音乐,但是不能有只有旋律而没有节奏的音乐。学生学习音乐应从节奏入手,节奏是音乐教学中最重要也最基础的部分,能把旋律、语言、律动等音乐元素巧妙地贯穿在一起。在音乐教学中,笔者常常把语言的节奏、体态的节奏、打击乐器的节奏,以及寻找生活中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物体,将其拍击发出的声音节奏综合运用到音乐课堂中。如:在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材歌曲《小青蛙找家》的教学中,笔者就运用了“奥尔夫”节奏游戏的方法。首先从歌词的节奏入手,每一首歌的歌词都是合辙押韵的,配上节奏的歌词读起来更加朗朗上口,学生更加感兴趣。通过这样读节奏歌词的方式,使学生学习、感知歌曲的节奏,再配上手脚以及身体其它部位的节奏声势动作,表现小青蛙“叫”和“跳”的节奏,增强学生的兴趣。接着引导学生尝试、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伴奏,如:选择“蛙鸣筒”为小青蛙的叫声配伴奏;选择响板、木鱼或铃鼓等打击乐器为小青蛙的跳跃动作配伴奏;也可以尝试让学生在家中寻找合适为歌曲伴奏的小物件带进课堂为歌曲配伴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之循序渐进地自然而然地进入歌曲旋律的学习。还可启发学生创编律动,让学生通过唱、跳、伴奏,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整节课下来,笔者并没有刻意地去教唱歌曲,但学生却在快乐节奏的游戏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唱歌曲,还学会了用说、唱、配器、律动等多种不同的方式去表现音乐,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同时其注意力、观察力、创造力、合作能力等也得到了培养。

二、以声助势,趣味中推进创新

在“奥尔夫”教学中,有一种节奏律动活动被发挥到了极致,那就是声势。这是以人体作为一种乐器通过将不同的拍击方法和绚烂的动作相结合,成就音响效果极好同时又很能感染人的打击乐声音效果。如:教师出示一个手指,学生说“du”表示一个四分音符;教师出示两个手指,学生说“du le”,也表示一拍,“du”和“le”分别表示一个八分音符;教师出示四个手指,学生说“du ka le ka”,同样表示一拍,“du”“ka”“le”“ka”分别表示一个十六分音符。这样教师无规律地每拍变化一次手指,能由慢到快地训练学生快速反应节奏的能力,同时形成非常有趣好听的“rap”节奏。也可以把学生分成三组,每组反复念一个节奏,加上力度、音色及声部的交替变化,组成一个三声部的节奏合说。

笔者还自编了音乐校本特色教材——无旋律节奏和声《夸夸咱附小》。这是一个没有旋律,强调节奏,具有趣味性和各声部合作性的节奏声势游戏。笔者先编了一首朗朗上口的夸附小校園、设施、教师、学生的快板词,并教会学生打快板和熟读快板词,然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声势动作分别表示“quk”“la”“dei”。至此学生就已经开心地玩起了四声部的“rap”声势游戏。

学会声部游戏后,笔者引导学生寻找声部中的节奏元素,给《夸夸咱附小》快板词配上无旋律的节奏和声。这是其中的一段。

你也来,我也来,我们大家登上台。

quk 0 quk 0 quk quk quk 0

你登台,我登台,小朋友们 笑开怀。

quk la quk la quk quk la 0

你也说,我也说,我们大家 一起说。

quk quk la la quk quk la 0

你来夸,我来夸,夸夸咱的 大校园。

quk quk dei dei quk quk dei 0

笔者还引导学生们在休止符处加上捻指、打舌等声势动作。学生们玩着自己的“rap”别提多带劲了。在第二课时,笔者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配上音乐和舞蹈动作,编排了有音乐、有舞蹈、有声势、有快板的综合类节目《夸夸咱附小》。此活动既发挥了学生们的创造性,同时使学生们对合唱有了新的认识,使声部之间的合作更有趣了。

三、创设情境,提升音乐自信

低年级的学生生性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可以通过故事引题,创设与歌曲内容相符合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自信,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去。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两只小象》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将歌词内容编成了一个好听的故事,用生动的语言和故事情节吸引学生,使学生们很容易就理解了歌曲内容。接着笔者问学生:“哪位小朋友知道小象是怎样走路的?”启发学生踩着音乐节拍模仿小象蹒跚缓慢走路的样子,并且想象故事中两只小象扬起鼻子勾一勾,友好地在一起的情景。紧接着笔者将节奏卡和表现歌曲内容的图谱布置在教室的地板和墙壁上,引导学生观察立体图谱。学生则根据图谱提示,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小象走路、互相握手、扬起鼻子等可爱的样子。同时,笔者还运用打击乐伴奏,强调强拍脚步重,弱拍脚步轻。就这样,学生们在游戏中不但学会了歌曲,对3/4拍歌曲的节奏特点也有了更深的感受,同时许多非智力因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游戏环节固然及到人,但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对自己每个游戏的设计都要有真正的音乐目的。教师要很明确每个环节的设置,目的是培养孩子哪方面的音乐素养,提高哪方面的能力,而不能纯粹地盲目玩乐。

总之,在大力提倡和践行音乐核心素养的今天,“奥尔夫”音乐游戏是十分适用于小学音乐课堂的。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培养人才是目的,要使学生在音乐教育中全面地发展自己。同时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对学生进行早期的音乐素养的培养,将使他们毕生受用。

(作者单位:福建省建阳师范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黄晓夏)

猜你喜欢

奥尔夫声部旋律
春天的旋律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浅议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的应用——在“第一届中国奥尔夫教育大会”上的发言
变动不居 与时偕行—奥尔夫音乐教育专家谈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
困惑·解疑·感悟——评《嘀哩嘀哩》兼及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