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田地区农村小学教师信息化实践能力刍议
2018-06-30陈永堂
陈永堂
摘 要: 本研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根据教师对信息化教育软件的运用情况,深入分析了和田地区农村小学教师在基础教育课堂上使用信息化技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基层农村小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就教师的基本信息、信息化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等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对信息化实践过程中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农村小学教师信息化能力的策略:树立信息化思想意识;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培训机制;建立完善的管理、评价制度。
关键词: 农村小学教师 信息化能力 现存问题 解决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加强队伍建设,增强信息化应用与服务能力;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1]两者都对提升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充分说明信息化教育对我国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国内主要研究集中在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应用、信息化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信息化技能提升等领域,而针对地域性特色的教师信息化实践能力提升问题的相关文献较少。因此,本研究主要针对新疆和田地区农村小学教师的信息化实践能力进行研究分析,拟定一些促使农村小学教师信息化实践能力提升的策略和建议,引起偏远农村小学教师对信息化教育的思考。为提高基层教育教学水平,实现教育的快速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二、调查对象分析
本研究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展开,阅读了近年有关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的相关文献,对资料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整理和分析,加深了对本领域的深层次理解,以此作为本研究的理论支撑。研究初期主要对周围农村教师基本信息、信息化实践现状、存在的问题、制约因素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12份,回收率93.33%,有效问卷110份,有效率为98.21%。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整理,具体如下: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知:在接受调查的110名教师中,男教师49名,女教师61名,其中年龄在25岁—35岁的青年教师有37人,占总人数的34%;36岁-45岁的教师有16人,占总人数的15%;45岁以上的教师占总人数的51%。可以得出:农村小学教师女教师多,男教师普遍较少;青年教师的比例少于中老年教师。
三、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的情況分析
(一)主体意识不够。
在访谈交流过程中得知:多数教师没有主动使用信息化教学的意识,信息化课堂仅存在于公开课、随堂听课及抽查过程中。很少有教师主动制作符合教学内容的课件,提到微课教学、微格教学、mooc、翻转课堂等用于课堂教学的新媒体好多教师都没有听过。充分表现出基层教师的信息闭塞,以及主动查阅资料、学习的能力不够。
(二)信息化能力有待提高。
在访谈几位老教师的过程中得知:他们利用电脑独立完成设计和制作课件相当的困难,对操作电脑不是很熟悉,通常只是用电脑浏览新闻、看电影、听歌。从数据分析可以得出:28%的教师能够按照学生特点、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情况独立完成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42%的教师是网上下载与自我制作相结合。纯粹的网上下载和学校提供分别占25%和5%。综上可以得知,在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方面,大多数教师能够很好地完成,但也有少部分教师没有引起重视,对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掌握不熟练。
(三)信息化能力培训不重视。
1.教师对信息化培训的意愿。
经过访谈和数据分析:52%的教师对信息化培训持积极态度;35%的教师表现出愿意参加信息化实践能力培训。11%的教师对信息化培训持中立态度。只有2%的教师对培训持有消极排斥情绪。数据充分说明:多数教师在信息化培训、提升自我信息能力的问题上表现出好的一面,希望通过培训提升专业化发展,适应21世纪对教师提出的信息化要求,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但也有少部分教师主观意识淡薄。
2.信息化能力培训安排不合理。
从数据可以得出:20%的教师从来没有参加过信息化能力培训;而37%的教师却参加了3次以上的培训。说明农村小学对教师参加信息化技能培训的安排不合理。应当让每位教师都能参加培训,提升自我,加强对信息化教育的理解,学习信息化技能,培养信息化素养,而不是将机会集中于少数教师身上。
综合以上调查研究结果可以得出:和田农村小学基础教育教师的信息化实践能力远远不能达到新时代对教师提出的信息化要求,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知识掌握程度不够,没有进行全方位的信息技能培训,对网络资源没有合理地利用,影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教师信息能力的发展。
四、提升教师信息化能力的策略
根据以上农村小学教师信息化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21世纪国家教育部在“互联网+”战略背景下对教师提出的信息化新要求,提出解决当前农村小学教师存在的信息化问题的策略建议。
(一)树立信息化思想意识。
1.增强校长的信息化领导意识。
在学校信息化发展进程中,中小学校长担负着学校信息化发展的愿景规划、信息文化创设、信息化教学理念引领、数字资源建设、学校信息化管理等重任,而校长的素质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所学校的办学风格和水平[2]。校长对信息化的态度决定了所在学校信息化的水准,只有校长具备信息化意识和领导力,才能在管理学校和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将信息化应用于实践。
2.提高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也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因此教师是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3]。建构主义理论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帮助者、指导者、解惑者的角色,对学生的智力发展、思想养成起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信息化实践能力的提高是教育信息化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成熟的标志之一。一方面,教师必须树立良好的信息化意识,主动学习信息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实践信息化课堂,主动制作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课件。另一方面,教师必须通过研修、自学、培训等方式自我提高信息能力,寻找信息化对课堂教学的利与弊,不断反思,促使信息化课堂有效、有序、愉悦。
(二)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培训机制。
合理有效的信息化培训对提升教师的信息化能力、信息化意识、信息技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就培训的内容、培训的形式、评价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阐释。
1.内容合理化、层次化。
当前信息化培训课程内容基本围绕信息化发展趋势、国家信息化策略要求展开,基本将信息化培训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相应的实践操作,教师的基本技能没有得到提升。各学科教师都在一起学习相同的内容,完全没有结合学科性质分组学习,很难实现信息化和课程的有效整合。因此,在培训内容的设置方面应该考虑不同学科的教师分组培训,培训内容必须贴合教师的需求。也可以按照校长、学科骨干、普通教师等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针对不同群体开设不一样的课程,提升不一样的能力,实现全体教师的共同发展。
2.形式多样化、灵活化。
當前培训专家基本都是外地聘请而来的,自身工作很繁忙。培训过程中基本都是一人在专注地讲解,很少和培训学员交流,难以解决学员自身的专业问题。所以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开设网络化课程。学员可以对照自己的需求选课,自学和研修相结合完成本课程学习。在课程设置中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评价、作业、考试等环节,严控学员的学习过程。学校层面可以将学习结果作为平时、年终的考核项,促使每位教师保质保量地完成所学内容。
3.考核系统化、实效化。
在多次培训过程中发现,培训组织人员基本把课堂笔记、考勤作为本次培训的考核项。培训结束根据笔记和考勤的情况,给一定的成绩并颁发培训合格证书。这样的考核标准完全没有达到培训的目的。考核结果完全在于最终评价,而忽略过程性评价。因此,应该注重对培训过程的评价,在培训过程中进行跟踪、观察,将参与互动、学习体会、案例分析、教案设计、反思等方面纳入考核体系,全面客观地给予评价。
(三)建立完善的管理、激励制度。
系统完善的教学管理对提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应该将信息化实践应用作为一项考核制度。在教学过程中鼓励教师主动应用信息化进行课堂管理、课堂教学、课堂效果评价。建立教师信息化教学管理体系和奖惩制度。举办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信息知识竞赛等活动,调动教师对信息化软件的使用,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另外,学校应该建立系统的网上运行平台,实现社会、学校、家庭的三网互通,真正意义上实现家校融合。有效开展信息化办公室,让每位教师都能够达到自动化办公,达到“互联网+”时代对教师提出的信息化教学、信息化管理、信息化评价等要求。
总之,教师作为教育信息化实践应用的主体,只有在信息化能力提升过程中快速地成长,才可能实现现代化的信息要求。一方面,由于教师信息化能力建设问题是长期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地域之间、学校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信息化实践能力提升在研究过程中注重实践性、操作性;需要在实际操作中找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有效、快速地提升和田地区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深入调查和剖析,需要继续思考和研究。
参考文献:
[1]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 s3342/201203/xxgk_133322.html.
[2]谢超.中小学校长信息化学习力的有效提升策略研究[J]. 成人教育,2015(02):53-56.
[3]朱艳.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 教育评论,2016(01):116-1.
本文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校级一般项目“教育信息化在基础教育应用中的实效性研究—以和田市中小学为例”(项目编号:1076516176)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