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孩子们心灵之窗
2018-06-30曾幸辉
曾幸辉
摘 要: 不少家长为孩子的习作而烦恼,教师要经常开展家长、学生、老师间进行互动的循环日记之“爱的桥梁”的活动,打开孩子们的心灵之窗,为其写作增添素材。
关键词: 循环日记 爱的桥梁 评价 激励 沟通
一次家长会让我有所触动。家长会快结束时,不少家长围在我周围询问:“老师,孩子的作文该怎么办呢?每次见您给孩子改作文改得很辛苦,但孩子却不会自己改。对写作文的兴趣也不是很大,怎样才能提高孩子写作的兴趣,并能激发他们把作文写得更好呢?”有些家长说:“最大的问题是孩子根本不跟你沟通,你希望他能抓住中心写,他却认为自己中心明确,有时为了写作文的事几乎吵起来。”
看着家长无助的眼神,我思考着: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和祖辈都宠着,觉得满足了孩子的物质欲望就可以了,很少和孩子沟通,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思想、情感的双向交流活动。教育离不开沟通,家庭教育更离不开沟通。只有在两代人的心灵上架起沟通的桥梁,实现心灵之间的相通,家庭教育才能收到预期效果。教师不但肩负着教书的责任,还肩负着育人的重担,和家长沟通,和孩子沟通,家长和孩子的沟通是育人过程中缺一不可的环节。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三方缺乏沟通。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网上看到了一篇关于“循环日记”的文章,文章大概介绍了“循环日记”的概念、做法和作用,就是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全班同学按习作水平、兴趣爱好等搭配分成若干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由本组同学在合作中轮流完成日记的一种反复循环的习作练习。这让我大受启发:是呀,平常让孩子们写周记,都是写在自己的本子上,每周一次,老师批改完,孩子就把本子塞进书包,有心的家长会看看,没空的家长是不会去瞧的,更别说别的同学了,下课都赶着玩儿,哪有空看同学的周记呢?如果能借助循环日记打开孩子的心扉,和父母、老师进行沟通,并且愛上写作,根据老师教给的修改作文的方法自改或者修改同学的作文,那不就解决了之前的困惑吗?
首先我把班上的学生按好、中、差程度五人为一组,分成九组;然后选出有责任心、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做组长;并且定期培训组长,告诉他们要给自己组起“组名”,并安排组员写日记的时间,监督组员按时写好日记并自改日记,组长还可以对组员的日记做出评价;最后发校讯告知家长请家长参与这个活动,争取家长的支持,希望家长在孩子写完循环日记后不要只签个名,要给孩子的日记写评语,同时评价同组其他学生写的日记。
有了沟通及评价的渠道,如何才能让孩子打开心扉,喜欢写作,并能自觉地修改文章呢?在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点有效的方法:
一、内容不限,情感尽情发挥。
循环日记不规定内容,让学生尽情发挥,许多学生能情不自禁地倾诉自己心中的秘密,迸发心曲,做到文思泉涌。有了生活,有了真情实感,并让这一切在笔端自然流露出来。翻开循环日记本,可以发现许多学生敞开心扉,和同学分享喜悦,袒露自己的心思,期待同情和理解。如小宁的《月亮》中有这样的话:“想到这儿,就想到一句千古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家乡的外婆,您还好吗?我真希望能回家看您啊!”又如小宁的《思念》:“每一天,都是我一个人回家,看着同学和家人牵手回家的情景,我有说不出的悲伤,真怀念以前的生活啊……”虽然只是四年级的孩子,但懂得把内心的情感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小宁的妈妈在文章后面写道:“我看了这篇日记,心里有些隐隐作痛,宁宁这么伤心,可能妈妈没有很细致地照顾你,但妈妈真的是很爱你的。”老师和同学也做出了回应,老师写道:“看不出平时大大咧咧的小宁也有悲伤的时候,看来你长大了,你慢慢就会明白,人的成长一定充满着快乐与忧愁。快乐点,小宁。”同学写道:“你把你的悲伤和对外婆的思念写得非常突出。另外,困难会使你自立,你不能屈服,一定要挑战困难。加油!”就是这样朴实又充满真情的反馈让小宁充满快乐,也让孩子们的心、家长的心和老师的心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二、定期评价,注重学生自改能力培养。
“循环日记”产生后,每一个学生的日记都要给同组同学“审阅”,还要接受同学的评价,然后很快反馈给本人,这样,每一个轮到的学生都会竭尽全力去写、去改,力争写出最高水平。在竞争中,孩子们不断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写作能力不断提高,这应该就是“循环日记”能够收到孩子、家长、老师喜爱的主要原因。在家长的回应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话语:“这篇文章从构思到动笔写草稿,修改,抄写,断断续续花了好多时间……”“小夏对待循环日记的态度很认真,知道周一轮到他写第二次,早早就在留心观察,选择题材,最后周日傍晚学琴回家,才最终确定把这个偶然的发现写下来……”有些孩子特别注重文章的修改,如小玮,每一次轮到她写循环日记,总是先打好草稿,在草稿上认真修改后才把日记抄到本子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写作,我和家长都发觉喜欢写错别字的她错别字少了,文章通顺流畅。她因为认真还被同学们选为循环日记的小组长。
三、注重激励,鼓励学生写得更好。
家长的支持与鼓励是必不可少的。家长觉得通过这本循环日记把他们和孩子的心拉近了。有的家长说:“这是我们从循环日记中第一次看到了其他小朋友的作文,感觉很新鲜,大家写得都很不错,真情流露,字体端正,家长和老师都给予了鼓励,看来这种循环方式很有好处……”有的家长说:“看着孩子们的日记,心里由衷地喜欢,好像看着他们正睁着大大的眼睛,不停地观察周围的世界,转动着小脑袋,发出令我意想不到的感慨……”
家长和老师在评语中鼓励孩子的话语正是激励孩子喜欢写循环日记,喜欢学习的源头。班中的小豪是个内向的孩子,学习不怎么用心,四年级开展了“爱的桥梁”这项活动,这个孩子产生了质的飞跃。妈妈在评语中说道:小豪今次作文,所花时间比上次减少,字体也端正许多。只要用心做每一件事,相信你也会很棒的!老师也赞赏孩子的日记:看到小豪写的日记,我很高兴,正如妈妈所说,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我觉得小豪还是很棒的,虽然生病,但坚持写循环日记,为自己组争光。不管质量如何,有这种态度就值得我们学习”。正是这样不断地鼓励,小豪的学习信心树立起来了。
这是写在循环日记上的一封来自孩子的感谢信:“感谢小雨的妈妈,您的评语真好,让我又增多了一些经验,以后您要多给我一些意见,表扬也好,批评也好,都能让我吸取更多的经验……总之,谢谢您!(我也要谢谢曾老师。)”在感谢话语的后面还有小雨妈妈的回应:“小鹏,你的感谢与曾老师的评语都让我非常感动!你不但是上进的孩子,还是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我为你自豪!”
四、同学间经常交流,激发彼此努力向前
同学间的交流也是孩子们努力向前的动力。“今天回家时孩子兴奋地告诉我,老师表扬他自从跟小夏一组后写作有进步,接下来亢奋的心情直至完成写作后才渐渐消去。呵呵,真是一支强心针啊……”小海评价小夏的文章:“我真幸运,和你这篇文章的题材一样,也是写花城广场!你能把去目的地的过程写得很具体。用了许多好词好句,还使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子丰的评语:“班长,你的脑袋真特别,一写就是两页多,我一定要向你学习!”在子丰评价后,班长写完循环日记,他爸爸是这样描述孩子受到的鼓励的:“大概是子丰同学的评语惹的祸,小夏第三篇循环日记越写越起劲。今天晚上竟然不打草稿,一气呵成,从8时到11时,洋洋洒洒写了5页多纸,把每天晚上固定课——练琴时间都搭上了,最后还忍不住写下了:长,长,真长;累,累,够累;困,困,好困这样的写后感作为结束语……”
五、加强沟通,了解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老师的评价也是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一个重要因素。正是因为“循环日记”不像作文批改,而是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他们以自己的视角观察事物,发现问题,表达情感,怎么想就怎么写,因此我们评价学生日记时很少注意行文格式,是否規范,而把重点放在“童真童趣”上,多发现其情感和态度的闪光点,哪怕只有一句话,也给予肯定和鼓励。
记得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总是为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着。”“循环日记”打开了孩子一扇扇心灵之窗,犹如一股清新的风,在孩子的心潮上吹起波澜,为孩子构建一个“心灵的家园”,在家长、老师、孩子间搭建了一座“爱的桥梁”。
参考文献:
[1]程家珍.循环日记:个性化习作教学尝试[J].考试周刊,2012(20).
[2]朱玉萍.风景这边独好——循环日记能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J].写作(上旬刊),2015(05).
[3]王爱华.浅谈“循环日记”写作教学法[J].科教园地,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