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四缺”为“四多” 促“被动”为“主动”

2018-06-30许兴云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8年4期
关键词:活动教学主动参与

许兴云

[摘 要]目前農村小学的品德课存在活动内容缺少丰富多彩的素材,活动形式缺乏创新,活动指导与目标达到层次不分明等现象。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活动教学”来创新活动主题,丰富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来改变这些现象,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多途径体验,从而学会做人、学会生活,达到品德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品德学科;活动教学;主动参与;活动主题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2005703

“活动教学”在当下已成为品德课教学的主流价值取向,但就农村小学品德课的活动课现状来说,尚存在诸多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活动主题缺少情绪、学习心理及人文关怀;其二,活动内容缺少丰富多彩的素材;其三,活动形式缺乏多样多途的方式;其四,活动指导与目标达到层次不分明,教师的分层指导严重缺位。为改变以上“四缺”现象,在多年的品德课教育活动管理中,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教学活动管理都应当遵循以下四个措施。

一、创新活动主题,让学生尽力参与

德育来源于生活,创新主题即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笔者提出“多途亲密接触”的主题,为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奠定基础。通过与周边人、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学生增进了情感交流,丰富了情感体验。

主题活动定格为“与社会、与自然、与各界人士亲密接触”后,最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积累积极的交往经验,树立正确的交流意识,增强交往意愿,促进人格健康发展。

(一)与同伴亲密接触——做一个善于合作的人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其中第三个支柱是“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而学会共同生活的核心就是学会关心、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因此,通过与同龄人的亲密接触,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合作方法,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形成良好的交往技能和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与教师亲密接触——做一个宽容的人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自称他的学说“一言以蔽之,忠恕而已矣”。宽容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之一,弘扬中华民族的宽容精神,让学生在与小同伴、大玩友的亲密接触中学会宽容,是健全学生的精神结构和心理素质的需要。

(三)与家长亲密接触——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责任心,是个性心理的重要品质,指一个人对其所属群体的共同活动、行为规范以及他所承担的任务的自觉。在康德心中,道德的第一个命题是只有处于责任的行为才具有道德价值。然而,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较为丰富,但人的责任感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危机。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同时,一个人的责任心往往是在群体共同活动过程中通过社会的价值观与行为规范的内化而形成的,所以家庭、学校、社会都要担负起培养孩子责任心的重任。倘若一个孩子在自己的家庭里能担负起一定的责任,等他长大步入社会后,也有可能成为一个富有责任感的人。因此,邀请家庭教育的力量融入亲密接触活动,无疑为孩子从小学会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打开了广阔的空间。

【案例1】 “今天我当家”亲密接触活动任务单

接触内容体验当家

设计背景 学生浪费现象严重,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家务劳动技能差。

活动目标 感受当家的酸甜苦辣,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学习有关的知识、技能。

活动时间 7天(一周)

活动过程 (1)留心观察父母当家的情况。

(2)与家长协商有关当家事宜。

(3)独立当家一周。

(4)和父母交流当家体会。

反馈形式 文字汇报、技能展示、体验交流

上述活动案例中,大玩友充分利用小玩友的闲暇时光,组织开展一次主题为“今天我当家”的体验活动,为每个小玩友设计了一份接触活动任务单。学生通过与家长的亲密接触,体验“角色承担”,以主人翁的角色参与家庭的日常管理,形成初步的独立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对生活、家庭的责任心。

(四)与社会、自然亲密接触——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帕斯尤尔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我们都知道,人类只有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更好地生存。在亲密接触活动中,学生通过与自然、与生命的亲密接触,体验到爱的温暖,从爱的情感里自然地生发出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朋友、爱生命的情感,从而在生活中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因此,让学生深入到大自然中,参加自然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学会主动观察、主动思考,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他们对生命的领悟。

【案例2】 “知章文化”一日游

接触内容游览石岩山,体验家乡美

设计背景 蜀山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学校所在的石岩社区内山川广布,文物古迹颇多。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能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并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形成为家乡建设做贡献的责任感。

(2)通过游览相关文化古迹,让学生了解知章文化的精神底蕴,培养学生爱校、爱家乡的情感。

(3)通过开展一些团队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情感。

活动时间 半天

活动过程 (1)步行至石岩山。参观一览亭及相关古迹,介绍景点历史文化。

(2)团队活动。

(3)活动小结。

(4)集合返回学校。

反馈形式

文字汇报、技能展示、体验交流

二、创设多彩的活动内容,使学生主动参与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活动性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需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教学内容、教学空间,以课题实效为标准,优化教学活动。

【案例3】 “最美蒲公英”课程

接触内容最美奉献精神

设计背景 “最美蒲公英”是我校始于2014年的一项德育精品课程,为我校绘制了一个宏伟而盛大的美丽蓝图,其构建与实施旨在引领“小小蒲公英们”互帮互助、团结一致,将蒲公英精神——奉献精神传播至社会各处。

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让每个队员都树立道德心,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学会发现美,欣赏美,争做美的事情。

活动时间 一个学期

活动过程 (1)校级层面。由评审小组投票评选出校级“最美蒲公英”。

(2)学生层面。由学生代表投票选出自己心目中的“最美蒲公英”人选。

(3)综合层面。结合校级层面和学生层面,根据票数高低,最终确定我校“最美蒲公英”,并颁发奖杯和证书。

反馈形式

班主任将具有代表性的种子事迹以板报、QQ群、博客、微博、微信等方式宣传于外,若“蒲公英”事迹具有鲜明的代表性,活动评审小组也可送至萧山教育信息网、萧山日报以做宣传。

三、创建多样的活动形式,使学生有所震动

千篇一律的课堂讨论使学生厌烦,形式多样的活动方式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当然,活动的形式应该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设计。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有这样的标语词:“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可见,教学中让学生“动”是多么重要。品德与生活的课堂尤其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乐意在课堂中说一说、演一演、做一做,充分动起来。所以,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如欣赏、表演、观察、调查、吟唱等。教师要从为学生提供人人都有动的机会的角度出发,巧选活动形式,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与同学共处,学会团结互助,学会分工合作,这样有利于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和主动发展。

如《美丽的秋天》一课的教学,某教师的设计形式多样并新颖,令人印象深刻。

【案例4】 教师以一起寻找美丽的秋天为线索,带领学生赏秋色、尝秋果、绘秋景。

(1)賞秋色。

①引导学生回忆秋天的景象。

②看视频,赏秋色,请学生用一句话夸夸秋天。

③齐颂《秋天的图画》。

(2)尝秋果。

①老师和学生玩猜果子游戏。

②品尝秋果。(边播放《秋天多么美》,边品尝秋果)

③交流:秋果好吃吗?味道怎么样?你想对秋姑娘说些什么?

(3)绘秋景。

①在音乐声中,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做树叶贴画,比比哪个小组最有创意,教师巡视指导。

②作品展示:评出最佳创意奖,发优秀奖章。

满满当当的一节课,教师用了很多活动形式,但形散神不散,都是围绕着寻找美丽的秋天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不仅让学生能够吟唱优美的歌曲,还能动手操作,制作树叶贴画。

心理学家盖滋说过:“没有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感,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激发进一步求成功的动力。”课堂上,因为有了教师精心的设计和课前准备,加之形式丰富多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取得进步,激发了参与的热情,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创设多层活动指导环节,令学生真切感动

在学生活动的课堂中,动的主体是学生。但是,要让课堂的主体有目的、有效地开展活动,又怎么少得了课堂的引导者呢?教师的指导是提高学生活动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宁可活动少一些,也要将活动的每一个不可预见的因素都尽量考虑到。多样的活动环节安排,既能提高教育的深度,又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如教学《做学习的有心人》一课时,教师安排了“穿针引线”这个活动。活动开始,教师并没有急着让学生拿起针就穿,而是先了解学生平时在家是否穿过针线、怎么穿的。然后,教师通过大屏幕出示针的图片,并让学生拿起一根针,告诉他们针的一头尖尖的,很扎手,尽量不碰到它;另一头有个小小的孔,叫针眼,线就是从针眼穿过去的。接着,说明活动要求是在3分钟内将桌上的5根针都穿到线里,看看谁穿的最快、最多。如此精细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自由操作前能够避免发生更多的错误,保证活动顺利进行。

其实,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是潜移默化的,教师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宁可活动的量少一些,但是一定要把每次活动的各种因素都考虑清楚。教师只有对各个活动环节层次了然于胸,才能保证学生活动的有效性,也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令学生如意而动。“动人心者,莫过于情。”教师要了解每位学生的真实内心世界,确保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处于动的状态,并且符合预设的要求。教师除了做好让学生参与活动的准备工作以外,还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科学、合理的活动程序,不断优化活动课课堂结构。

如在《做学习的有心人》这节课的程序设计中,可先创设“比比谁是有心人”的情境。学生在抢答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如教室的黑板是什么颜色的、学校的操场有几条跑道等)的过程中暖了身,上课热情一下子被点燃,掀起第一个小高潮。接着,教师带学生走进“有心人训练营”,在各种游戏和比赛过程中评选出获胜者,学生对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有了切身的体会。在寻找身边的有心人及汇报感受的过程中,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这样的课堂,自始至终都让学生处于活跃的“动”中,动手、动口、动脑、动心,学生在亢奋的情绪中学习,效果自然显著。

活动教学把教学因素与活动因素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四多”策略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需求,促进了知识的有益建构,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得他们在活泼愉快的情绪中,自愿、自主、自然、自如地学习,从而真正让“活动”成为学生需要的活动,让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更有实效。

(特约编辑 木 清)

猜你喜欢

活动教学主动参与
浅析如何上好初中数学课
例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初中思品课活动教学存在问题及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