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地理探究活动的研究

2018-06-30张铁军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中学新课改素养

张铁军

【摘要】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中学课堂的实践性教学日益凸显其重要性。但在其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中学课堂的地理实践探究活动得不到重视。因此,注重中学课堂教学中地理实践探究活动的开展,成为新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与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地理探究活動新课改对于中学课堂的地理课教学来讲,地理老师要逐渐认识到所谓的实践性地理探究活动不仅仅是关于中学课本中地理知识的简单传授,而应当是通过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基础之上通过相应的实践活动,对人与自然环境、人文生态以及整个社会有更为深入地理解和探究。

一、新课改背景下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性

21世纪以后,中国面临的各种挑战日益加剧,教育部也出台了“新课改”要求。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中学课堂教育中的实践性活动越发受到重视。新课改要求要课堂教育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老师机械性传授知识的状况。应该倡导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合作等能力。在探究实践活动中,老师应当善于引导和促进学生质疑、调查与探究,增强学生个性化、自主化学习技巧。为了更为明确教学目标,教育部进一步下发通知提出建立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要求全国各地中小学根据青少年学生各阶段的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发展。由此可见,核心素养成为教育部新课改中的一项重要新指标。核心素养标志着中国新课改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为课堂教育改革的一个核心理念。结合中学课堂地理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发展理念,相关的专家学者相应地总结并提出了中学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理念,具体如下。

中学地理教学的核心素养体系包括了四大方面的内容,即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认知能力。人地协调观是指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协调关系的认知,引导与培育学生认识自然、爱护环境,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的观念。综合思维是指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包括对自然要素、区域与时空的判断、认知与分析能力,构建学生综合、立体的时空观与空间思维。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的基本方法,基于实践需要将地质、底层、自然或人文地理区域进行划分成不用类型、样式,进而进行分析研究。地理实践认知能力是指鼓励、促进运用新思维、新形式结合地理教学特点,充分运用地图工具、地理实验模型等进行地理探究实验与野外地理调查。

二、核心素养下中学课堂教学地理探究活动的不足

虽然教育部出台了相关的新课改的指导标准,但目前全国各地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性地理探究活动仍旧不受重视,处于缺失的状态。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从大的方面来讲,过去以往的教育改革尽管次数不少,但长期处于“换汤不换药”的老路子。特别是课堂教学仍旧是“填鸭式”教学,即学生坐在底下听,老师站在讲台滔滔不绝的讲。这样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究,缺乏对课程学习的热情,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主动发现问题、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这样“填鸭式”的课堂形式对教师的备课、讲课等产生极大的教学压力,生怕知识点的遗漏,担心学生错失知识点的学习,因而就更为“长篇大论”。这样一来不仅产生“填鸭式”教学的死循环,更是加重学生课堂与课后的学习压力,对老师与学生两者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而且,课堂的教学时间是相对固定的,而“填鸭式”教学往往产生拖堂、拖课的现象,影响了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和下一节上课的精神状态。

其次,功利主义的影响。尽管国家教育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但在中国国内考试制度的大环境下,全国各地中小学仍旧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教学重点,学校更是把升学率作为教学政策实施和教师考评的一个重要标准。考试对于选拔人才在目前来说仍旧是一项较为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制度,因此现行的考试制度的重大压力下,考试功能非但没有弱化,相反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和考试升学竞争的加剧,其考试功能更为强化。学校的课堂教育受考试制度的影响,老师课堂上的教学只能紧紧围绕教学大纲和考试的知识要点来讲,甚至研究考试命题方向与考试范围,揣测考试命题规律与重点,认为地设定了学生功课学习的范围与考试复习的要点。这样极大的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三、中学课堂地理探究活动的开展

关于中学课堂实践性地理教学探究活动的开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第一,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学生也不会处于一个盲目学习、被动接收知识的学习状态。明确教学目标对中学地理实践性探究活动极为重要,例如在学习高中新课标地理教材中第二章《地球大气运动》时,老师可以预先提示学生关于该节课的学习重点,提前布置相关的预习任务——收集当地的天气情况、了解各地区的天气变化和全国各地的气象灾害。课堂上老师可以结合学生收集得来的数据、结合教学目标进行教学,也可以与学生探讨交流,分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提出相应合理性的建议。

第二,创设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老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将知识的传授融入到学生的个人体会之中,不仅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一些国内外文物古迹或风景旅游景点时候,可以让学生扮演一个导游的角色来对知识进行掌握、学习。通过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可以让学生预先对相关知识进行搜罗、整理、分析、归纳,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进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第三,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是构建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方式,不仅是提高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学习兴趣,而且为老师的课堂教学提供多种途径,丰富课堂教学活动。例如,在学习区域协调与区域联系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可以就跨地区资源调配中的利与弊两个方面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辩论的主题可以是课本上提到的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项目,也可以适当结合其他实例进行。辩论时,辩论双方可以就项目实施的利与弊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最后由老师进行评判、总结。通过这样辩论赛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与积累,在全面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知识的记忆。这样的多样化教学形式远比课堂老师单调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形式更为生动有趣。

第四,教学场景的变化。实践性地理教学活动更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在自然与社会中加深对知识的学习。适当的改变教学场景可以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带来不一样的感知与体验,同时也为老师的教学活动提供方便。地理学科的探究性教学活动可以通过改变教学场景得到不一样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测量太阳高度角一节时,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上进行测量教学。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教学场景的改换,有助于教学活动的更好进行。

四、总结

本文通过阐述在新课改背景下核心素养的概念,突出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分析中学课堂教学中实践性地理探究活动的不足以及通过明确教学目标等四个方面内容加强中学课堂地理探究活动的开展。通过核心素养下地理探究活动,对进一步提高中学课堂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对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建设性意义。

参考文献:

[1]徐洁云.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中学天文实践活动设计研究[D]广州大学,2017.

[2]郭佳.课堂活动是教师的法宝——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地理活动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2017,(08):203.

[3]王小龙.“地理活动”在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上的思考[J].西部皮革,2017,(06):280.

猜你喜欢

中学新课改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