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群体的儿童参与:家庭背景差异的比较
2018-06-30周金燕邹雪
周金燕 邹雪
【摘要】在中国儿童参与调查的数据基础上,采用统计假设检验方法,分城乡、家庭经济背景、父母职业类型和父母教育水平对儿童参与进行了差异分析。其中,儿童参与的内容包括儿童的家庭经历、放学后时间分配、学校参与、校外教育、网络参与、公共参与等方面。调查发现,城市儿童和农村儿童、白领家庭和蓝领家庭儿童、父母教育水平不同的儿童在参与家庭、学校、校外乃至网络和公共生活的参与上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
【关键词】儿童参与城乡家庭经济背景父母职业父母教育水平一、城乡儿童参与的差异
(一)家庭经历的差异
1.亲子沟通的差异
第一,综合来看,城区家庭、郊区家庭、乡镇家庭和农村家庭儿童之间的亲子沟通存在显著差异。城区家庭儿童的亲子沟通频率高于郊区儿童、乡镇儿童、农村儿童,并且它们之间的差异都通过了0.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
第二,具体到沟通内容,城区家庭父母和儿童沟通学习、心情、交友、爱、生死、时政方面内容的频率显著高于来自郊区、乡镇和农村家庭的儿童,并以农村家庭的儿童表现为最低。但在有关花钱内容上的沟通上,却呈现反方向的显著差异,即农村家庭父母和儿童在有关花钱上的沟通显著并高于乡镇、郊区和城区家庭。
2.亲子活动的差异
第一,城区父母在辅导儿童学习、运动健身、看演出、参观博物馆等上都显著高于非城区儿童(郊区、乡镇、农村)。第二,对于父母和儿童一起看电视的频率,乡镇和农村家庭儿童显著高于城区和郊区家庭儿童。第三,在有关国内外旅游项目上,农村儿童的比例显著低于城区和郊区儿童。
3.家庭参与的差异
第一,城乡儿童在家务参与上存在显著差异。农村家庭儿童的家务参与显著高于城区、郊区和乡镇家庭儿童;但城区儿童和郊区、乡镇儿童的家务参与差异不大。
第二,城乡儿童在家庭财务参与上存在显著差异。来自城区家庭、郊区家庭和乡镇家庭的儿童家庭财务参与度显著高于农村家庭的儿童;但是城区家庭儿童、郊区家庭儿童和乡镇家庭儿童之间的财务参与差异不明显。
第三,城乡儿童在家庭决策参与上存在显著差异。以农村家庭儿童的家庭决策参与度最高,其次是乡镇儿童、城区儿童和郊区儿童。
(二)放学后时间分配的差异
第一,城区儿童安排放学后时间的自主性显著低于非城区儿童,即与农村家庭、乡镇家庭和郊区家庭的儿童相比,城区家庭的儿童在放学后安排上有更少的自主性。
第二,放学后各项活动的时间安排,在城乡儿童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
第三,城乡儿童做家庭作业的时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郊区儿童做家庭作业的时间最多,其次是乡镇儿童、城区儿童,农村儿童做作业的时间最少。
第四,城乡儿童放学后和朋友玩的时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农村儿童最多,其后依次是乡镇儿童、郊区儿童,城区儿童和朋友玩的时间最少。
第五,城乡儿童放学后锻炼身体的时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城区儿童锻炼身体的时间最多,其次依次是农村儿童、乡镇儿童,郊区儿童锻炼身体的时间最少。
第六,城乡儿童放学后看课外书的时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农村儿童看课外书的时间最多,高于城区儿童、乡镇儿童,郊区儿童看课外书的时间最少。
第七,城乡儿童放学后看电视的时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农村儿童看电视的时间最多,高于乡镇儿童、郊区儿童,城区儿童看电视的时间最少。
第八,城乡儿童放学后上网时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农村儿童上网时间最多,并高于郊区儿童、乡镇儿童,城区儿童放学后用于上网的时间最少。
(三)学校参与的差异
第一,城乡儿童在上学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农村儿童的住宿生比例最高,随后依次是乡镇儿童、郊区儿童,城区儿童的住宿生比例最低。
第二,城乡儿童在社团参与上存在显著差异,郊区儿童的社团参与比例最高,随后依次是乡镇和城区儿童,农村儿童的社团参与比例最低。
第三,城乡儿童在师生交流上存在显著差异,郊区儿童的师生交流比例最高,随后依次是城区和乡镇儿童,农村儿童的师生交流比例最低。
第四,城乡儿童遭遇校园欺凌存在显著差异,农村儿童遭遇校园欺凌的比例和程度最高,随后依次是乡镇和郊区儿童,城区儿童遭遇校园欺凌的比例最低。
(四)校外教育的差异
第一,城乡儿童在校外活动参加上存在显著差异。城区儿童参加国内营地活动、国外营地活动和校外主题活动的比例都最高,农村儿童参加国内外营地活动、校外主题活动的比例最低。
第二,城乡儿童在课外班参与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城区儿童参加兴趣班的门类、频率,补习班的門类和频率都最高,随后是郊区和乡镇儿童;参加兴趣班和补习班比例最低的是农村儿童。
(五)社会交往的差异
第一,关于同伴交往,城区儿童在本班经常一起玩的好朋友数量显著高于非城区学校的儿童;但对于他班或校外好朋友的数量,城乡儿童之间并无显著差异。在交往方式上,城区儿童出门交往的频率显著低于郊区儿童、乡镇儿童、农村儿童,但在以电话/网络方式联系上显著高于郊区儿童、乡镇儿童、农村儿童。
第二,城乡儿童的邻里交往表现出显著差异,农村儿童的邻里交往频率显著并依次高于乡镇儿童、郊区儿童,城区儿童的邻里交往频率最低。
第三,城乡儿童的国际交往也表现出显著差异,城区儿童的国际交往频率显著并依次高于郊区儿童、乡镇儿童和农村儿童。
(六)网络参与的差异
第一,城乡儿童在放学后的上网时间上存在显著差异。农村儿童的上网时间最多,其次是郊区和乡镇儿童,城区儿童的上网时间最少。第二,从上网设备的配备上看,郊区、乡镇儿童拥有手机、电脑的比例较高,其次是城区儿童,农村儿童拥有上网设备的比例最低。第三,在网络账号的拥有上,郊区儿童的拥有比例最高,而城区儿童和农村儿童的拥有比例相对最低。第四,比较上网功能,城区儿童用来学习的比例最多;而乡镇儿童用来学习的比例最少。
(七)公共参与的差异
第一,综合来看,城乡儿童在公共参与的兴趣上存在显著差异。城区儿童的公共参与兴趣最高,随后依次是郊区儿童、乡镇儿童,农村儿童的公共参与兴趣最低。第二,具体到各个项目,农村儿童对中国社会问题、国际政治问题的兴趣显著低于城区、郊区和乡镇的儿童;但是在本地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和改善公共生活状况等方面兴趣上城乡差异并不明显。
公共参与行为是指儿童参与各类公共事务的频率(包括看电视新闻、阅读报纸新闻、看网络新闻、从事志愿者活动、捐款、努力改善公共生活六个方面)。城乡儿童在各项公共参与行为上表现出显著差异,即郊区儿童在看电视新闻、阅读报纸新闻、看网络新闻、捐款上的频率最高,随后依次是城区儿童、乡镇儿童,农村儿童的频率最低。至于当志愿者,城区儿童的比例最高,随后依次是郊区儿童、乡镇儿童,农村儿童的比例最低。
二、家庭经济背景和儿童参与
(一)家庭经历的差异
1.亲子沟通的差异
第一,综合来看,不同家庭经济水平的儿童,其亲子沟通频率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亲子沟通的频率随着家庭经济水平的提升而增加。
第二,具体到各个沟通项目(除了花钱一项),不同家庭经济水平的亲子沟通都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沟通学习、心情这两项的频率中上经济水平的家庭最高,最低经济水平的家庭最低;沟通交友、工作、爱、生死等项目的频率,最高经济水平的家庭最高,中下经济水平家庭最低;沟通时政的频率,最高经济水平的家庭最高,最低经济水平的家庭最低。
2.亲子活动的差异
第一,综合来看,不同家庭经济水平的儿童,其亲子活动的频率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亲子活动的频率基本上随着家庭经济水平的提升而增加,但是最低经济水平家庭儿童的亲子活动频率却要高于中下经济水平家庭的儿童。
第二,具体到各个项目,在辅导学习、运动健身、看演出、参观博物馆等、国内外旅游亲子活动项目中,最高经济水平家庭的频率最高;其次是中上经济水平家庭、中等经济水平家庭、最低经济水平家庭,中下经济水平家庭的亲子活动频率最低。对于“一起看电视”这一项的亲子活动,中上经济水平家庭的频率最高,其次依次是中等经济水平家庭、中下经济水平家庭、最高经济水平家庭和最低经济水平家庭。
3.家庭参与的差异
第一,不同家庭经济水平的儿童在家务参与的程度上有显著不同,并且呈现出两端高中间低的形态,即家庭经济水平最高和家庭经济水平最低的儿童,做家务的频率最高;其次是中下和中上家庭经济水平的儿童;中等经济水平家庭儿童的家务参与程度最低。
第二,不同家庭经济水平的儿童在家庭财务参与上也有显著不同,并表现出家庭经济水平越高,儿童财务参与的程度越高,即最高经济水平家庭的儿童,在家庭财务参与的程度上显著并依次高于中上经济水平家庭儿童、中等和中下经济水平家庭的儿童、最低经济水平家庭的儿童。
第三,不同家庭经济水平的儿童在家庭决策参与上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异。
(二)放学后时间分配的差异
第一,放学后时间分配的自主性,不同家庭经济背景的儿童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中下经济水平家庭儿童的放学后分配自主性最高;其次是中等水平、最高水平、最低水平家庭儿童;中上经济水平家庭儿童的放学后自主性最低。
第二,放学后各项活动的时间安排,在不同家庭经济背景的儿童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做作业时间最多的是中下和中等经济水平家庭的儿童,最少的是最高经济水平家庭的儿童;和朋友玩的时间最多的是最高经济水平家庭的儿童,最少的是中等经济水平家庭的儿童;锻炼身体时间最多的是最高经济水平家庭的儿童,最少的是中下经济水平家庭的儿童;看课外书时间最多的是最高經济水平家庭的儿童,最少的是中下经济水平家庭的儿童;看电视最多的是最高经济水平家庭的儿童,最少的是中上经济水平家庭的儿童;上网时间最多的是最高经济水平家庭的儿童,最少的是中上经济水平家庭的儿童。
(三)学校参与的差异
第一,不同家庭经济水平的儿童在上学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中下、最低经济水平家庭儿童的住宿生比例最高,而最高经济水平家庭儿童的住宿生比例最低。
第二,不同家庭经济水平的儿童在学校社团参与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并随着家庭经济水平的上升,儿童社团参与的比例也逐渐上升。学校社团参与比例最高的是最高经济水平家庭的儿童,最低的是最低经济水平家庭的儿童。
第三,不同家庭经济水平的儿童在师生交流上存在显著差异。家庭经济水平较高的儿童,其师生交流频率基本上要高于家庭经济水平较低的儿童。师生交流频率最高的是中上经济水平家庭的儿童,最低的是最低经济水平家庭的儿童。
第四,不同家庭经济水平的儿童在遭遇校园欺凌的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遭遇校园欺凌最多的是最高经济水平家庭的儿童,最低的是中等经济水平家庭的儿童。
(四)校外教育的差异
第一,不同家庭经济背景的儿童在校外活动参与上存在显著差异,并且随着家庭经济水平的上升,儿童参加校外活动(国内外营地、主题活动)的比例也基本随之上升。
第二,不同家庭经济背景的儿童在课外班参与上存在显著差异。参加兴趣班的门类和频率、补习班的门类和频率最高的是最高经济水平家庭的儿童;其次是中上经济水平的家庭;参加最少的是中下经济水平家庭的儿童。
(五)社会交往的差异
第一,不同家庭经济背景的儿童在好友数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并基本上表现为家庭经济水平越高,好朋友数量也相对越多。校内好友数量(同班和他班),家庭经济水平为中上的儿童最多,家庭经济水平最低的儿童最少。校外好友数量以家庭经济水平最高的儿童最多,以家庭经济水平最低的儿童最少。
第二,不同家庭经济背景的儿童和同伴的交往方式和频率存在显著差异。采用出门或到对方家里去的交往方式,家庭经济水平最高的儿童最多,家庭经济水平中下的儿童最少;以电话/网络进行交往的频率,中上经济水平家庭的儿童最多,最低经济水平家庭的儿童最少。
第三,不同家庭经济背景儿童的邻里交往频率和国际交往频率都存在显著差异,基本上表现为家庭经济水平越高,邻里交往和国际交往的频率就更高,并且以最高经济水平家庭儿童的邻里交往和国际交往频率最高,最少的是最低经济水平或中下经济水平家庭的儿童。
(六)网络参与的差异
第一,不同家庭经济背景的儿童在校外上网时间上有显著差异。最高经济水平家庭的儿童上网时间最多;随后依次是中下经济水平、最低经济水平和中等经济水平家庭的儿童;中上经济水平家庭儿童的上网时间最少。
第二,有关手机的配备上,中上和中等经济水平家庭的儿童配备的比例较高,最低经济水平家庭的儿童配备的比例最低;但在电脑的配备上,最高经济水平家庭的儿童配备的比例最高,最低经济水平家庭的儿童配备的比例最低。
第三,关于上网账号,最高和最低经济水平家庭的儿童拥有QQ号的比例相对较低,而中下、中等和中上经济水平家庭的儿童拥有比例较高;中上经济水平家庭儿童拥有微信号的比例最高,最低经济水平家庭拥有微信号的比例最低;最高经济水平家庭儿童拥有论坛/博客账号的比例最高,最低的是最低经济水平家庭的儿童。
第四,在上网功能的使用上,最高经济水平家庭的儿童用于学习的比例最高,而最低经济水平家庭的儿童用于娱乐的比例最高。
(七)公共参与的差异
第一,综合来看,不同家庭经济水平儿童的公共参与兴趣有显著差异,并且最高经济水平家庭儿童的公共参与兴趣明显高于其他经济水平家庭。第二,具体到各类公共参与项目的兴趣,最高经济水平家庭的儿童都明显高于其他经济水平家庭的儿童。
综合来看,不同家庭经济背景的儿童在公共参与行为上表现出显著差异。在看电视新闻和看网络新闻的行为上,中上经济水平家庭儿童的频率最高,最低经济水平家庭儿童的频率最低;对于阅读报纸新闻、当志愿者、捐款、改善公共生活的努力等,最高经济水平家庭儿童的参与频率最高,中下水平家庭儿童的参与频率最低。
三、父母职业和儿童参与差异
(一)家庭经历的差异
1.亲子沟通的差异
第一,综合来看,蓝领家庭和白领家庭的儿童在亲子沟通上存在显著差异,白领家庭儿童的亲子沟通频率显著高于蓝领家庭。
第二,具体到沟通项目上,白领家庭儿童在沟通学习、心情、交友、爱、生死和时政各类议题上都显著高于蓝领家庭儿童;但在沟通花钱的频率上,蓝领家庭儿童显著高于白领家庭儿童。
2.亲子活动的差异
第一,综合来看,白领家庭的亲子活动频率显著高于蓝领家庭,即在白领家庭,父母和儿童一起开展活动的频率显著高于蓝领家庭。第二,具体到父母辅导学习、运动健身、看演出、参观博物馆等、国内外旅游亲子活动项目上,白领家庭的儿童都显著高于蓝领家庭;但是在父母和儿童“一起看电视”这一项上,白领家庭低于蓝领家庭。
3.家庭参与的差异
第一,蓝领家庭和白领家庭在家务参与和家庭决策参与上都存在显著差异。蓝领家庭儿童的家务参与程度、家庭决策参与程度都显著高于白领家庭的儿童。
第二,蓝领家庭和白领家庭在家庭财务参与上存在显著差异。蓝领家庭儿童在家庭财务参与上显著低于白领家庭的儿童。
(二)放学后的时间分配
第一,蓝领家庭儿童在放学后安排的自主性程度上显著高于白领家庭儿童,即与白领家庭相比,蓝领家庭儿童在放学后安排上有更多的自主性。
第二,放学后蓝领家庭儿童看电视的时间、上网的时间都显著高于白领家庭儿童;但在锻炼身体、看课外书的时间上显著低于白領家庭儿童。这些结果表明,蓝领家庭儿童放学后的时间更多用来看电视和上网;而白领家庭的儿童更多用来锻炼身体和看课外书。
(三)学校参与的差异
第一,白领家庭儿童和蓝领家庭儿童在上学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即与蓝领家庭儿童相比,白领家庭儿童更多走读而非住宿。
第二,白领家庭儿童的社团参与比例、师生交流频率都显著高于蓝领家庭儿童;但和蓝领家庭儿童相比,也更多遭遇校园欺凌。
(四)校外教育的差异
第一,白领家庭儿童和蓝领家庭儿童在校外活动参与上存在显著差异,即白领家庭儿童参加国内营地、国外营地和校外主题活动的比例都显著高于蓝领家庭。
第二,白领家庭儿童和蓝领家庭儿童在课外班参与上也存在显著差异。白领家庭儿童参加校外兴趣班的门类和频率、参加校外补习班的门类和频率都显著高于蓝领家庭。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校外教育机会在不同家庭背景儿童中的不平等。
(五)社会交往的差异
第一,关于同伴交往,白领家庭儿童在本班、他班和校外的好朋友数量都显著高于蓝领家庭的儿童;在交往方式和频率上,白领家庭儿童出门交往的频率显著低于蓝领家庭的儿童。
第二,白领家庭儿童和蓝领家庭儿童的邻里交往、国际交往都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白领家庭儿童的邻里交往频率显著低于蓝领家庭儿童;但在国际交往上频率显著高于蓝领家庭儿童。
(六)网络参与的差异
第一,蓝领家庭儿童校外上网时间显著高于白领家庭儿童;并且在上网功能的使用上比白领家庭儿童更偏娱乐而非学习。第二,在上网设备的配备上,白领家庭儿童拥有手机、电脑的比例都显著高于蓝领家庭儿童。第三,蓝领家庭儿童拥有QQ号的比例显著高于白领家庭儿童;但在微信号、论坛/博客账号、E-mail的拥有比例上显著低于白领家庭儿童。
(七)公共参与的差异
第一,综合来看,蓝领家庭儿童和白领家庭儿童的公共参与兴趣有显著差异。白领家庭儿童的公共参与兴趣显著高于蓝领家庭儿童。
第二,具体来看,与蓝领家庭儿童相比,白领家庭儿童对本地社会问题、中国社会问题、国际政治问题、环境问题以及通过努力改善公共生活,都表现出更多的兴趣。
公共参与行为是指儿童参与各类公共事务的频率,包括看电视新闻、阅读报纸新闻、看网络新闻、从事志愿者活动、捐款、努力改善公共生活六个方面。
第一,综合来看,白领家庭儿童的亲子活动频率显著高于蓝领家庭。第二,具体到各个项目,白领家庭儿童看电视新闻、阅读报纸新闻、看网络新闻、当志愿者、捐款等的频率都显著高于蓝领家庭儿童。
四、父母教育水平和儿童参与
(一)家庭经历的差异
1.亲子沟通差异
第一,父母教育在大学及以上水平的儿童,亲子沟通频率显著并依次高于父母教育是高中水平的儿童、父母教育是初中及以下水平的儿童。
第二,具体到沟通项目,除了花钱一项之外,大学及以上教育水平的父母和儿童沟通学习、心情、交友、工作、爱、生死和时政等内容的频率都显著并依次高于父母是高中水平、初中及以下教育水平的儿童。
2.亲子活动差异
大学及以上教育水平的父母辅导儿童学习、一起运动健身、看演出、参观博物馆等、国内外旅游亲子活动项目的频率,显著并依次高于父母是高中、初中及以下教育水平的儿童;但在父母和儿童一起看电视的频率上,高教育水平家庭显著低于其他家庭。
3.家庭参与的差异
家庭参与包括家务参与、家庭财务参与、家庭决策参与。高教育水平家庭和低教育水平家庭的儿童在各项家庭参与上存在显著差异,即父母教育在初中及以下水平的儿童,在家务参与、家庭决策参与上显著高于父母教育在高中及以上水平的儿童,但在家庭财务参与上显著低于父母教育在高中及以上水平的儿童。
(二)放学后的时间分配
第一,不同教育背景家庭儿童的放学后自主性存在显著差异。父母教育在初中及以下水平的儿童,在放学后安排的自主性程度上显著并依次高于父母教育在高中水平、大学及以上水平家庭的儿童,即与低教育水平家庭儿童相比,高教育水平家庭儿童更少拥有放学后安排的自主性。
第二,不同教育背景家庭儿童在放学后的时间分配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做家庭作业一项以父母为高中教育水平的儿童所花时间最多,父母为大学及以上教育水平的儿童所花时间最少。关于和朋友玩、看电视、上网这三项的时间,父母为初中及以下水平儿童所花的时间显著并依次高于父母为高中水平、大学及以上水平的儿童所花的时间;但与之相反,关于锻炼身体、看课外书这两项,父母为初中及以下水平儿童所花的时间显著并依次低于父母为大学及以上水平、高中水平的儿童所花的时间。这些结果表明,低教育水平家庭儿童放学后看电视、上网和朋友玩的时间较多;而高教育水平家庭的儿童锻炼身体、看课外书的时间较多;而中等教育水平家庭的儿童做作业的时间较多。
(三)学校参与的差异
不同教育水平父母的儿童,在学校参与上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父母教育为初中及以下水平的儿童,住宿比例显著高于父母教育为高中水平、大学及以上水平的儿童;但在社团参与、师生交流上,其频率都显著并依次低于父母教育为高中水平、大学及以上水平的儿童。关于校园欺凌,父母教育为大学及以上水平的儿童,遭遇欺凌的频率依次高于父母教育为高中水平、初中及以下水平的儿童。
(四)校外教育的差异
第一,父母教育水平不同的儿童在校外活动参与上存在显著差异,即父母教育为大学及以上水平的儿童在参加国内营地、国外营地以及校外主题活动上,显著并依次高于父母教育为高中水平、初中及以下水平的儿童。
第二,不同教育背景家庭的儿童在课外班参与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即父母教育为大学及以上水平的儿童在参加校外兴趣班的门类和频率、参加补习班的门类和频率上,都显著并依次高于父母教育为高中水平、初中及以下水平的儿童。
(五)社会交往的差异
第一,在好友数量上,父母教育水平不同的儿童存在显著差异,并表现为父母教育水平越高的儿童,其好朋友数量也越多,即父母教育为大学及以上水平的儿童,无论在本班、他班还是校外,其好朋友的数量都显著并依次高于父母教育为高中水平、初中及以下水平的儿童。
第二,关于同伴交往的方式和频率,父母教育为初中及以下水平的儿童,采用出门或到对方家里去的交往方式的频率,显著并依次高于父母教育为高中水平、大学及以上水平的儿童。用电话或网络进行交往的方式,以父母教育为高中水平的儿童的频率最高,最低的是父母教育为初中及以下水平的儿童。
第三,邻里交往的频率,父母教育水平不同的儿童存在显著差异。父母教育为初中及以下水平儿童的邻里交往频率最高,其次是父母教育为高中水平的儿童,邻里交往最少的是父母教育为大学及以上水平的儿童。对于国际交往的频率,情况相反,即父母教育为大学及以上水平的儿童国际交往最多,其次是父母教育为高中水平的儿童,最少的是父母教育为初中及以下水平的儿童。
(六)网络参与的差异
第一,父母教育水平不同的儿童在上网时间、上网功能上存在显著差异。父母教育为初中及以下水平儿童的上网时间显著并依次高于父母教育为高中水平、大学及以上水平的儿童;并且在上网功能上,与父母教育为高中水平、大学及以上水平的儿童相比,其更多用于娱乐而非学习。
第二,在上网设备的配备和上网账号的拥有上,父母教育水平不同的儿童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父母教育为高中水平的儿童的手机、电脑的配备比例最高;父母教育为初中及以下的儿童的手机、电脑的配备比例最低。对于上网账号的拥有,父母教育为大学及以上水平的儿童拥有微信号、论坛/博客账号、E-mail的比例最高,父母教育为初中及以下水平的儿童拥有的比例最低。但相反的是,父母教育为初中及以下水平儿童拥有QQ号的比例最高,父母教育为大学及以上水平的儿童拥有QQ号的比例最低。
(七)公共参与的差异
第一,综合来看,父母教育水平不同的儿童在公共參与的兴趣上有显著差异。父母是大学及以上教育水平的儿童,其公共参与兴趣显著并依次高于父母是高中水平、初中及以下水平的儿童。
第二,具体到各个项目,父母是大学及以上教育水平的儿童,对本地社会问题、中国社会问题、国际政治问题、环境问题和改善公共生活的兴趣都显著并依次高于父母是高中水平、初中及以下水平的儿童。
公共参与行为是指儿童参与各类公共事务的频率,包括看电视新闻、阅读报纸新闻、看网络新闻、从事志愿者活动、捐款、努力改善公共生活六个方面。
第一,综合来看,父母教育水平不同的儿童在公共参与行为上有显著差异。父母是大学及以上教育水平的儿童,其公共参与行为的频率显著并依次高于父母是高中水平、初中及以下水平的儿童。
第二,具体到各个项目,父母是大学及以上教育水平的儿童,在看电视新闻、阅读报纸新闻、看网络新闻、当志愿者、捐款以及改善公共生活的努力方面都显著并依次高于父母是高中水平、初中及以下水平的儿童。
五、总结和讨论
第一,关于亲子沟通,城区家庭、经济水平较高的家庭、白领家庭和父母教育水平较高的家庭在学习、心情、交友、爱、生死、时政等亲子沟通项目上都显著高于农村家庭、经济水平较低家庭、蓝领家庭和父母教育水平较低的家庭。这表明,优势家庭背景(城区、经济水平高、白领、父母受教育水平高)的儿童更多与父母沟通学习、分享心情和交友、探讨爱与生死等。
第二,关于亲子活动,城区家庭、经济水平较高的家庭、白领家庭和父母教育水平较高的家庭在辅导学习、运动健身、一起看演出、参观博物馆等和国内外旅游上的频率上都显著高于农村家庭、经济水平较低家庭、蓝领家庭和父母教育水平较低的家庭。这表明,优势家庭背景的儿童拥有更多的机会与父母一起参与学习、运动、看演出等多种亲子活动。
第三,在家务参与上,城区家庭、父母教育水平较高家庭的儿童都显著高于农村家庭和父母教育水平较低家庭的儿童;但是白领家庭儿童做家务的频率显著低于蓝领家庭儿童的频率。在家庭财务参与上,城市家庭、经济水平较高的家庭、白领家庭和父母教育水平较高家庭的儿童都相应地显著高于农村家庭、经济水平较低的家庭、蓝领家庭和父母教育水平较低的家庭。在家庭决策参与上,父母教育水平较高家庭的儿童显著高于父母教育水平较低家庭的儿童。这表明,优势家庭背景的儿童会更多参与家庭财务。
第四,关于放学后安排,在其安排的自主性上,蓝领家庭的儿童显著高于白领家庭的儿童;父母教育水平较高家庭的儿童显著高于父母教育水平较低的儿童。具體到各项放学后安排,在做家庭作业时间上,不同家庭背景的儿童表现出显著差异,但差异性表现复杂;在和朋友玩的时间上,城区家庭、父母教育水平较高家庭的儿童显著低于非城区家庭和父母教育水平较低家庭的儿童;在看课外书的时间上,白领家庭儿童、父母教育水平较高家庭的儿童显著高于蓝领家庭儿童和父母教育水平较低家庭的儿童;在看电视的时间和上网时间上,城区家庭儿童、白领家庭儿童和父母教育水平较高家庭的儿童都显著低于非城区家庭儿童、蓝领家庭儿童和父母教育水平较低家庭的儿童。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儿童的放学自主权存在父母职业和教育水平的差异。父母教育水平高的家庭儿童在放学后更多和朋友玩以及看课外书,而非看电视和上网;同样,白领家庭的儿童更多参与看课外书而非看电视和上网,城区家庭的儿童更多和朋友玩而非看电视和上网。
第五,关于学校参与,城区家庭、白领家庭以及父母教育水平较高家庭的儿童,其寄宿生比例显著低于非城区家庭、蓝领家庭和父母教育水平较低家庭的儿童;在社团参与的比例上,经济水平较高家庭、白领家庭、父母教育水平较高家庭的儿童显著高于经济水平较低家庭、蓝领家庭和父母教育水平较低家庭的儿童;在师生交流的频率上,白领家庭、父母教育水平较高家庭的儿童高于蓝领家庭和父母教育水平较低家庭的儿童;在校园欺凌上,城区家庭、蓝领家庭的儿童显著低于非城区儿童和白领家庭的儿童。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儿童寄宿可能与家庭与学校距离、父母工作忙等相关;社团参与、师生交流存在明显的家庭背景优势效应;校园欺凌存在城乡和父母职业的差异。
第六,关于校外教育,城区家庭、白领家庭和父母教育水平较高家庭的儿童参加国内营地活动的频率显著高于非城区家庭、蓝领家庭和父母教育水平较低家庭的儿童;在参加国外营地活动上,城区家庭、经济水平较高的家庭、白领家庭和父母教育水平较高家庭的儿童参加国外营地活动的频率显著高于非城区家庭、经济水平较低家庭、蓝领家庭和父母教育水平较低家庭的儿童;在参加校外主题活动、兴趣班和补习班等的门类和频率上,城区家庭、白领家庭和父母教育水平较高家庭的儿童都显著高于非城区家庭、蓝领家庭和父母教育水平较低家庭的儿童。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儿童的校外教育参与存在显著的家庭背景差异,城区家庭、白领家庭、经济水平高的家庭和父母教育水平高的家庭更有可能获得校外教育,但在校外教育获得形式上有所不同。
第七,关于社会交往,在校内外的好朋友数量上,白领家庭、父母教育水平较高家庭的儿童都显著高于蓝领家庭和父母教育水平较低家庭的儿童;在出门和同伴交往的频率上,城区家庭、白领家庭和父母教育水平较高家庭的儿童都显著低于非城区家庭、蓝领家庭和父母教育水平较低家庭的儿童;在邻里交往的频率上,城区家庭、白领家庭和父母教育水平较高家庭的儿童都显著低于非城区家庭、蓝领家庭和父母教育水平较低家庭的儿童;对于国际交往的频率,城区家庭、白领家庭和父母教育水平较高家庭的儿童显著高于非城区家庭、蓝领家庭和父母教育水平较低家庭的儿童。这表明,在出门和同伴交往以及邻里交往中,家庭背景越弱的儿童参与度越高;相反,好朋友的数量和国际交往中,家庭背景越强的儿童参与度越高。
第八,关于网络参与,白领家庭、父母教育水平较高家庭的儿童在上网时间上显著低于蓝领家庭和父母教育水平较低家庭的儿童;在手机设备的配备比例上,白领家庭儿童显著低于蓝领家庭儿童;在上网电脑的配备比例上,经济水平较高家庭的儿童显著高于经济水平较低家庭的儿童;关于上网账号,白领家庭、父母教育水平较高家庭的儿童拥有QQ号的比例低于蓝领家庭和父母教育水平较低家庭的儿童;但是在微信号、电邮、论坛/博客等账号的拥有比例上,经济水平较高的家庭、白领家庭和父母教育水平较高家庭的儿童显著高于经济水平较低的家庭、蓝领家庭和父母教育水平较低家庭的儿童。最后,在上网功能的使用上,经济水平较高的家庭、白领家庭和父母教育水平较高家庭的儿童比经济水平较低的家庭、蓝领家庭和父母教育水平较低家庭的儿童更偏向于使用学习功能。这表明,电脑配备与家庭经济水平呈正相关,上网时间与父母教育水平、职业呈负相关,家庭背景越高的儿童上网功能更偏学习。
第九,关于公共参与,一方面,城区家庭、经济水平较高的家庭、白领家庭和父母教育水平较高家庭的儿童比非城区家庭、经济水平较低的家庭、蓝领家庭和父母教育水平较低家庭的儿童持有对各项公共事务更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城区家庭、白领家庭和父母教育水平较高家庭的儿童也比非城区家庭、蓝领家庭和父母教育水平较低家庭的儿童有更多的公共事务参与的行为,包括看新闻、当志愿者、捐款或努力改善公共生活。这表明,儿童的公共参与兴趣和公共参与行为都存在显著的家庭背景差异。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号:71403025)成果之一。
(本文选自《中国儿童参与状况报告(2017》儿童蓝皮书系列的第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