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抗挫能力培养途径探微

2018-06-30陈素况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8年4期
关键词:抗挫能力培养小学生

陈素况

[摘 要]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需要教师多重考量和设计。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强化抗挫能力的培养意识,精选引导方法,优化教育环境,拓宽训练域度,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展开教学实践活动,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抗挫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抗挫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2005001

由于家庭环境优越,家长溺爱孩子,导致孩子自我中心意识太强,承受打击的能力下降,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小学体育教学需要正视学生抗挫的现状,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抗挫能力培养的机会,促使学生能够经历更多心理历练,为将来走上社会、适应生活做好准备。

一、强化抗挫能力培养意识

小学生抗挫能力较差,体育教师对此有深刻体会,如面对一些体育训练项目,很多学生都会表现得相当胆怯,这也不敢做,那也不敢做,女生的表现更为突出。究其原因,这是家庭娇生惯养的结果,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教师要有培养学生抗挫能力的主观意识,利用多种训练手段,对学生展开训练。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学情调查,对训练方法、训练内容、训练评价等方面展开研究,争取获得家长的支持,以提升抗挫能力训练的有效性。

设计体育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对学生抗挫能力有正确评估,如果有必要,还需要深入学生群体展开学情调查,以提升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如训练学生耐力跑,这是很多学生都比较排斥的运动项目。教师不妨引入游戏或者竞赛,让学生在趣味性竞赛中形成耐挫力,如引入追逐跑、接力跑、男女生竞赛跑等。

二、精选抗挫能力引导方法

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需要教师精选训练内容和形式,在引导方面进行更多探索。首先,要树立团队运动意识,让学生借助集体力量,克服胆怯心理。团队的凝聚力、成员之间的相互鼓励非常重要,这也是培养学生抗挫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其次,要组织多种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接受运动挑战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抗挫能力。再次,教师要真诚地鼓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支持,使学生心理形成的支撑力量更为强劲。

每一节体育课都有一些学生请假,教师可针对这部分学生展开个性训练设计:可以请假,但要接受教师的特训,运动强度逐渐加大。如刚开始做预备运动、徒手操、韵律操、慢跑等运动,后来进入游戏、比赛,如球类游戏、器械比赛、长跑运动等,使学生慢慢打消请假的念头。另外,教师可针对学生的畏惧心理开展运动设计和引导,这样不仅能给学生带来身体运动的机会,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心理。久而久之,学生的抗挫能力大大提升,不再随意逃避体育运动。

三、优化抗挫能力教育环境

优化抗挫能力教育环境,需要教师进行更多创新性教学设计。树立典型,这是最有说服力的举措。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有意识树立班级中的转化典型,发动其他学生展开学习活动,其同化效果会更为显著。如教师经常播放一些运动员的励志故事,也能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启迪和激励。特别是播放学生比较崇拜的运动明星的视频,能够聚合学生的注意力,其激励效果会更有效。

班级里运动表现一般的学生,教师要重点关注,鼓励其敢于接受挑战,提升其运动成绩。如班上有一位女生,开始不敢跳马,后来在同学的帮助下,慢慢熟悉了器械,敢于尝试运动实践,最后能够自行操作了。教师不仅要当面给予她鼓励和表扬,还要将她树立为全班学习的榜样,让大家都来学习其自我挑战的精神。从此这个学生胆量大增,不仅敢于跳马,其他运动也不再逃避了。其他学生深受鼓舞,参与运动的热情大大提升。教师利用树立学习典型的方式,既能提升学生的抗挫能力,又使课堂气氛热烈,教学效果突出。

四、拓宽抗挫能力训练域度

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需要进行配套训练,教师在具体设计时要有针对性。教师不妨给学生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训练任务,让学生展开多重形式的挑战活动。如运动成绩要求、运动标准要求、运动心理闯关要求等,都可以让学生产生主动训练的意愿。教师還可以拓宽视野,给学生设计一些课外训练内容,让学生到生活中接受抗挫能力训练。

为提升学生的运动品质,教师可与学生家长达成共识,为学生设计课外运动竞赛任务:利用课余时间,每天跑步或者步行,建立班级朋友圈,由家长利用智能手机展开计数统计,教师每天关注学生的运动情况,及时做出运动总结。学生听说由家长监督,开始参与的热情很高,渐渐地,很多学生便“销声匿迹”了。教师发现这种情况后,应适当调整,给学生设定运动基数——每天达到6000步为及格,完不成任务要接受“处罚”。教师给学生设计长期课外运动任务,为学生抗挫能力的锻炼提供了机会。

总之,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是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和追求之一。因此,体育教师要承担培养学生抗挫能力的重任,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抗挫力训练内容,以满足不同群体学生的现实需求,逐渐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特约编辑 木 清)

猜你喜欢

抗挫能力培养小学生
失败是坚忍的最后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