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地理教学中使用班班通的几点做法
2018-06-30王晓红
王晓红
【摘要】一名乡镇地理教师,从对现代化教学的茫然,通过自学、向青年教师学习、向学生学习、专业培训,从一个“菜鸟”到行家里手的转变过程。
【关键词】地理教学班班通信息技术我校是一所乡镇初级中学,归属四平辽河农垦管理区管辖,属于企业管理,由于体制问题,学校在基础设施上存在先天不足。近两年来,学校克服种种困难,在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上齐抓并举,添置了多媒体设备,使多個教室实现了上网、演示课件和进行视频节目的播放,班班通走进了我们的课堂。“班班通”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颜色、声音、动作时空方面的优势更加突出,因为它充分满足了学生眼睛和耳朵的感官需求,兼顾了学生学习参与行为,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条件改善了,问题随之而来,我校近三分之二的教师40周岁以上,对新兴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差,有的甚至连简单的开关机都要弄半天,我就是其中的一个。设备开通的时候,学校要求每名任课教师都要在短期内学会使用电教设备,同时要求50周岁以下教师,每人准备一堂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公开课。那段日子,压抑的我都喘不上气来,有一种逼上梁山的感觉。经过一段的努力,我终于掌握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技巧,现在上课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在此,把我的经验和大家分享。
首先,是自学。我通过看说明书和设备对照,从基础学起,掌握操作方法。我首先学习基本功能,有些不常用功能了解了解,先放一放,熟练运用后,有些具有实用性的功能适当选用。通过网上学习,我学会了课件的制作。在课堂上,我坚持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我是一名地理就是,每一节课前,我都根据教学实际把哪些教学环节需要使用板书、教具,哪些环节需要使用课件区分开来,不是一味地依赖现代化教学手段。
其次,向青年教师学习。我校有一批特岗教师,他们刚出校门,经过专业培训,年轻有活力。我每到没有课的时间,就去听他们的课,看他们怎么操作,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一些简洁的操作方法和一些特效的运用。教学中青年教师应用多媒体的声、光、色、形、像、动画等功能,创设情境,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画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他们的课件已经是与教学内涵紧密相连,甚至成为课堂活动的主导。每一幅画面的展示;每一首乐曲的播放;每一段视频的呈现……这些都将学生引入那或奇妙,或有趣,或迷蒙的教学内容中去,充分地将文字与学生联系在了一起。平时我做的每一节课件都征求他们的意见,找出课件中的瑕疵和纰漏,争取精益求精。
再次,向学生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现在的学生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而且参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热情高。每次讲新课前,我都发动学生收集相应资料,制作成小flash或PPT,在课堂上展示。如在初中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一章教学中,同学通过展示,互通有无,形成调查报告。有的同学去过松花湖,参观过丰满水电站;有的去过三峡大坝。大多数同学从家乡现有资源入手。在他们的材料中,有山川河流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有东辽河惨不忍睹的污染情况的图片;有科学成果的运用和节能技术取得的效果的情况介绍等诸多方面。经过讨论、整理,一个吸各家所长,融合多方面知识的可行性报告呈现在全体同学面前。每位同学参与到整个过程中,通过自身的经历,学到受用终生的知识,得到美的教育,感悟到人生的价值。使他们懂得自己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从感悟升华到理性。既锻炼了能力,又陶冶了情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些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又丰富了学习内容。同时学生操作电子白板的过程也是我学习的过程。
第四,参加各种培训,提升现代化教学能力。为了从一名初学者转变为行家里手,我不错过任何一次培训机会。2016年初我参加了教育部、财政部组织的“国培计划(2016)”——吉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培训,获得优秀证书;2016年下半年,我参加了四平市教育学院组织的电子白板操作培训和学校组织的录课系统操作培训。通过培训,开阔了视野,操作能力得到了提升。我的课件《中国的民族》在吉林省电化教育馆被评为二等奖;微课《海陆的变迁》在四平市比赛中获得三等奖。
通过以上方法,使我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具备了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及教学条件有效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具备了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加以优化教学环境的能力,具备了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学习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未来,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所学到和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更好地应用到教学教研教改中,同时更加努力地学习新知识、新手段,迎接新的挑战,适应这个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