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引领,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有效
2018-06-30徐洪武
徐洪武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通过精准引领,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学习效果更显著。
[关键词]精准引领;数学学习;有效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2003201
时下,提起“精准”二字,人们会自然想到“精准扶贫”“精准医疗”“精准政策”等词,这些都充分说明不论做什么,只有精准的目标定位,才能获得好的效果。在数学课堂中,同样离不开教师的精准引领,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教学中如何通过精准引领,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有效。
一、精准引领基于对教材多种解法理解到位
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是集诸多教育智慧为一体的学习载体,对于同样的数学问题,可能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因此,教师在引领学生解决问题时要充分发掘教材中已有的资源,并且注重灵活运用,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学“小数乘法”这一内容时,教师出示0.6×3的算式后提问:“如何计算才更合适呢?”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积极思考如何计算才更合适。有的学生说可以把3个0.6相加求出结果,即0.6+0.6+0.6=1.8;有的学生说可以把0.6看成6角,6乘3,等于1.8角;也有的学生说可以把0.6看成6个十分之一,6个十分之一乘以3就等于18个十分之一,即1.8;还有的学生说可以把0.6乘3看成6乘3等于18,然后因为因数之间有一个小数,所以点上小数点后就是1.8……就这样,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述说自己对小数乘法的理解。如此教学,多元而丰富,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获得显著的教学效果。上述教学,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表述,虽然算法各不相同,但对于学生真正理解小数乘法的算法、算理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精准引领基于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到位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学教学也是如此,与其教会学生数学知识,不如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具有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中,基于这个目标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明明家养了鸡和鸭一共54只,卖掉20只鸡后,剩下的鸡与鸭的数量同样多。你知道明明家原来养的鸡有多少只吗?鸭有多少只?”在解决这道题时,多数教师都是从信息“剩下的鸡与鸭的数量同样多”出发,引导学生先求出剩下的鸡和鸭一共有多少只(54-20=34),然后用34÷2求出鸡与鸭各有17只,再让学生用剩下的17只鸡加上卖掉的20只鸡,得出原来明明家养了37只鸡。这样教学,虽然也达到了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但是一会儿鸡,一会儿鸭,绕来绕去,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混乱。因此,在教学这类数学题时,要想实现精准引领的目标,教师不妨让学生从画线段图入手,先画出鸡和鸭的总只数,然后标出卖出鸡的只数,最后将余下部分平均分成两份……在直观的示意图中,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鸡卖出20只以后,余下的鸡和鸭的数量一样多,也就是说鸡比鸭多20只。这样引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直观清晰,教给了学生解决数学問题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上述教学,为使学生更好地明晰题意,教师从画线段图出发,帮助学生明晰已知信息之间的转化关系。这样既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又真正把精准引领的目标落到实处。
三、精准引领基于建构生命活力课堂
学习的过程充满着许多未知的因素,随时会出现各种意外与可能。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应灵活运用即时生成的资源,巧妙地对学生予以引领,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堂演绎出不一样的精彩。
例如,特级教师刘永宽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一内容时,他是这样教学的:首先出示八个图形,让学生分别给它们起名字,然后让学生从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并指出它的周长是哪部分。这样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在学生遇到一些特殊图形的周长无法测量时,刘老师总能像变戏法一样从口袋里掏出细线、尺子、剪刀等工具,使学生的探究学习充满趣味,这就是精准引领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上述教学,说明教师高超的教学技术不仅体现在基本功过硬、专业知识扎实、准确把握教材上,还体现出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精准引领,使学生获得最大化的学习效果。
(特约编辑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