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音乐课堂转型

2018-06-29李可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8年6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李可

内容摘要:聚焦“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音乐课堂转型,意味着课堂教学范式的转型,从优化目标设计,实施“能力本位”的素养目标、改变认知方式,提升“能动学习”的学习能力、活化教学方式,构建“学生本位”的思维课堂、改革评价方式,尝试“核心素养”的多维评价等方面入手,在音乐教学中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课堂转型 音乐能力

近几年来,在教育实践领域和教育研究领域,“核心素养”成为非常时髦的词语,音乐的核心素养不单纯是要有基础的、最一般的音乐知识与音乐能力,还要有对于音乐较高的认知能力与审美能力以及音乐实践能力。关注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就要求我们摒弃传统音乐课堂,呼唤课堂转型,课堂转型意味着课堂教学范式的转型:简单地说就是从“知识本位”的“被动学习”转型为“素养本位”的“能动学习”。实际的音乐教学中能采取哪些方法来促进小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的提高,促进课堂转型呢?

一.优化目标设计,实施“能力本位”的素养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先导,设计培养学生综合音乐素养为音乐教学的主要目标,就要求我们优化目标设计,实施“能力本位”的素养目标。例如:二年级歌唱教学为主的综合课《小乌鸦爱妈妈》的教学目标其中一条是这样设置的:发展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启迪想象力,拓展思维,培养学生节奏感。在教学中,解决节奏难点时教师创设了三组节奏,小猫咪的叫声用二分音符来表现,小狗的叫声用四分音符来表现,小乌鸦用八分音符来表现,组成了一个三声部边打拍子的的“动物交响曲”。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在教学中,单纯的节奏教学较枯燥泛味,教师通过模仿动物的叫声来进行节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关注学生兴趣的同时,教师跳出单一的教学思想,在明确单课目标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兴趣入手解决教学难点的同时适当拓展教学深度,让学生尝试合作三声部的节奏练习,这大胆的尝试不仅达成了教学目标,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及合作能力。

二.改变认知方式,提升“能动学习”的学习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各种音乐体验,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音乐审美鉴赏能力。在教學中尝试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提升“能动学习”的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二年级的音乐欣赏课《在钟表店里》在初次聆听时老师请小朋友聆听音乐,并提问:聆听音乐,音乐里出现了那些特别的声音?你可以边听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律动(打拍子、点头、拍手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教师抛出问题:音乐中出现了哪些特别的声音?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在聆听中用自己的方式随着音乐律动,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的变化。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充分调动了学生想要学习的内驱力。通过聆听和提问,引起学生对音乐中出现不同钟表声音的关注,并用声音和体态模仿各种钟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想要聆听下去的欲望,在这教学环节中,教师改变了认知方式,并没有一味的灌输枯燥的音乐知识,而是关注学生的聆听体验,让学生在音乐中感知美,创造美,以此达到了培育音乐核心素养的目的,提升学生“能动学习”的学习能力。,

三.活化教学方式,构建“学生本位”的思维课堂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音乐课堂应该成为“探究的共同体”,是一个多声对话的世界。在这里关键还是在于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学过程从“独白式”变为“对话式”。活化教学方式,构建“学生本位”的思维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提升了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

四.改革评价方式,尝试“核心素养”的多维评价

建立相应的评价制度,从课堂教学、学校社团、校园艺术和社会实践等几个维度,尝试实操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多维评价方式,课堂教学评价从以往单一性评价扩展到以综合性指标来评价学生的音乐学习态度,合作能力、欣赏能力、音乐创造能力等综合音乐素养。评价形式也以终结性评价转变为过程性评价,通过过程性评价及指导性建议指导教师关注学生的音乐学习状态,关注学生音乐能力的和谐发展,从而也帮助教师建立从结果出发对教学行为的诊断、反思及改进行为,助推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方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孩子的音乐思维生长,形成一种良性的教与学的氛围,促进音乐课堂转型,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激发音乐课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钟启泉《课堂转型》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
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