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朗”词义源流及演变
2018-06-29袁梓芯
内容摘要:“晴朗”是汉语常用词语之一,“晴朗”一词并非很早就产生了,而是经历了演化,才从单个的字走向了如今的词。在后期的演变中,“晴朗”的词义范围不仅在扩大,同时词义色彩也发生了变化,逐渐开始应用在形容人心情愉悦之上,慢慢地带上了褒义的色彩。本文从“晴朗”一词的起源入手,浅谈其发展的变化历程,探求其源流演变。
关键词:晴朗 日月 源流考 演变
古语中形容天气放晴的词语诸多,例如虹销雨霁、和风丽日等,此类词语描述的都是温和而晴朗的一种意境。在古文献中,“晴朗”尤为频繁的出现,或是表达天气美好,或是表达心情舒畅。但实际上,“晴朗”一词的形成有着自己的一条脉络:“分离→组合→融合”。本文则从单字释义、走向合用、合用产生的结果等角度来深究其演变历程。
一.“晴”、“朗”单字释义
“夝(晴的异形字),雨而夜除星見也。”,在《说文解字》中就被解释为夜间夕雨止,出现星星。最初的意义就是雨水消失,天气转晴之意,它是分两个部分构成的,在《汉书》一文中,也曾提到过“天,夝(晴的异形字)而见景星”。这一句诗词也解释了雨停、日出这些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即雨停后可以看见繁星。
从偏旁分析,“晴”从日部,古汉语中,“日”是对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阳的简称,以日部作为组词的词组,都和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日晷一词就是古代利用太阳投影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所以晴字,也和太阳的规律有关,太阳出来则为晴,所以在最早时期,人们把日出作为晴的本意[1]。而青字的含义包括三种颜色,绿色、靛蓝色和黑色,可以说它是色彩的和,与放在一起,来表达天气的转变,也有其一定道理。
而朗字最初是光明的意思。与晴字不同,从月部。月和日一样,为月亮,也同样为计时单位,所以其与天气现象也有一定的关系。同时,在古代汉语中,“良”则含有美好的意味。月亮好的夜晚,一般第二天为其晴天。
因此,“晴朗”在后期的发展中,被广泛应用于天气也不无道理。
二.走向合用
根据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检索,“晴朗”一词合用推测应该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世说新语》中这样记载,“祖广行恒缩头。诣桓南君,始下车,桓曰:‘天甚[晴朗],祖参军如从屋漏中来。”随着时代的推移,“晴朗”也就逐渐地广泛地使用起来。晋朝葛洪著文章《抱朴子·广譬》,书“故翠盖不设於晴朗,朱轮不施於涉川”,晴朗意味“明朗和煦”。而后,吴筠在自己的诗歌中,写到“秋天已晴朗,晚日更澄霁”,也更加深化了“晴朗”的现代词义。
“晴朗”为何走到了一起呢?“晴朗”从单个的字走向如今的词,一方面是词的双音节化发展规律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是语言的整合功能。
首先,“晴”“朗”都是形容某一天气现象的名词,都属于同一领域,是两个字可以合用的前提条件。
其次,“晴”、“朗”语义的高度关联性。关于这个问题,吕叔湘先生有独到的看法:“两字并列是汉语造词广泛应用的格式。……很多是两字同义,至少在这里是同义,造成的词仍然是这个意义,只是双音化了.例如`身体,`身就是`体,,`体就是`身,`身体还是这个意思。同样的例子如`皮肤,牙齿,背脊,年龄,衣服,树木,房屋,田地……等等。” “晴朗”也是如此,从单字释义可以看出,它们的各自都含有天气放晴的含义。汉字是依靠形体来分别不同的字,语言在历史长河的演化中,会对其自身进行一定的整合,剥去多余的东西,力求经济。正是在经济性的原则下,两个大致等义的词语,要么淘汰其中的一个,要么两个走向融合。“晴”、“朗”之所以没有淘汰的原因,正是由于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发展,双音词化是汉语词汇发展的一大规律[2]。
“晴朗”一词的合用,综合了“晴”和“朗”双方的含义,用作从天气由阴沉转到明亮的主要过程。
三.演变发展
“晴朗”走向合用之后,并没有就停滞不前,而是有了更加深层地融合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词义范围扩大化:着其在历史中的逐渐衍迁,“晴朗”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例如在《国语·楚语下》一文中,他的含义从明引申为骤然的变化,形容视野的突然广阔。近些年来,我国时代在逐渐进步,科技信息逐渐深入我们的生活,一些古代汉语中的词语含义也因为网络的传播得到了延伸和拓展,例如表情包盛行之下,晴朗一词随着预期的不同,可以表达心情的转好、自嘲或者表达些许不屑,例如以微笑的人或动物作为载体,在添加上“心情突然晴朗”的字样,来表达使用者收到意外惊喜时的喜悦,这种喜悦就可以通过动态图片和“晴朗”一词的组合来放大出来。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现代语言表达主观心情,主要用到的还是心情如晴朗的天气一样的和煦之意。这也是一种现代词语发展趋势的集中体现。
2.情感色彩褒义化:“晴朗”最初就是形容天气的中性词,正如在唐代诗人吴筠所写的诗词《秋日望倚帝山》中,就曾写到“秋天已晴朗,晚日更澄霁”,晴朗一词就有没有云雾的意思,在后面谈到了晚些来雾,也是晴朗合用之后,较为典型的一种用法[3]。由于中国古代是以农业为本的社会,农业是人们生活的依赖,于是人们对于天气状况的关注格外密切,对于放晴的天气,心里自然很是欢喜,渐渐地晴朗就逐渐走向了褒义化。尤其在网络语言繁盛的今天,晴朗更是常常被用作心情很好,如:“心情晴朗”。
3.核心意义凸显化:“晴朗”本来表达云销雨霁的自然现象,它可以理解为雨后雨水消散,天气转为明亮,所以呈现出好的表征,这是三个过程的连续和叠加,即雨过、天气转变、逐渐明亮。而在后期的文學作品中,“晴朗”一词往往淡化了雨过这一过程,直接表达天气的晴朗,这也是晴朗一词较为明显的一个发展变化。
“晴朗”从形容天气逐渐演变,又扩充了属于新时代的含义。这样一种发展规律也同样适用于我国汉语文化。我国文学词汇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演变,在内容范围逐渐扩大的同时,又逐渐褒义化,最终推陈出新,绽放出新的生命之花,最终促成了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问鼎天下的底蕴魅力。
四.延伸和拓展
晴朗一词,原意虽较为简单,但是通过其引申出的词语却十分庞杂,例如“晴霁”一次在《北史·孝行传·皇甫》一文中曾写到“阴雨则穿窟,晴霁则营墓”的含义就包含了晴朗与雨停两层含义;杜甫在《速锐薛复筵简薛华醉歌》一文中曾写到“乱插繁华向晴昊”,文中所用的“晴昊”一词,也是天气晴朗的意思;在《周礼》中,有这样一说“日西则景朝多阴朗”,这里的阴朗一词,是将阴雨天气的“阴”和形容晴朗天气的“晴”各取一字,组合成阴雨和晴朗来使用,晴爽、晴碧也都有此引申含义,在此,笔者仅做略谈。可以说从“晴朗”一词引申出的其他形容天气朗润的词语都在其本身的含义上,做了补充与延伸,并广泛应用正在我国古典文学的创作中。
除此之外,笔者还深究了具有晴朗之意的古字,发现“晏”字,在《说文》中的第一定义就为天气晴朗,写作“晏,天晴也”,在《羽猎赋》一文中,晏的释义为无云的天气,也和晴朗之意相符,“晏”字,从日部,与“安”字合并,可以解释为太阳当头,天空万里无云,朗朗晴空,便让人感受为安宁,所以“晏日”又有晴天的意思。除此之外,笔者对我国水墨画的颜色由来进行了源流考察,古语中“青色”被定义为“类似晴朗天空的颜色的一种蓝色,并常用以画花卉”,透过此,也可以看出“晴”的右半边为“青”字的原因,所以说追根溯源,“晴朗”一词和我国古代绘画颜色的发展历程也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在我国现代诗词中,深究其拓展,以“故我晴朗,故我幸福,故我阳光透亮”为例,本诗词中,将晴朗用作形容女主人公遇到爱情时的心动,英文中有一个类似的引申词语——“crash”,原本形容猛烈的撞击,而又有一个拓展的含义,叫怦然心动。这样一种从浪漫主义出发的延伸,让原本平铺直述的词语仿佛具有了旺盛的生命力,又仿佛具有了灵魂。
综上所述,晴朗一词虽然自身的含义较为简练,但是由它所引申出来的内容却是包罗万象,无论是在之后,与其他词语合成新的词汇,还是应用在解释其他更为复杂的古代汉语词汇上,都有其重要的研究价值[4]。同时,“晴朗”的源流还和我国绘画颜色发展有着深远的联系,值得人们深究。视线回归当下,现代诗词又丰富了“晴朗”一词的含义和用法,让其更具有了艺术魅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文化也在随之发生变化与跃迁,一个国家的繁荣兴盛也必然会产生其对应的文化现象,本文中研究的“晴朗”一词,写自然变化的本意虽然发生了变化,但现时代的应用范围却更加广泛,更接地气,这也是我国文明发展的必然方向,是十分值得肯定的一个精神文化发展的現象。
参考文献
[1]王长林,王勇.“吒沙”源流考——兼论词语合流及单纯词的再复合化[J].语文研究,2016(1):28-32.
[2]徐时仪.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内在原因考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2):68-76.
[3]李斌,赵连振,魏向清.近代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的多向度辞书考证——以晚清民国辞书中“星期”一词之源流考辨为例[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0(4):166-171.
[4]王长林,王勇.“吒沙”源流考——兼论词语合流及单纯词的再复合化[J].语文研究,2016(1):28-32.
(作者介绍:袁梓芯,中南大学本科在读,汉语言文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