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课外活动课的实施策略

2018-06-29黄显凡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主题课外活动反思

黄显凡

内容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符合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也符合培养学生人文底蕴及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要求。本文就此谈些个人看法。

关键词:课外活动 主题 反思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是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学生的语言实践和自主学习提供更大的平台。”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符合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也符合培养学生人文底蕴及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要求。

一.英语课外活动的作用

英语课外活动能帮助学生丰富语言及人文百科知识,增强英语听说读写的技能,培养思辩能力,开拓视野,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英语课外活动发挥的作用不断扩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弥补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的不足

常规的英语课堂教学具有以下不足。首先,学生容易感到紧张和焦虑,尤其是一些难度较大的课程任务及老师提问会让基础较弱的学生感到难以适应。其次,由于受到教学时间和场地条件的限制,课堂教学能够提供给学生的语言输入不多,导致学生语言输出有困难。两次,学生在课堂教学上接触到的英语语料很多经过了事先的人工加工(例如内容增删、难度降低等),从而降低了学生接触自然或真实语料的机会,导致学生对于一些地道的、口语化的英语表达不熟悉。最后,由于课堂教学规模较大,难以照顾到所有个体的需求,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节奏,造成兴趣和动机的缺失。相比之下,英语课外活动通过其内容自然、真实、形式灵活多样,以学生为中心等特点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言实践环境和机会,让学生从单一、紧张的课堂教学气氛中获得释放,自始至终都处在一个愉悦、放松的氛围中,因此能降低紧张和焦虑感。此外,还能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协作精神与集体凝聚力,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及生生关系。

2.培养学生初步的交际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言与文化是密切相关的。英语教学应有利于学生理解外國文化,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进而拓展文化视野,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在常规课堂教学中的熏陶,还与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和感悟有关。在好的英语课外活动设计中,教师能根据学生已有的语言水平,思维能力以及生活体验,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时刻留意渗透在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来了解中外文化差异,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欣赏和接受度。教师通过创设逼真的跨文化交际情境,让文化的渗透与语言的学习相结合,帮助学生在与他人交际过程中慢慢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3.为语言使用提供情境

语境是语言交际所赖以生存的环境,语言的传达和接受都要借助语境。语言倘若离开情境,便失去了意义。因此,基于情境的语言学习非常重要。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搭建各种合适的语言环境,创设足够的语言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在感知、探究、交流与领悟中提升语言知识与技能。《英语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情境,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英语课外活动能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真实情境,学生必须选择与具体情境匹配的恰当语言形式以完成交际。这种情境练习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运用课堂所说语言知识的宝贵机会,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扩展其语言实践的深度和广度。

4.增强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在英语课外活动中,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展示自我。教师通常会组织开展充满刺激、形式活泼的竞赛环节,对在竞赛中表现优异的小组或个人给予一定形式的奖励。这样做能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竞赛符合初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学生能在活动中秀出自我风采。通过自身努力或与他人合作取得的成功能激励着他们积极参与到下一个竞赛任务的完成,使其对取胜充满了信心,并为此持续付出努力,坚持到底。竞赛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和配合。除此之外,相比常规课堂教学,英语课外活动的氛围更欢畅,开展方式也更富弹性,能展示学生的技能、满足他们不同的需要。学生无论是与教师还是与同伴交流都显得更为自然,这大大降低了参与的压力,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更增强了英语学习的动机。学生通过课外活动所收获的语言知识能力,反过来又对常规的英语课堂学习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的策略

1.活动的主题

在活动主题的选择上,教师需要考虑几个因素。首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开展活动的起点总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之上。因此,在选择课外活动的主题时,教师通过日常教学中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对学生日常言行举止的观察揣摩等途径分析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从而选择与他们已有水平相吻合的,通过努力能达到的主题,依据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原理,课外活动的难度不能太难或太易,以略高于学生已有水平为宜。其次,教师还应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等选用切实可行的活动主题。不同年龄的学生由于积累的知识与经验不同,其兴趣与需求也不相同。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从学生对当下最感兴趣的事物切入,因材施教,使学生对课外活动的主题充满兴趣。活动主题如果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过高,会使他们畏缩不前,甚至导致兴趣丧失;如果程度过低,也会使他们感到索然无味。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掌握好适度原则,确保课外活动没有加重学生的负担或使其感到有压力。再次,教师还应考虑课外活动主题对空间、时间、教学设施设备、教学材料等的要求,选择各方面而言都比较恰当的主题。最后,教师应当对开展某主题的课外活动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包括学生的语言问题)做出一个预先的判断,并准备好应对和解决方案,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

2.活动的评价与反思

在课外活动的最后,教师需要认真总结,做到善始善终。教师需要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效果做出客观公正及时的评价,让学生知道自己表现的可取之处及有待改善的地方,并明白问题所在,借助评价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体验到完成课外活动的愉悦。教师的评价应体现鼓励性原则,立足学生的发展,以提出改进意见为主。

对学生的评价应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既注重过程,又注重结果。教师可以从形式与内容两方面进行点评,既分析学生在活动开展中的语言使用情况(包括语音语调、词语表达、流利性、语言策略等),又指出他们活动任务完成方面的可圈可点之处。必要时,可对表现好的个体或小组给予适当奖励,使学生充分肯定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及取得的成绩,以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其英语学习的动机。

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当认真做好反思工作,分析此次课外活动设计的质量如何,有无哪些环节设计得太难或太易,学生的反应如何,为什么会如此。学生在开展活动时语言表达情况如何?有无遇到任何文化方面的困扰。明白问题所在,分析原因,吸取经验教训,明确改正和努力的方向,以便将来更好地开展此类课外活动。

3.活动的管理

为了防止活动出现难以掌控的现象,教师需做好以下几点。首先,明确何时开始,做什么、怎么做、何时结束等。其次,明确任务,任务时间不宜持续太久,当发现学生对活动开始失去投入度或产生轻微厌倦时应立即做出调整。同时,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可以选择性格活跃、组织能力强、语言表达好的学生作为助手,协助教师开展活动。再次,为了避免两极分化,可按学生的水平情况分成不同的小组,做到优差兼顾,以强带弱,加强学生之间的“伙伴互动”关系。最后,明确活动规则与要求,当活动出现与预期截然相反甚至混乱局面时,教师应通过恰当的方式(例如改变学生组合、重组座位、增删活动环节、调整活动顺序等)重新恢复活动秩序,让一切井然有序。

(作者单位:广西凤山县江洲九年一贯制学校)

猜你喜欢

主题课外活动反思
课外活动类作文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非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课外活动中的一些小技巧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