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下新闻学专业“理实一体”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
2018-06-29杨丽娜李洋
杨丽娜 李洋
摘 要: 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目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与战略目标。课程体系既是人才培养中的枢纽环节,又是专业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联通着教育理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共同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的提升。基于此,本文以新闻学专业为例,审视当下高校新闻学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程体系中,提出了“理实一体”的优化建设思路,既要以理论知识学习为基础,又要注重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兼具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以此培养出真正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满足社会发展、企业竞争和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
关键词: 创新创业 新闻学 “理实一体” 课程体系 教学改革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创新创业越来越成为当今时代的呼声,随着《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印发,快速蔓延到高校教育领域,成为其人才培养与教育改革的新战略目标,并相继在高校内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创业教育宣传活动,旨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等。为了贯彻国家提出的创新创业这一教育理念,最关键的做法就是对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优化,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课程教学中,并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全面展开,充分实现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为此,笔者结合新闻学专业行业需求和学科建设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专业教育的实际情况,确立了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新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调研分析、论证总结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下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科学、系统的“理实一体”课程体系优化思路,以期使学生基本素质、业务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综合提高,进而使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再上新台阶;为传媒产业的发展输送更多优秀的创新人才,以缓解就业压力。另外,从长远意义来说,能推动国家“以创新促发展、以创业促就业”经济建设目标的早日实现。
一、“双创”教育下新闻学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一)一些学校课程目标设置不明确,未能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现阶段,一些高校虽然也在执行基于创新创业的教育改革,但由于对其认识不够深入彻底,人才培养存在偏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赖传统教育模式的现象依然存在,使得课程目标的设置不够明确,教学工作无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导致培养的学生核心能力不突出,进而无法满足社会和媒体对高素质新闻人才的需求。
(二)一些学校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理论与实践比例失衡。
新闻学学科特点就是实践性强,统观一些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课程结构的设置不尽合理。笔者通过对辽宁、吉林、广东、山西、福建、河北等省三十四所新闻本科高校的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620份,回收612份,在结果统计中,针对课程结构设置这部分呈现如下几方面问题:第一,理论课程的学时比重远远大于实践课,理论知识的讲授大于实践环节的操练,而且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压缩实践环节或草草了事,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无法得到满足,教学质量受到影响;第二,侧重对某一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对课程体系的建设缺乏全盘考量、系统规划,随意拼凑造成课程之间衔接不当,顺序安排不够合理;第三,学生普遍表达喜欢创新创业类课程,但是基于目前的开设,仅仅停留在一些简单的课程上面或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没有形成模块化的系列课程,且在教学中未能与专业课程紧密融合,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能力没能有实质性提高。
(三)一些学校课程教学内容更新不足且互有交叠。
网络新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不仅使新闻学领域被不断拓宽,媒体对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范围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因而高校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教学内容的安排要与时俱进,可是由于教师及教材等原因,课程教学内容较陈旧,固守书本不说,案例内容时代久远,带入感不强;教学课件更新不足,没有融合時下热点新闻等内容;既缺少对大数据、VR等新兴技术的介绍,又缺乏学科最新的前沿信息讲授,对行业现状发展的具体阐释微乎其微。与此同时,由于教师间欠缺必要的教学交流与经验分享,导致很多教学内容存在重复交叠的现象,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和学生学习层次的混乱感,其能力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和就业需要。
(四)一些学校课程资源欠丰富,未与新媒体技术接轨。
目前各新闻本科高校在课程优化建设中开展的深度与广度不够,突出反映在课程资源的配备上。第一,有些为课程教学而订制的教材不甚匹配,且很多国内教材重视理论阐述,对媒介环境等外在因素探讨的少,视野不够开阔;另外,一些高校为教师提供的辅助教材少之又少,拓展课堂知识的资源不足。第二,多媒体等新技术不能与课堂教学同步使用,新闻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多媒体应用的必然性,但是一些高校无法在课堂教学中直接联网,使得学生的直观感受不强,参与度不高。第三,课程网络资源库的建设力度不够,配合“翻转课堂”的线下微课教学没能普及开展;图书馆相关学科藏书少,数字资源检索平台使用受限,这些都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一些学校课程活动方式单一且与个别教学内容脱钩。
现有的新闻学课程教学中活动方式比较单一局限。一方面,教师依然占据着课堂上的大把时间,在理论知识的讲授中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学方式陈旧。另一方面,课内实践教学环节设计简单、机械、无趣,未能达到对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目的。配合课内教学的课外实践活动开展得少,尤其作为培养创新创业能力重要保障的实践平台搭建更是不足,致使无法为理论课程提供应有的支撑和延伸,学生演练受限,动手动脑能力得不到强化训练。
二、创新创业教育下新闻学课程体系优化设计的思路
课程体系优化建设的前提是明确定位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笔者结合当下的教育发展趋势和就业现状,通过调研数据的深入分析,在综合论证的基础上,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核定:即以新闻行业、岗位需求为依托,培养具备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广博的科学与文化知识、良好的沟通交际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新闻人才。特别是在创新创业理念提出后,构建新闻学课程体系更要加大创新创业课程的比重,多方向、多平台、多资源地开展创业教育,以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快速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为此,笔者提出了“理实一体”的课程体系优化思路,在保证学生掌握各门课程的理论框架结构与核心知识要点的基础上,增加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课程设置,且充分将创新创业思想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使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大化地实现学生基本素质、业务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全面提高。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新闻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建设的模型如下图所示。
上图模型的构建是为了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在课程体系改革建设中的全面开展,力求以模块化的课程设置为基础,融合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和课程活动等五个方面共同实施“理论与实际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建设,充分将学生的基础理论学习和应用实践能力培养相融合,将创新精神的培养与创业教育相结合。围绕这一模型进行优化既可以对课程体系构建展开多维度、多侧面的考量,使其更趋向科学、规范与合理,同时又可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助力,使学生成为真正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
三、“双创”导向下新闻学专业“理实一体”课程体系优化措施
为充分发挥新闻学课程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主渠道的作用,培养更多与时代潮流接轨的新闻创新人才,高校应积极探索课程体系的建设,并对已有内容进行优化。为此,笔者在“理实一体”的体系建设思路下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
(一)依托人才培养的定位制定明确的课程体系目标。
有效的课程讲授离不开课程目标的指导,而课程目标建设科学与否要看与该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否吻合,两者只有相一致才能最大化地完成人才培养的任务。因此,我们要依托人才培养的定位建设课程体系的目标。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目标在各高校陆续实施,必然促使学校对人才培养的着力点侧重在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特别是新闻学专业,具有扎实的人文知识、业务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更有市场,因而课程目标的制定要紧密依托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才更科学、更合理,也只有这样才能与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相协调,从整体上达到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目的。
(二)注重“理实一体”,构建系统、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模块。
新闻学的学科特点就是实践性强,实践能力则是当下选拔人才的重要考量因素,传统注重理论教学的方式本来已行不通,再加上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提出,使这种教学模式更加捉襟见肘,因此,笔者在课程结构改革方面提出三点建议:第一,调整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学时比例,加大实践课的课时,突出学科特点与专业特色,使课程结构从整体上得到优化;同时,加强理论课程中实践环节的实施效果和开展力度,增加实训比重,以此强化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第二,配置合理的选修课与必须课比例,同时,特别关照创新创业类课程的必修与选修课设置情况。目前,高校开设选修课的门数普遍偏少,无论是公共选修还是专业选修,应将人才培养计划中设置的选修课落到实处,特别是专业选修课中方向选修和任意选修课的开放,应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第三,基于创新创业教育,在课程结构的模块设置上要与时俱进,应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模块,同时,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单纯依靠这一模块就能完成的,还要充分和基础知识、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等内容有机结合,为此,笔者构建了新闻学课程体系模块类别与能力要求表(如下所示)。
该表中将课程体系分成三大模块,第一部分为基础课程模块,新闻学专业是一门融合多方面的学科,如人文社会、自然哲学等,为了学生未来发展的全面化及满足从事媒体相关行业的需要,有必要把通识课程设置得既“精”又“细”。第二部分是专业课模块,对于新闻学专业核心课程应该涉及与重视的教学内容,陈力丹教授曾强调课程的整体建设,要以创意(想象力)、设计、整合与呈现等综合创造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核心。因而,该部分既包含专业理论课又包括实践课,且实践课中囊括专业课程模拟实践和社会实训等部分,高度重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第三部分是创新创业课程模块,该模块突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增加创新创业类课程的数量,以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水平。课程体系模块的设置总体上体现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且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基础素质、专业业务和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培养。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业界、前沿接轨,提升更新速度。
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是课程体系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课程内容更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教师在课程内容教学上要与时俱进,及时与业界、前沿接轨,提升知识更新的速度。首先,注重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形势和时下的新闻热点,将行业最新动态和学科前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技术等引入教学中,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课程内容的讲授不图量而注重质,把内容讲透讲精,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其次,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及时交流,吸取经验,做到课程衔接得当,避免重复教学。再次,内容教学中要注意深入浅出,时刻避免照本宣科,注重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任务驱动和综合实践的实施过程中学到知识,提高创新创业实践技能。
(四)加大课程资源建设的投入,使其与课堂教学有效对接。
首先,高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并做到与课内教学环节紧密对接,线上线下教学活动充分结合,购买数字检索资源库,增加图书馆的藏书量和藏书种类,使学生对相关学科的知识能有所了解。其次,有针对性地选用教材,并做到版本的及时更新,也可结合海内外优秀教辅材料组织校内教师自行编写讲义。再次,教师是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者,课程资源的建设优化一部分离不开对教师培养的投入,因此,有必要加强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优化队伍结构,完善政策保障,从而满足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可组织教师参加能力提升的培训、学术会议、互聘交流活动等,使其将经验与教学结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另外,要加大力度外聘业界精英来校执教,通过兼职或讲座报告形式增加学生的行业认知,落实对学生创新与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形式,以提升知识转化成能力的速度。
开展异彩纷呈的课程活动可以利用校内与校外两种有利资源,一方面,在校内构建媒体环境,充分将大学生新闻活动中心、校内媒体、社团等结合起来,增加这一资源的覆盖范围和参与人数,为学生校内实践环节的开展积极创造条件。也可把校内实践中的问题带入课堂,教师指导,互动答疑。另一方面,与校外媒体合作,建立多元化的见习平台和实践基地,把学生带出课堂,体验新技术处理新闻的过程或者真正的新闻制作流程,教师可现场示范。另外,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传媒业务技能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丰富课程形式,既可开阔学生视野,又能使他们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得到快速提高。
与此同时,改革传统教学考核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是课程体系优化建设的一部分。对此,笔者认为,可突出对学生的过程性考核,结合出勤、课堂表现、实践活动参与度、创新创业素能等方面,实施对学生基础素质、业务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考评方式。学生会因此认真对待每次课,广泛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当中,主动交流,积极讨论,进而完成理论知识向创新创业等实践能力的转换。
四、结语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新闻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探索性工作,我们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累积经验,逐步完善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以使其建设得更加科学合理,从而为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和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新闻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力丹.新闻传播学教育要适应新媒體的形势[J].新闻界,2012(05):72-74.
[2]邱源子.工作室模式的新闻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J].新闻知识,2015(04):89-90.
[3]王丽娟,高志宏.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创新[J].江苏社会科学,2012(05):237-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