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积极心理学提升中职班级管理质量的路径探索

2018-06-29李晨

文教资料 2018年5期
关键词:教育路径积极心理学

李晨

摘 要: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有意引进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主要发现、培养学生的各种积极意识与品质,在实践中培育与拓展这些积极意识与品质。以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挖掘环境布置的积极影响、精选有益实践活动、为就业创业作积极准备、推行多元立体的质量管理机制等为教育路径,培养健康心态、舒展个性等积极品质,引领学生创造性地走向未来。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职校班级管理工作 教育路径

一、问题提出和分析

1.职校生的消极情绪症状表现。

笔者作为职校班主任,与许多学生打交道,亲眼看见职校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各类表现,深感这个群体面临不少“困难”,不但因为他们是中考落选者,中考分数普遍低于普高切分线100分—200分,更重要的是透过分数,看到在学习、人格、情绪等方面的问题。

2.职校班主任消极事务处理的效果。

一个带四十名至五十名学生的班主任,除了正常的到班、常规教学之外,平均每天至少处理两到三起以上诸如学生迟到、装束另类、课堂散漫、交际冲突等各类消极事务,消耗了时间和精力。

3.问题归因。

(1)应试教育带来的后进生消极情绪。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社会观念,约束了部分学生天性的舒展和创造力的成长。部分学生由于成绩不好带来的受挫感导致对自己整体评价的失败感,未能在正面鼓舞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2)传统教育在对学生的评判和修复上注意力偏重。

一些教育者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对学生的评判和修复上,注重学生成绩不好、人格缺陷等外在表现,一味指责和强力矫正,忽视和疏于深入了解学生现状背后的成因,结果反而加重信心缺乏和心理退缩症状。

4.学生延续消极情绪的危害。

目前,一些职业学校学生存在程度不同的自卑、压抑、放弃等心态,若继续给予消极情境的刺激,必然会导致这些负面消极情绪的加重,给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造成妨碍。

二、积极心理学主要概念认知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最早在西方兴起的一股重要心理学力量。积极心理学的目标是改变心理学狭窄的关注点,不仅关注帮助人们应对当前遇到的生命中最糟糕的事情,而且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理品质(Seligman,2000)。

积极心理学强调在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不把主要的精力和注意力放在對学生负面行为的评判和锤炼上,而更多以学生外显和潜在的积极力量为出发点,以增加学生的积极体验为主要途径,让其一生在积极健康的精神引领下,心灵不膨胀、不压抑,处于舒展状态下创造性地走向未来。

三、运用积极心理学提升中职班级管理质量的意义

1.进一步提升教师教育素养,提升教育境界。

把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引入班级质量管理中,是一个充满艰辛和挑战的过程。它牵涉到教师自身的情绪控制力、压力调控力,传统师道尊严的权威感放弃能力等因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个人生命成长比知识和技巧更重要,它要求教师应在持续性的学习中注重个人在生命哲学意义层面的成长,只有将这种成长体验渗透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才有助于实现有效教学、有效管理的目标。

2.减少低效和无效教育,使班级管理过程优质、智慧。

把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引入班级质量管理中,是对传统教育中消极层面与取向的反思。它给教育实践带来了深刻启示: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心理或行为模式,这种良性的模式会帮助学生本身构建预防和治疗各类问题的“自身免疫系统”,这种免疫能力的培养,必将减少“吃药治病”的概率,使教育管理的过程更加健康、优质,无疑是智慧的选择和做法,提升了管理的层次和有效性。

3.培养人格健全、个性舒展的职校生,创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将积极心理学应用到中职校班级质量管理中,时刻提醒职校班主任换一种心态看待自己的工作和身边的学生,倡导探讨学生的美德、爱、宽恕、感激、智慧等,研究人的发展潜能,引导我们不断地发展自己,使普通人生活得更健康、更美好,促进个人、团体和社会的和谐、繁荣,这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四、引进积极心理学,提升中职班级管理质量的路径探索

1.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赏识尊重学生。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深刻地指出:“一旦真诚,对个人的尊重、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等态度出现时,激动人心的事情就发生了。能得到报偿不仅在分数和阅读成绩方面,而且在较难捉摸的品质上,诸如更强的自信心,与日俱增的创造力,对他人更强的喜爱。”Williams等人的研究也证实:当孩子们的周围环境和师友提供了最优的支持、同情和选择时,他们最有可能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反之,这些孩子容易出现不健康的情感和行为方式。

2.精心布置高雅独特的教育环境,积极影响学生。

优化的校园环境总是以它特有的象征性符号向学生潜在或公开地渗透某种思想观念和价值标准。这种环境使学生非强制地、非逻辑地把这些思想观念和价值标准移植到心理系统中,经过内化成为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而影响个体的思想和行为。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的物质基础……是对学生精神世界施加影响的手段,是培养他们的观点、信念和良好习惯的手段。”

(1)用实实在在的内容触动学生。

环境布置的内容应根据本班级的特点或针对普遍存在的弱点进行选择。比如针对学生普遍精神空虚、课堂上“过于活跃”、外表打扮偏颇等问题,选择特定的标语对学生的常规行为进行引导,这些标语打印在普通的16K白纸上,不加任何修饰,为的是更加突出上面的内容,而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更换,针对性更明显。

(2)用清新怡人的氛围调节学生情绪。

在教室安全的区域,放置一些长绿盆栽和季节花卉,教室的四周上方和顶部,用人工的绿色树叶装饰,形成“绿色森林”,讲台上放置一两个迷你型的绿色小盆景等。这些植物和其他的环境布置相得益彰,让师生体验与植物、绿色紧密共处的舒适感觉,能够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

(3)用动态变化的空间鼓励学生亲自参与进来。

一些教室环境的布置一旦成型,很少有变化,笔者认为布置教室环境时应“留白”,这些“留白”的内容可以定期更换,使环境布置“动”起来。所有学生都有机会积极参与、创作,既能获取新知识,能力得到培养,又能享受与老师、同学合作的乐趣。对亲自参与创作布置的环境,学生也会有特殊的钟爱和亲切感。

3.精选有益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帮扶学生。

积极的情绪和体验是积极心理学研究极其关注的中心之一,研究表明:不经过学生个人亲身经历和体验,要想把规范的道德准则变成学生的道德行为是不可能的。老师讲的“大道理”说一千道一万,不如精选更多有益实践活动,让学生唤醒自己、反思自己,丰富、积累素养。例如:

(1)在艺术享受中让学生的心灵得到真正触动。

开展“每日一歌”活动,每天身临其境于歌聲中,班主任和学生之间,享受的是合作的快乐、团队的力量和艺术的美好,激发了所有成员学习、生活的创造力和艺术力。利用好书、好片、好歌进行智慧交流、沐浴,青春的迷惘、混沌在这些或温婉,或智慧,或幽默,或科学的“天籁之音”里变得清晰、理智。

(2)以正面的舆论、情感为价值取向,让学生身心在健康和谐中成长。

如:让学生准备真人真事为基础的题为“夸夸我的同学”“谢谢你,我的好同学”“我最欣赏的同学”的小文章,先在班上公开交流,让大家沐浴在赞美、被赞美的爱与尊重的氛围中。在家长会上把这些文章夹在被夸学生的周记本里,让家长欣赏体会到孩子的优秀。

4.积极创设专业情境,引领指导学生。

班主任从接到一个新班级之初,就应当充分吃透本班专业培养的目标和具体要求,以此为指挥棒,创设积极的专业情境,让学生的主动性、思考能力、热情、勇气、坚强等得以充分发挥,带领学生向未来社会顺利过渡。

(1)营造氛围。

从教室环境布置上、实践活动选择上都紧紧围绕体现专业特色。再如:打造一个专业的图书角、让学生读专业书、开展专业知识交流,充分利用任何“边角料时间”进行专业气质、素养的训练等,让学生时刻熏陶在浓浓的班级专业文化气息里。

(2)创设情境。

围绕专业开展导游服务技能大赛,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准备、参与、观摩等,看到自身的差距,由衷地产生练就才艺、努力学习等方面的紧迫感。大力鼓动学生积极参与扬州市举行的一年一度的“烟花三月经贸旅游节”活动,比如轮滑托盘、舞蹈、礼仪服务、景点讲解等活动,学生在这样大型的活动中,获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提升了综合素养,明确了努力目标,形成了积极的工作态度。

(3)多多实战。

引导学生主动为学校各类接待、教师亲朋接待等做义务讲解,主动争取更多实战机会。积极主动与景点联系,在旅游高峰期间,让学生参加景点的速成培训和考核,做景点的义务讲解员。这些积极的举措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战能力,使得学生一毕业就能在工作岗位得心应手,具有较强的职业竞争力。

5.推行多元立体的质量管理机制,积极评价和激励学生。

传统教育评价学生仅凭单一的用纸笔进行的测验,并用卷面的成绩衡量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带来了不容否定的消极影响。笔者认为一个科学的、积极的评价机制,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识别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为其提供有益的反馈,提出今后学习的建议。这方面一直倍受教育界的关注,几乎所有学校都在积极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学生管理和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李远强.在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积极心理学的运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03).

[2]周冠祥.提升中职班级管理执行力的有效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16(17).

[3]纪聪聪.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中职生管理[J].机械职业教育,2010(03).

猜你喜欢

教育路径积极心理学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初探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路径探索
民族文化传承的家庭教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