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文关怀的高校学生资助成效提升路径探索

2018-06-29刘咏芳

文教资料 2018年5期
关键词:学生资助提升路径人文关怀

刘咏芳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总结出基于人文关怀的高校学生资助成效提升的意义和方法,主要从创新高校学生资助宣传模式和落实模式两方面展开论述。其中高校学生资助宣传模式的创新举措从资助政策宣传广度、宣传力度和宣传精准度等方面举例,高校学生资助落实模式以精准、科学、高效、温馨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新模式为目标,从智慧资助、隐形资助和暖心资助三种类型分类阐述,结合工作实例,提供有效提升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成效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 人文关怀 学生资助 成效提升 提升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迈入新时代,我们必须全面学习、深刻领会十九大重要精神,勇于担當学生资助工作队伍的使命和责任,逐步优化学生资助工作模式,用人文关怀推进各项学生资助政策落地生根,不断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

一、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据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显示,近年来在国家、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资助资金大幅增长,各项资助政策全面落实,如2017年学生资助资金总额高达1800亿元,全国资助学生近9.6亿人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的资助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但仍存在偏重经济扶助,忽视人文关怀的问题。

二、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应基于人文关怀

作为惠民生、暖民心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要切实提升工作成效,应融入人文关怀,强化服务意识。人文关怀是对人生存状况的关照,是以人的生存安全、自尊、发展需要等作为出发点,用理解和尊重的态度,通过关心和帮助的形式,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2]。有爱的教育才有力量,简言之,在资助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做有情怀的教师,办有温度的教育,坚持以生为本,全方位给予学生关心、爱护、尊重、理解和帮助,全面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自强心和感恩心,戮力铺就贫困学子助学、筑梦、铸人之路。

三、多措并举,从人文关怀视角提升高校学生资助成效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既是“刚”的,又是“柔”的。“刚”是指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原则性强、政策性强,容不得“差不多”“应该可以”,且需一五一十,容不得半点弄虚作假。“柔”则是指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应从人文关怀角度出发,不断改进学生资助工作的方式方法,大力增强资助育人工作的科学性、艺术性、时代感和吸引力。

(一)创新宣传模式,切实扩大学生资助政策的知晓面。

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如同一个个太阳,播种下去,将会使世界变得更加温暖、明亮和美好。做好资助宣传工作是让人民群众“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切实扩大学生资助政策知晓面的重要途径。

1.主动出击扩大宣传广度。

融入人文关怀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需要主动出击、各个击破。如各高校可将传统的“有困难找老师”的被动服务模式,转变成“老师找困难、老师来帮你”的“五个一”的学生资助新模式:每年一次学习用品物质资助、每学期一次实地家访调研、每月一次电话家访、每半月一次谈心谈话、每周一次宿舍走访,坚持主动服务、有问必答、有需必应的服务原则,扫除死角,扩大宣传广度。

2.推陈出新加大宣传力度。

融入人文关怀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会办群众喜欢的刊物、发群众喜欢的“广告”。如将传统的纯文字版的资助政策宣传单页,丰富成彩色印刷的,同时内容上配上亲切的形象代言人(如中国学生资助微信公众号发言人昵称“资助妞”),排版上采用问答式或讲故事的形式生动展开。随着“微视频”的来临,各高校还可将传统的印发宣传资料,升级成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大众化、实用化的政策推广形式,如微视频、微电影、歌曲改编、顺口溜等,扩大资助宣传工作的覆盖面,强化渗透力和实效性。

3.进村入户提高宣传精准度。

融入人文关怀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会说群众能听懂的话、帮助到最需要帮助的人。如选聘和号召资助宣传大使、立志成才之星等“过来人”,开展“资助政策乡村行”,现身说法,将宣传重心下沉到最可能出现困难群众的农村地区、贫困地区、边远山区、库区和牧区,将资助政策送到田间地头,送到老百姓家里。将传统的官方宣传方式转换成最接地气的表达,土洋结合,管用实用即可,可以是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也可以是传单、广播等土招数,用最贴近老百姓的语言,把政策内容和办理流程讲清楚、说明白。

(二)创新落实模式,有效提升困难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基于人文关怀的精准、科学、高效、温馨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新模式,是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的有效途径。

1.开展智慧资助,确保工作公平准确。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创新资助工作方式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技术支持。基于人文关怀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会借助大数据新技术,精准发力,给予学生“智慧资助”。智慧资助是实施人性化精准资助的高级形式,主要利用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数学建模理论帮助资助工作者掌握学生在校期间的真实消费情况、学生经济水平、发现“隐性贫困”与疑似“虚假认定”学生[3],对于提高学生资助工作的精准度、公平性、便捷性和高效性大有裨益。

2.开展隐形资助,维护受助学生尊严。

基于人文关怀的隐形资助,会理解学生的难处,维护学生的尊严,把学生资助做出温度、做得暖心,低调而为却备受赞誉和推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在全国高校中首创“隐形资助”,该校通过校园卡后台统计学生在食堂的消费记录,对每月就餐一定次数以上,平均每次费用一定金额以下“不舍得吃饭”的学生,考虑发放160元生活补助,目的在于让贫困生更加有尊严地接受资助[4]。该项中国科大开创的“隐形资助”被网友评价为“有人情味,还很高级”。

不仅如此,隐形资助要求学生资助工作者充分尊重学生的隐私。2017年11月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的9号预警,便是对尊重和保护学生个人信息和隐私做出了明确规定。国家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规制度不得违反,比如选取学生作为励志典型宣传代表前,应征得本人同意;评定奖助学金时,受助学生个人敏感信息(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出生日期等)及家庭隐私不得公示;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评定过程中,学生当众诉苦、互相比困的形式不得采取;过期的资助公示信息需及时清除。

3.开展暖心资助,提升人民幸福感。

“送上门的关怀”。积极推进“四走进”服务,走进学生宿舍:设立校领导迎新机制,每年新生开学,由校领导带队亲自奔赴车站、迎新绿色通道现场、新生宿舍等,给新生送去最亲切的问候;走进学生班级:设立校领导“一对一”帮扶机制,制订特困生帮扶计划,每位校领导重点帮扶一个学院;走进学生企业:设立校领导走访慰问机制,特别是炎热的暑假、冰天雪地的寒假,深入企业产线看望慰问留校勤工儉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走进学生家庭:设立校领导家访调研机制,将资助育人延伸到学生背后的家庭,了解困难学生的真实情况,同时,高校可将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奖状送至获此荣誉和资助的学生家中,让他们在“听”政策的同时,通过分享喜悦,最直观地感受资助带来的“丰收硕果”。

重要节点送温暖。“急学生之所急”是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资助育人需“按需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生冬天盖的暖不暖、吃得饱不饱、回家是否有路费,等等,都是资助工作者需要细心思考的。针对特困生,各高校可组织如寒冬送棉被、生日送大餐、假期送路费、入学送帮扶、家访送关爱等暖身、暖胃、暖行、暖心活动,用全方位的爱温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针对残疾学生,各高校可为其提供免费轮椅(方便残疾学生出行)、爱心宿舍(楼层低、马桶坐便式且有扶手、床铺无须上下攀爬等)、爱心餐(国家法定节日为残疾学生免费供餐)等多项帮扶政策支持,用贴心呵护残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起居等方方面面。其中,为使资助发放更加人性化,学校提供路费补助时,可采取“先预支后核销”的方式,提前将经费及时地发到学生手中,供学生买好票后再报销;为消除学生心中“贫困生”的“标签”,学校提供资助慰问品时,比如围巾可提供多种款式、多种颜色供学生自主挑选。同时,学校制订资助方案时,应根据不同需要划分不同资助等级,避免为了省事“一刀切”,比如资助路费等级可根据路途的远近来划分,资助慰问品的种类可按照男女性别来采购。

重要节日送温暖。在传统节日期间,通过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节日习俗,倡导中华美德、传递核心价值,比单纯的说教更有感染力,更能发挥资助育人的功能,如端午之爱国、七夕之忠贞、重阳之尊老等。同时,传统节日代表着阖家团圆,代表着幸福安康,代表着亲情无价,此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也许因为经济原因无法享受这种天伦之乐,更需要关注、关心和关爱,学校举行春节发红包、元宵节发汤圆、端午节发粽子、中秋节发月饼、冬至发饺子、生日发餐券等“惊喜”都会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家”的温暖和温情。

总之,基于人文关怀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成效提升、助力脱贫攻坚,则必须把加强人文关怀摆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转变理念思路,创新机制载体,充分发挥人文关怀在资助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政策,2017(11):4-23+2.

[2]陈晓飞,谭红生.人文关怀:治理大学校园贫困的新理念[J].怀化学院学报,2007,26(6):94-96.

[3]佚名.安徽:当地10所高校将开展智慧资助试点[J].中国教育网络,2017(5):13-13.

[4]中科大“隐形资助”贫困生4万人次获赞暖心+智慧[N].合肥晚报,2017-07-19.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政策,2017(11):4-23+2.

猜你喜欢

学生资助提升路径人文关怀
新媒体时代学生资助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探讨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