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问题
2018-06-29康佳丽王天佑
康佳丽 王天佑
摘 要: 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看,“创新”已经成为旅游行业占据竞争有利地位的发展动力和重要手段。我国的旅游业虽然在发展阶段起步略晚,但发展速度依然不容小觑,从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中发现,截止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但是针对现在的旅游行业,创新力并不是阻止旅游业发展的首要因素,而是迫切需要有创新力的人才,以此满足瞬时变化的发展需求和占据竞争有利态势。
关键词: 旅游管理专业 创新实践能力 人才培养
旅游业对旅游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显得更加迫切,人才稀缺尤为明显,不仅缺乏素质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务实型人才,而且对于旅游管理专业中的本科人才的供需错位问题,已经制约了我国旅游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需要把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同样是促进我国旅游行业发展和应对旅游市场中激烈竞争的必然选择。
一、学生在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定位不明确
旅游行业管理的教育培养中人才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应用型人才且有技能,一种是理论型人才且有一定的专业性知识。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变革,旅游行业出现了多样化,包括行业出现了广泛化,使得这些单一型人才很难适应现代旅游的发展需求。恰恰相反的是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出的人才往往在进入社会的初期会有很大的落差感,从学校的“管理者”身份变成了“实践者”身份。学生在刚接触旅游企业管理学习时,并不能完全进入管理阶层,只能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由于类似基层服务所需专业素养比较低,本科培养的高水平人才与高职中专等具有一定工作經验、实践能力较强的竞争学生相比,没有竞争力。随着时间的逝去,部分学生会认为该类工作并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个人的价值,渐渐就会选择转入其他类型的旅游企业甚至转入其他不相关行业,使得学生失去对对口行业的热情,导致高级管理人才的流失,这对旅游管理行业,甚至专业来说都是资源浪费。旅游行业中人才的全面化,指既有技能又有理论的综合型人才,理论与技能并存,造就出“一专多能”型专业人才,这样才能符合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
2.不科学的课程体系设置
目前旅游管理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呈现大而全、重复现象严重的特点,有广度却没深度。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专业,涉及多种理论知识概论的学习,课程的重复性较强,在基础的理论课方面涉及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在旅游学专业课程的设置上涉及旅游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等课程内容重复现象严重,在众多课程中内容出现重复,导致学生和教师无所适从。重理论轻实践,对旅游管理这一实践性要求很强的专业来说,该课程的实际安排并不能完全满足旅游行业针对培养人才的实际需求。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方面不能够体现专业特色,缺少对专一岗位、行业的深度认识,致使学生在就业时面对不同行业无明确目标。在面对具体的一种岗位职能所需时,竞争力不足。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强使得对该课程的计划对比其他专业课程存在差异,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来讲,应采用先进教学设备完善教师讲解课程,依靠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教学方法辅助教学工作的完成。
3.相对薄弱的实践课程设置
旅游管理专业需要很强的实践性,我国现阶段从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能完全胜任旅游行业,主要原因是缺乏实践创新能力,大部分本科学校把理论学习作为重点课程,而忽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实践能力,本科的毕业实习期限一般为半年,对理论课的学习期限一般为3年半,只会安排少部分的实习课程,导致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很低。在就业中,从最基础开始,本科学习的所有理论知识由于没有实践能力的培养其学习的理论知识得不到很好地发挥。
4.师资结构不合理
教育队伍的质量决定教学质量,旅游管理专业在国外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专业,对教师质量和水平要求较高,不仅要获得相关的技能证书,还要具备旅游企业管理的相关工作经验。
本科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从未系统地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这类教师多由其他专业改行,缺乏旅游管理专业所需的具体的实践经验,这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理论能力较差,并且照本宣科的现象尤为明显,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另一类虽然系统学习了旅游管理专业的相关知识,但由于受制于自身所受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培养局限,往往缺乏深厚的基础理论支撑,教学往往是蜻蜓点水,做不到深入,导致人才培养的恶性循环。
5.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于形式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一直采用较为古板的教学形式,在本科课堂上,一些教师一味照本宣科,忽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扼杀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旅游行业的不断进步,更加注重创新能力的培育。
目前,虽然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开始实施实践教学方式,其中有不少本科学校都置办了模拟课、导游模拟厅、模拟餐厅和软件培训工作室等,同样引进校企合作的模式。但实际的收获很不理想,导游模拟厅授课局限在十三固定景点情景模拟较为单一,但对于那些已经取得导游证的同学来说缺少吸引力,其他模拟厅授课也比较单一,实践训练内容少,学生对其学习兴趣不浓厚,学生的学习体现在折花、礼仪、铺床、摆台等学习上,不知道如何对客人服务,随之出现校园企业的问题,很多旅游行业为了避免旅游季缺少人手的问题,会安排实习生到缺人手的中、西餐厅和客房等岗位工作,学生工作较为单一,工作较辛苦,实习期结束后很多学生会不满,仅有少部分学生觉得自己学到了知识、提升了技能。学生对实践能力的培养日益欠缺认识得不够全面。高校毕业生就业现象严峻,大多数应用型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认识到自己就业的前景尤为惨淡,他们认为无论去酒店工作还是去旅行社工作都将会艰难且工作时间不长。例如酒店前厅经常会处理客人投诉,在日常教学时很少涉及类似情况的研究,导致学生初进入工作岗位时,不能及时解决突发事件。
二、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对策
1.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以能力为本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高等院校在开设旅游管理教育前,应先掌握旅游管理专业对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再进一步制订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方案,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以培养研究能力为辅,严格界定主、辅的地位,主次分明并熟练掌握旅游本、硕教育的层次,明晰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掌握旅游管理专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将培养作为以后工作的最终目的,进一步打破供需差异的局面。
要具有针对性,不能只培养学生的学术型素养,应该注重培养应用型素养,帮助学生进入社会,在了解对应岗位所需素养的前提下,再提高自身能力以适应岗位的需求。
2.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
在进行专业课程设置前要进行职业分析,导向为职业能力分析,依靠企业的需求、相对的稳定、广泛的适应三大原则,克服依靠专业导向完成减少设置课程的弊端。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重点需要体现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对重复的课程体系的完善、实践能力培养等,重点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对知识、素质结构和能力的综合培养,在保证旅游课程知识体系较为完整前提之下,不断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着重专业课程设置的完整性、科学性,让学生有完备旅游学科基础知识结构的前提下加深理论基础,强化实践能力,使学生很好地胜任旅游行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就业范围和较强的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在学生对不同岗位有所了解、有所兴趣的前提下,选择对应的课程,由简至深地配合实践能力培养。
3.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性,但在以往旅游专业教学中,往往强调理论的教学方式,而忽视培养实践能力,致使学生动手能力越来越差,虽然学生熟练地掌握了理论知识,但在实际应用中操作能力还不如专科学生,专科学生参加工作的时间早,较长的工作时间使他们累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很多本科毕业的学生和专科生竞争时占据了很大的劣势。
旅游学科是一个实践和应用并存的学科,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训练,在学生面临毕业寻求工作、从学校跨入社会的同时,可以尽快找到适合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并且在短时间内适应岗位的要求,这一部分主要来源于学院的实践技能课程的培训。在国外很多大学中,实践教学环节是所有课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各个旅游本科院系会和各大企业合作,来学校进行宣讲和招聘,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而且工作形式丰富,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在中国,旅游本科院校对实践课程的重视往往少于其他国外的院校,时间安排得较为短暂,学生刚刚适应工作就要结束,影响技能的提高。为了强化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旅游本科院校必须加强对学院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相关课程的实验室:中餐和西餐的模拟实验室、酒店客房管理实验室、酒店前台操作台、导游模拟实验室等,为学生尽可能提供模拟实验的场所,提高学生基本技能;针对不同的课程进行分析,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导游业务课可采用现场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对导游知识的讲解、业务流程和服务的规定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和深刻的体会;必须注重校企合作,与优秀的旅游企业,例如高星级酒店、旅行社等,保持稳定和紧密的联系,建立学院的实习基地,可以为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管理技能的提升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平臺,一方面可以保证实习计划的完美实施,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一条途径;毕业实习是学生在大学四年中实践教学的关键步骤,但是往往很难把握毕业实习的时间安排。我们在课程安排上要完成大部分专业课的学习任务,必须规定在大学二年级和大学三年级上学期。每学期针对学生选择的课程进行实践,强制采用实践时间计入学分制、导师(学校+企业)制,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在实习期间,一周交一次学习报告,结束实践后根据整个工作期间的经历和感想,进行总结汇报,最后根据实践报告的效果和专业导师给予的评语决定分数。
4.构建复合型师资队伍,重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师资力量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办学的关键支撑,没有高学历高素质教师团队,很难培养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旅游管理专业对于教学教师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旅游管理专业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在相关行业还必须拥有实际的管理经验。针对现在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师结构,必须加强对教师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培育,既要重视教师理论研究的提高,又要注重在新形势、新条件下教师开拓、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采用双师型培养目标在实施中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首先,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来说,涉及导游、酒店管理、餐饮管理等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师,应该定期安排去旅游企业中实践能力学习,实时了解最新企业讯息;鼓励教师去旅游企业做兼职,对该行业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和学习,掌握该专业现有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可以在教学中加以补充,完善新知识,等等。其次,对于刚入职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不仅要对其进行专业的理论考核,还要对其进行实践能力考核,实践能力不行的老师,可选择不聘任;再次,学校可以从校外聘请一些具有旅游行业丰富经验的管理者或者专家,每个月开展一到两次的课外讲座,讲述实际的工作经验,让学生了解实际的工作任务并能胜任。
最后,学校需定期安排教师考核实践技能,邀请旅游企业资深人员作为考核小组成员,采取奖惩的方式等,进一步培养旅游专业教师对学习实践的兴趣。
5.积极开展创新实践项目
设立大学生创新教育实践项目。依托各学科、实验室设立大学生创新教育实践项目。由各学科、实验室提供科技创新的场所和环境,学校可以提供经费支持,鼓励各个专业、实验室吸收优秀的有能力的学生,组织开展活动,比如创青春、创业大赛等,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且锻炼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学校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本科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大地提高创新实践人才培养质量。
高等院校教师更注重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从不同视角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针对旅游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从培养角度来说,旅游行业对创新能力培养远远滞后于旅游产业的发展,高等院校在培养实践创新能力方面所具有的优势还不能充分发挥出来。我们需要不断完善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方式,才能发挥其真正的功能,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出复合型、专业型旅游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毛洪贲,殷德顺,郭娟,周爱花.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10(3):14.
[2]张要民.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3):135.
[3]叶鹏.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养的新途径[J].高教研究,2007(7):10.
[4]孙玉景.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