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尝试

2018-06-29侯延华

文教资料 2018年5期
关键词:文化育人综合素质高职院校

侯延华

摘 要: 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建设文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民办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为例,以“文化育人”为主线,强调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的引领教育作用,提出具体的创新做法,形成富有特色的“文化育人”的氛围和路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文化育人 综合素质

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国务院2014年19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3]。上级文件精神为高职校园文化活动及其实施路径指明了方向,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以“文化育人”为主线,结合国家形势、地区趋势、校企合作特色、学生特点进行不断创新,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着力发挥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引领作用、教育作用,经过近十二年的不懈努力,在校园文化保障体系、校园特色文化、校园品牌文化、校园社团文化、校企双主体文化融合等方面不断创新,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文化育人”的氛围和路径,使学生在掌握过硬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校园文化活动保障体系

为保证校园文化活动有序进行,促使其蓬勃发展,学院结合实际情况建设两个校园文化活动保障体系。

第一,“自上而下、校企关联”的体系。校园文化活动科学、有计划地开展,需有系统的方案、职责明确的单位、责任人员和层层落实的机制。以“创建品牌,增强认同感”为主导思想,形成校园文化建设“一线多面”基本体系。所谓“一线”即从院领导—学生处、团委职能部门—各系团总支—各班级团支部—学生,自上而下形成各级创作、实施团队。“多面”即与企业合作,根据不同企业文化制定活动内容和形式,通过学校企业的有效互动,将校园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打造如“联谊会”、“交流赛”等活动,企业员工、学生员工、在校学生共同参与。

第二,“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体系。“人人参与,人人受益”具体是指以校园文化活动手册为本,以德育考评为主,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1.严考核,设置德育学分,以遵纪守法、校园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助人为乐行为等作为考评内容,每学年进行统计,最终结果不仅与评优评先挂钩,而且成为毕业的必备条件之一。2.供条件。为社团在宿舍、教学楼设定活动区,让学生更好地参加活动提供场所。积极与兄弟院校联系,为学生提供校际交流机会。3.做汇报。在班级、系部、全院设立大、中、小汇报会,交流活动进展、实施细则、心得体会,营造全民参与活动的良好氛围。

二、形成核心价值观、国学相融合的特色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的建设,不能脱离社会,一定要把之放到时代主流的大背景下发展,这样校园文化才有活力,才能持久发展。因此,校园文化须紧跟时代脉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实践,在政治上引领坚持正确方向,在精神层次上引导追求崇高,在个人品质上引导识别真善美、价值追求上引导服务他人。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快餐文化的盛行,人们对五千年来的传统文化、传统美德逐渐淡忘。国学精粹可唤起学生民族自豪感,并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深入。

1.核心价值观紧扣不放。

开拓思路,创新形式,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各式活动中,实现从“灌输型”向“疏导型”、“经验型”向“科学型”、“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增强吸引力和渗透力。为实现预期目标,要做好“两关键”和“三个结合”。

“两关键”是校园文化追求的精神。一方面,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是校园文化不偏离方向的关键。即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另一方面,将道德教育融于活动是校园文化收到实效的关键。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都要包含在内。“两关键”学院在校园辩论赛、主题汇报、讲座、公益活动都有体现。颇具特色的是校园公益活动,学院在学校范围给各系部划分卫生责任区,倡导校园清洁人人有责,以“爱校”、“爱国”、“公德心”为主题进行教育,力求从小活动寻找高度和深度。五四会演“重温历史·梦承中华”,以歌曲、舞蹈、合唱、情景剧等形式展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革命征程,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灌输型”向“疏导型”的转变。

“三结合”是校园文化厚度的体现。首先是与国情相结合。根据国情,分析就业形势,开展职业就业培训,邀请企业老总、各行业创业人士、各行业劳模到校做报告,使学生提前感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其次是与校情相结合。学院实行工学结合专班以来,院校文化一直与之相结合做特色活动,如“工学专班原创剧”将在企业学生的成长体现得淋漓尽致。最后是与生情相结合。“95后”的大学生在受大众媒体影响更大,更具个性。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特点,校園文化活动加大对“吃苦耐劳、踏实肯干、以诚相待”等可贵品质的培养。目前,学院通过“工学专班之星”、“校园之星”、诚信评价系统等评优活动树立模范,传颂精神。

2.国粹校园文化常抓不怠。

国粹精华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下而形成的文化。正确引导大学生主动接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其有价值的部分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都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学院通过探索,形成国粹校园文化活动“四举措”。

第一,重温历史。学院连续几年举办经典美文朗诵大赛,“中国梦·我的梦”经典美文朗诵大赛,通过爱国篇、历史篇、抒情篇等多个篇章进行,有近两千名学生参与此次大赛,参与度广,影响面大。广大学生在朗诵中重温经典,铭记历史,传承精神,增强使命感,助力“中国梦”。

第二,与经典对话。学院每学期举行人文素养系列讲座,讲解各类人文知识,这已成为基础模式和常规形式,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其自豪感;积极探索将传统文化教育中加入时下热门元素,举行“共赏中秋月,共话中秋情”拉歌晚会,迎新年晚会、元宵猜灯谜等有趣的文艺活动,使学生参与进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开通了官方微博、微信、QQ群、论坛,与青年学生互动、交流,利用网络,针对学生热衷网络的特点,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务求多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在学校形成向经典致敬、向传统学习的氛围。

第三,与重大节日挂钩。《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指出:“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开发并利用好传统节日资源,有助于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更有助于学生道德规范教育实现生活化、大众化、行动化。每年的三月雷锋月、“五四”青年节、“七一”党的生日、“十一”国庆节、一二·九团日活动等各个重大节日都成为传统教育的重要契机。学院每年的雷锋精神专题教育实践月都会举办系列活动,如雷锋月系列活动之“身边的雷锋”街拍,连续成功举办四届“让爱传递·登云先行”爱心义卖,每届活动均筹得近万元善款,并捐献到农民工子弟学校,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第四,與时代共进。传统文化教育形式上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在传统文化与新知识、新事物层出不穷的现代文化、快餐文化争抢“地盘”中胜出,才能以全新姿态与极具个人想法的高职学生见面,才能真正起到教育作用,归其一点,传统文化教育的活动形式至关重要。

三、创建品牌校园文化

随着各大高校对校园文化建设愈加重视,校园活动日渐呈现出多元化态势,创建校园文化品牌,凸显特色已势在必行。校园文化的品牌,“实质上是要求我们通过一段时间的用心经营、提取、总结、凝练校园文化特色,再加以包装、宣传与推广,使其在全校师生心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文化品牌应体现大学精神、时代精神、专业特色,应体现传承与发展。经过几年努力,学院打造了四大品牌文化。

1.体现青春风貌的文化艺术节。

每年3月-6月,学院均会举办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包含科学、文学、艺术、传统文化等各类项目,已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品牌文化,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提高提供了重要平台。

2.融知识与灵魂的人文素养讲座。

为营造人文氛围,我院每周安排2场—4场的人文素养讲座,内容涵括中外历史文化、企业管理、法律知识、艺术鉴赏等方面,让学生感受人文、学习人文、宣扬人文、实践人文,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3.走进心灵的大型访谈节目《非常零距离》。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聆听他们的心声,促进他们成长,每学期推出两期《非常零距离》专题访谈。《非常零距离》宣传的是坚强、勇敢、奋斗的精神,以嘉宾访谈、互动、节目演绎等方式体现内涵。“我的学姐是老总”使学生对未来充满自信心;“老李和他的弟子兵”讲述了良好的班级班风是如何形成的;“因为感恩”通过学生干部和教师的故事诠释了感恩的意义。每一次访谈都触动心灵,使学生笑中带泪,引发他们陷入深思,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4.促进交流、体现成果的校内季刊《登云学工》

《登云学工》呼吁广大学生积极投稿,展现学生的风采风貌,讲述人生道理,刊登教师研究成果,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2011年创刊以来,目前已经刊发二十四期,每一期都在班级发放两本,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母校、认识社会、感悟人生。

四、发挥社团在校园文化的作用

高校内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已经成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对大学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社团活动不仅能增加学生的人文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启迪,更能促使学生明辨真伪是非,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了保障社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学院在繁荣社团的基础上,完善制度,重塑职能架构,形成社团文化。

1.繁荣社团,促进发展。

我院于2005年建校,目前学院已有24个社团,几乎每年都会新的社团成立。当然成立社团前,会充分研究可行性,并积极与学院相关部门沟通。如,2014年成立的武术社、心理协会团委在参考兄弟院校社团建设前提下,与保卫处、心理中心沟通,请求专业指导,促进新生社团蓬勃发展。

2.重塑职能架构,严格制度。

根据实际,学院成立了学生社团联合会,作为职能部门管理学生社团,在学校与社团之间架起一架高速桥梁。社团联合会制定的相关办法、章程,为各学生社团的和谐高速发展提供了职能保障。每个学期的社团活动,坚持有计划、有课程、有比赛、有汇报的“四有”要求;严格制度,进出社团坚持有记录、有原因、有分析、有总结的“四有”规范。

3.配备指导教师,落实指导。

指导教师的参与度起着重要作用对社团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根据社团特色,邀请相关教师,对社团管理、社团活动、社团发展作具体指导,教师的指导对社团走向高品质有决定性的作用。我院品牌社团青年志愿者协会由团委老师指导,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场所都做了明确的指引,使青协在校外校内都获得较高的美誉度,融教育意义于一体的公益活动吸引大批社员。

4.突破活动形式,务实创新。

由社联牵头每年进行两次社团汇报演出和社团汇报展作为常规活动进行传承;校园社团快闪,以新颖的形式拉进学生,展现社团魅力;鼓励社团走出校园,与兄弟院校交流、比赛促进提升,参与各类比赛,并设置奖励政策,学院多个社团参加市各类比赛均获得好成绩。

5.创建品牌社团,引领风尚。

学校着力打造扶持品牌社团,在社团内形成争做品牌、争先创优的良性竞争局面。学院的青年志愿者协会、街舞社、跆拳道社是较为突出的社团,其中青年志愿者协会多次参加市大型活动,学生得到充分锻炼且体会到服务他人的意义和乐趣。

五、構建校企双主体文化形式

工学专班是学院办学特色,在这一独特办学模式下,校园文化须符合与企业合作共建。学院针对工学专班与企业共同推出一系列特色的活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激发学生感悟校企文化,引导学生热爱双重身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校园文化活动要有前瞻性。

重视实践前准备工作,学校通过报告会、培训班、宣讲等形式,对即将投身企业的学生做好充分的培训教育工作,在企业制度、职前教育、心理调适、企业文化等方面,以座谈会、讲座、演出等多种形式展开培训,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逐步适应企业环境。

2.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灵活度。

学生下企后心理适应、角色转变,对企业文化的接纳是一个动态过程,基本素质培育、专业对口技能训练、综合职业技能培养三个学生成长的阶段对校园文化活动要求不尽相同。因此,根据学生的变化,应不同的阶段的需求开展不同的文化活动。初入企业,学生会表现出茫然、不适应,学院选派辅导员、参加工作的优秀毕业生、有经验的学长跟学生在企业开座谈会;学生适应企业后,学校与企业合作举行“诗文朗诵”、“卡拉OK大赛”、“知识竞赛”等活动,以丰富学生文化知生活,感受校企温暖。在学生三阶段往返企业期间,学院组织团学干部培训班,使班干部进一步认识管理的艺术,协调学校、企业、学生之间的关系,实现学生自管自育。同时,适时举行校园、企业专业技能比赛,使学生明白只有勤于实践,才能真正成才。在实习后期,为预防学生出现职业倦怠,文化活动侧重于用鼓励教育,举办类似于“我是员工,我能行”工学专班原创剧大赛,表现在企业工作实习生活情况、学习收获,积极态度。通过多阶段的文化活动,达到解决学生思想困顿、丰富学生文化生活的目的。

3.加大宣传的深度和广度。

专班精神倡导的是吃苦耐劳、坚守岗位、积极实践,因此进一步宣传专班内涵,提升意义非常重要。学院联合多家企业,使校企各类宣传阵地高效运转,在企业内部刊物、学校校报、校园网站、《登云学工》杂志上刊登工学专班学生学习、生活、活动情况,以优秀学生心得感悟和教师总结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归属感,在全院掀起吃苦耐劳、坚守岗位的良好风气。此外,学校为每个班级举办的专班座谈会,系部领导、部门代表、班级辅导员都会出席。座谈会着重分享收获、提出建议、提炼成果,这些均对促进工学专班特色文化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N].人民日报,2017-10-19(2).

[2]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14〕16号.

[3]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

猜你喜欢

文化育人综合素质高职院校
基于“文化育人”的校服研发与品牌建设
技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