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文化引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探索

2018-06-29刘晓燕

文教资料 2018年5期
关键词:创业教育文化

刘晓燕

摘 要: 创业教育是惠及全体学生的理念教育与精神教育,文化赋予创业教育内涵、精神、活力和价值,本文提出了找寻文化借力点,贯彻国家的文化产业政策;设定文化基本点,提高创业认知性;认清文化着力点,提高创业教育实践性;确立文化支撑点,提高创业教育反馈性等途径,促使高职院校文化的DNA深植于创业教育之中。

关键词: 文化 创业教育 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创业教育是惠及全体学生的理念教育与精神教育,其内涵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是这样界定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文化赋予创业教育文化内涵、文化精神、文化活力和文化价值,所以文化的DNA一定要深植于创业教育之中。以创业文化引领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提升创业教育质量和实效势在必行的路径选择。

一、“文化+创业”的内涵和价值

1.文化。

文化是一种内在精神的既有,是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校园文化是随着学校的出现而产生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多形态、多层面的文化现象,对学校所有成员具有现实影响和潜在影响,包括价值观念、理想信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感、传统风气等。

2.创业。

创业是发现和寻找机会,并创造出新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创业特点主要包括创业是创造的一种过程,必须贡献出极大的努力,付出极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创业过程中承担一定的风险,并获得相应的回报。

3.文化+创业。

“文化+创业”是在文化的引领之下唤起大学生的创业欲望、创业需求及创业的自觉性,使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不断增强、知识体系不断完善,并愿意自觉地投身于创业之中。将文化贯穿于创业之中,所形成的创业文化是贯穿于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整个体系中的,并渗透到校风、学风、教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多种隐性教育之中。

二、高职院校创业文化的培育

1.创业文化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高职大学生创业意愿的调查,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占5.1%,其中能投身创业的不足1%。造成高职大学生创业意愿低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创业文化的缺乏。虽然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创业文化的引领作用,但是创业文化的培育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导向性不强。创业文化的导向不明确,主要表现在创业教育的定位不明确,无论创业教育开展得多深入、多普及,投身创业学生的人数是远远少于选择就业的学生,所以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导向不是让全体学生都投入创业,而是让学生在创业实践中具备创新精神,这种创新精神对学生职业胜任力的提高具有直接的影响。二是凝聚性不强。凝聚性的产生源于全体师生有统一的目标,创业教育不是一个学科,也不是一个专业,它涵盖的面很广,教育教学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很多教师认为只要让学生学好专业就行了,以后学生还要靠专业技能立足社会,也有部分学生认为自己不创业,学习创业相关知识没有必要,这就导致创业文化在统一师生意见共识上很难一致,凝聚性不强。三是特色不鲜明。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和产业园区等是具有中国特色创新创业载体,也反映了其特色的创业文化。目前高职院校并没有形成特有的创业文化,文化是不可移植、不可复制的,必须有特定的土壤才能培育出独特的文化,这是高职院校在创业文化培育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高职院校创业文化的培育。

一是注重顶层设计。创业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不是某个部门的工作,要把创业文化纳入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之中,树立文化建设的系统观念。在学校层面成立领导小组,形成党政工团协同配合、齐抓共建的创业文化建设联动机制,将文化建设融入单位各项工作中,创新工作举措,提高工作效率,扎实推进各项建设内容。通过校院联动、部门联动和师生联动,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校为主要推动力的共建局面。二是加大创业的宣传力度。一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结合开展宣传。可依托就业网、校园网、校园电视台、报刊、互联网、校园广播等开展線上线下宣传,营造创业文化氛围,让学生了解创业政策。二是开展创业典型人物和榜样的宣传。榜样的激励作用,会使创业文化更加形象化、具体化,让大学生意识到创业成功并不是难以实现的目标,更能让大学生产生对创业的认同度,让创业意识深入并激发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情。三是注重协同融入。让创业文化融入教学之中,创业文化建设不是孤立存在的,在专业的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可引导学生们依托专业背景组建自己的创业团队,共同探讨创业的构思和创业的想法,探索创业方向。让创业文化融于实践之中,通过创业类社团组织的活动、创业类大赛等创业实践让学生们体味创业文化,在创业文化的感召之下,吸引更多学生关注创业,发挥辐射效应。四是加大保障投入力度。高职院校要加大机构、人员、经费等的投入,对具有创业意识及尝试进行创业活动的大学生给予肯定,并采取可行性措施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物质和制度保障,解决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和困难,如提供专门的创业孵化场所、创业政策指导等。同时也要推进制度创新,建立激励制度、奖励制度,对投身创业的学生和参与创业指导的教师进行奖励、支持及资助。

三、文化引领下创业教育的路径

1.找寻文化借力点,贯彻国家的文化产业政策。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高职院校要抓住这一契机,发挥文化强大的创新引力和辐射力,正确积极引入各类社会资本和要素,为学生提供咨询辅导、项目孵化、场地支持、成果转化等全要素服务,帮助解决工商税务登记、知识产权、财务管理等实际问题,多渠道助力学生创业。

2.设定文化基本点,提高创业认知性。

一是开展创业讲坛活动。如“优秀校友报告会”、“企业大咖进校园”等普及性创业意识培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创业,鼓励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勇敢创业,强化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感性认识,为创业培训课程的开展做好铺垫。二是要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创业课程体系。在开设《创业基础》等必修课的同时,开设《公益创业》、《创业法律基础》、《商业模式创新》等相关创业选修课,保障大学生全面系统地获取相关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在课程设置中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创业和专业之间的相互渗透,提高创业教育针对性。三是开展“创业交流沙龙”、“企业参访”等实践课程,把勇于创业的学生聚集在一起,让大家相互勉励、共同进步,同时为想创业的同学和想寻找人力资源的创业团队提供交流平台,引导学生进行创业的探究型学习、创新型实践。

3.认清文化着力点,提高创业教育实践性。

一是开展创业模拟。通过参与式的实训方法和实践进行体验式学习,围绕学生的需求和行动展开,通过能力素质训练、团队管理训练、资金管理训练、资源管理训练和精力管理训练,从创业的实际出发,多维度、全方位地进行创业模拟,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综合技能。二是进行实战演练。通过创业复盘实现针对大学生创业准备的全流程体验式、互动式的演练。把企业从创业想法到创办实体,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过程进行实战演练,通过对基本企业周期、供给需求、应对多元化市场等活动的演练、回顾、讨论、思考,把创业过程较全面、客观地呈现出来。三是开展创业情商训练,处事不乱、直觉判断、自我规范、自我激励、换位思考及人脉积累是创业者需要具备的六大情商,通过创业情商训练提高学生对困难和挫折的预见能力,构建良好的心理品质,提升创业者的素质。

4.确立文化支撑点,提高创业教育反饋性。

一是搭建创业竞赛平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创新创业竞赛;鼓励高年级学生和低年级学生组建学习小组,以老带新,共同提高;在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之中,要求跨年级、跨专业进行组队,形成优势互补,使学生乐于创新、勇于创新、敢于创新。二是搭建创业孵化平台,整合学校的专业优势,确定重点培育和孵化方向,为大学生开展经营场地、政策指导、资金申请、咨询策划等多类创业服务。将师生的创新创意项目转化为创业项目,成立企业,紧密结合“供给侧改革”催生“小而专、小而精”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创业企业。

四、结语

文化能够赋予创业教育文化内涵、文化精神、文化活力和文化价值,所以找寻文化借力点,贯彻国家的文化产业政策;设定文化基本点,提高创业认知性;认清文化着力点,提高创业教育实践性;确立文化支撑点,提高创业教育反馈性,使文化的DNA深植于创业教育之中。

参考文献:

[1]谢列卫.行知文化引领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9).

[2]黄滨.“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校园创业文化建设[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5(12).

[3]王蓉.创客文化引领下的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9).

猜你喜欢

创业教育文化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