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浸润式思想政治教育环体的构建路径探究

2018-06-29斯涵妮

文教资料 2018年5期
关键词:儒家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斯涵妮

摘 要: 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代表,其中包含的诸多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借鉴意义。构建浸润式教育环体是思想政治教育传承儒家文化的一种表现。浸润式教育环体依靠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相互补充配合,协同一致,双向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环体 儒家文化 浸润式

环境对人的影响极为深远,古有孟母三迁、染丝之变,正意为如此。作为外因,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内外因统一于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实践活动中”[1]。因此,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儒家文化的借鉴,可构建和谐有利的教育环体。

一、思想政治教育借鉴儒家文化的必要性

儒家文化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积淀,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是由教育主体对教育客体施加影响使其形成特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儒家文化的“德性”特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属性是两者“融合”的纽带[2],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借鉴儒家文化的必要所在。

(一)儒家文化本身具备传承价值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文化,始于孔子创立儒家学派,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学说便在历史舞台中占据重要地位。“德性”是儒家文化的特质,其整体思想精髓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目标十分吻合,具有传承价值。

凝聚经典的教育理念。儒家的教育理念,重视经典的人文教养,将君子树为学习的模范,以德行优于知识,突出“学”和自我的主动性在教育过程中的意义,着眼于把人变成全面发展的高尚的人[3]。儒家注重道德教化,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理念不谋而合。德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为培养人的健全人格与道德品质,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借助儒家文化的“德性”。

蕴藏丰富的教育内容。儒家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庞大的资源库,诸多代表性思想体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治国之道。孟子的“四端说”与董仲舒的“五常说”将仁义礼智信列为修身之道的重要内容,这同样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标。而儒家所倡导的“义”则是义利观教育的天然素材,更是当下物欲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学习对象。“仁爱”、“孝悌”、“忠恕”、“中庸”等,均是值得现代教育纳入道德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传统智慧。

包含有效的教育方法。不少儒家文化中的教学方法至今仍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学记》中记载颇多。“君子之教,喻也”,主张启发式教学;还提出了“教学相长”、“藏息相辅”、“长善救失”等许多教育方法。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进行不同的教育,强调教育的个性和针对性。“言传身教”和“知行合一”的方法同样值得现代教育反思和学习。

(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借鉴儒家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处于文化环境中,并借助文化载体对受教者进行教育和启迪,其政治性和理论性离不开文化根基的滋养。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借鉴儒家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当今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中心成为新的关注点,要求在意识形态和政治特色的基础上兼顾人文导向。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理论,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实现解决社会矛盾与冲突的意识形态性、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学术性、关注生活世界的人文关怀性的有机统一[4]。面向生活型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的新诉求,抓住思想文化这一血缘根脉,方能更加贴近教育对象,面向生活。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不可磨灭的文化属性,这一属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社会乃至未来持续发展的一种动力。扎根于文化的沃土中,思想政治教育可葆旺盛的生命力。儒家文化经过历史的沉淀深入人心,代代传承,是融于现代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无形规范,也是人们思想观念里潜藏的共识。因此,借助儒家文化这股无形的力量,能够利用人们的文化归属感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一种情感基础。既是时代激荡中巩固意识形态的必然选择,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天然之路。

二、浸润式教育环体借鉴儒家文化的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借鉴儒家文化有其必要性,如何实现则需要将目光放至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探寻。教育环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之一,浸润式教育环体则更突出其潜移默化的效果,具有独特的价值。

(一)浸润式教育环体的特征

人的一切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都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是由人的内在转化及外在制约双向作用的完整系统。教育环体称为教育环境,指对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产生影响的一切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总和[5]。由此可见,教育环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浸润式意为润物细无声的形式,通过潜移默化的手段达到理想的效果,是一种日益兴起的教学理念与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浸润式教育环体,除了具备浸润式的渗透性与渐进性外,还应该符合人本性,以教育客体为中心,关注教育客体在得到思想政治教育后取得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认同與坚持。因此,该种环体不是某些零散的特定教学情境片段,而是融合于教育客体生活方方面面的无形氛围。因此,浸润式教育环体是在教育客体成长生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自然或社会条件的总和,由家庭、学校、社会等若干环节组成。

(二)构建浸润式教育环体借鉴儒家文化的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传承儒家文化的途径是多元化的,其中教育环体则是一个复杂的因素,它隐性的特点容易被思想政治工作者忽略。但因这种特性正与儒家文化的“根性”契合,故难以言喻又影响甚大。

首先,提供有力的背景支持。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儒家文化,其运行均是处于一个大环境之中。思想政治教育对儒家文化的借鉴,离不开和谐的环境,而儒家文化本就蕴藏在社会环境之中。浸润式教育环体强调一体化而非片段式,在这样的环境当中能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儒家文化的顺利借鉴。

其次,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思想政治教育借鉴儒家文化,归根结底需要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共同努力。构建浸润式教育环体,从小家到大家均形成优秀儒家文化气质的氛围,熏陶教育主体和客体,促使教育主体意识到借鉴儒家文化的重要性,投入新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教育效果。这种影响经久不衰,实现了长远目标。

最后,形成完整的资源体系。儒家文化是由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组合而成的,依托于不同的载体,广博宏大。浸润式教育环体的构建有利于囊括整合各个类型的儒家文化资源,融合一体,共同保护,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支持。

三、借鉴儒家文化的浸润式教育环体构建路径

浸润式教育环体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子环境,其中主要强调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相互配合。家庭、学校和社会在个体道德品质培养上担负着不同的功能,又相互促进,共同助力社会道德的发展。构建浸润式的教育环体,必须兼顾三个层次,利用不同的方式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原则下,将儒家文化的厚重底蕴与思想精华融入家国发展中。

(一)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是人们接触最早的教育,在广义的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對人的一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会受到家庭物质条件的规约和家庭精神文化氛围的熏染,因此,家庭环境对一个人品德与性格的形成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显著作用。

良好的家庭环境是浸润式教育环体的基础,家庭环境往往取决于家庭精神文化氛围。因此,推行家风建设,关注家庭道德品质、文明习惯培养,重拾传统儒家文化中的优秀“家文化”与“孝文化”,在家庭单位中形成和谐的儒家文化风气,是构建浸润式教育环体的第一步。这首先要求家庭成员必须重视家庭环境的维护,同时乡村、街道等基层部门也应加强宣传引导,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善于利用宣传墙、宣传窗等社区传播方式,让儒家文化真正走入各个家庭。

(二)学校环境

学校环境是浸润式教育环体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学校环境直接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在人的一生中,儿童青少年时期是最适宜接受教育的时期,所以学校教育对人的思想道德形成更具指导性,是其他环境不能比拟的。学校教育有利于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向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必须优化学校环境,营造浓厚的有儒家特色的校园文化。选编儒家文化内容纳入校本课程,例如利用儒家文化加强心理教育和道德教育,把握课堂这一主阵地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和人文修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儒家思想文化的演讲比赛、辩论赛、学术讲座等,成立传承儒家思想的社团组织,建设宣传儒家文化的校园公众号等。同时,注重无形的精神文化和有形的物质文化的结合,营造高尚健康且极具教育力量的儒家人文环境[6],可以让校园内的建筑、宣传栏等都成为儒家思想文化的载体,例如在校园内树立儒家名人的雕塑,选取儒家经典名言作为宣传标语、校训等,达到潜移默化的熏陶目的。

(三)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道德形成和行为活动方式起着重要作用,无论是家庭环境还是校园环境均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利用优秀的儒家文化精髓创造和谐向上的社会环境,有利于推进国民思想道德建设,为国家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保障。

利用优秀儒家文化推行核心价值观。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需要宏观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社会环境的建设影响巨大。二十四个字虽然简短,但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延伸意义。因此,在推行核心价值观时运用儒家文化的先进思想与名人名言进行阐释拓展,深化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同时也做到了继承优秀儒家文化,有利于儒家文化以新的面貌纳入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建设。

发挥大众传媒的广泛影响。网络大数据时代,大众传媒的传播力量不容小觑。人们通过大众传媒可以接触到各式各样的信息,同时大众传媒所传播的信息也会形成一种舆论导向,人们在这种舆论导向中不知不觉地接受这些信息,从而对人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产生影响。建设社会环境必须把握大众传媒这一平台。抓住电视电影、电台、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介,同时关注时下新兴媒体如微信、微博等,做好全方位的渗透。

注重儒家文化遗产的保护。思想政治教育对儒家文化的传承,光凭思想精神建设是单薄的。儒家文化遗产是现存的儒家文化结晶,极具开发价值。譬如名人纪念堂和博物馆等,不仅可供人们平时游览参观,在生活中感受文化熏陶,还可设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体验基地,将思想教育和社会实践结合在一起,让受教育者全方位地感触真实的儒家文化。另外,推行儒家传统节日与风俗,推动形成全社会的保护意识,更能够保证这一优秀文化不受时间的磨蚀,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发光发热。

总之,在人的品德发展中,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缺一不可。这三个方面互相补充、彼此配合、协同一致,方能构建起浸润式教育环体,共同创造有利于儒家文化传承、道德全面发展的外部环境,使得儒家文化的魅力得以长远持久地留存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参考文献:

[1]张耀灿,刘伟.论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J].江汉论坛,2006(5):54-57.

[2]贾效明.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论[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6.

[3]陈来.论儒家教育思想的基本理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198-205.

[4]孙迎光.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种形态[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8(02):24-27+89.

[5]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6.

[6]伍接朝,丁丹,谈传生.成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新探——基于对儒家思想传承的视角[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03):132-135.

猜你喜欢

儒家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二)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一)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国儒家文化视角下的跆拳道运动
《白鹿原》中朱先生形象的儒家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