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筷子文化之探讨
2018-06-29王国英闻德芸肖展
王国英 闻德芸 肖展
摘 要: 筷子是中华文明的产物,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使用历史。在同属东亚文化圈的日本和韩国,筷子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进餐工具。筷子超越了其工具性,承载着强大的文化价值,是自然环境、饮食文化的重要体现,已然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符号。日韩的用箸习俗虽源于中国,但因长期的历史演变、地域自然特征、饮食习惯等因素,两国筷子在外观、功用、礼仪、文化内涵方面存在相异之处。在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的今天,正确认识两国的筷子文化,对顺利开展跨文化交际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日韩 筷子 礼仪 文化
一.筷子的起源及传播
筷子古称“箸”。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用箸的民族,至少有三千年历史。筷子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一日三餐朝夕相伴的筷子已超越了它的功用性,升格为重要的文化载体。
考古资料表明,筷子的出现,匕箸并用可追溯至距今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匕为扁平长条形,类似于餐勺。这与华夏民族的农耕文化和粒食、羹食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墨子·天志》称华夏:“四海之内,粒食之民。”《周书》载:“黄帝始蒸谷为饭,煮谷为粥。”蒸煮黍、谷、稻用匕吃,而汤里的菜肉,手抓太烫,以匕舀取又不方便,于是借助树枝、木棒将其从滚烫的汤里捞出来。烤食物时同样借助树枝翻烤、夹取食物。这些树枝、木棒就是箸的原始雏形。箸始见于典籍,是在《韩非子·喻老》里:“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箸”自明代始称“快”。明代陆容的《菽园杂记》记载,“箸”与“住”、“蛀”谐音,这对以打渔为生的江南船民来说有不吉之意,故改称“快”。因南方多竹,“快子”多为竹子制成,人们就给“快”加了“竹”字头。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箸从竹声”也验证了此事实。“筷子”吉利又朗朗上口,遂流传开来。
随着各国间的交流,筷子逐渐传入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周边国家并使用至今。筷子的传入改变了这些国家的手食传统。据《三国志·魏志·倭人传》记载,倭人“食饮用笾豆,手食”,说明3世纪时日本尚无箸。公元607年圣德太子派小野妹子一行遣隋使出使隋朝,在酒宴上初见银箸等餐具。608年使团回日本,隋朝派袁世清使团陪同前往。使团带回了隋朝的箸献给圣德天子,并向他描述隋朝宫宴,建议用箸及以中国礼仪款待使者,圣德太子欣然采纳。这是日本朝廷第一次用箸,袁世清使团见证了日本从“手食”向“箸食”的转变。因此筷子的传入被日本学者称为“日本人的生活革命”。至今年代最久远的箸是从板葺宫遗迹出土的箸,据考古推定约为公元645年。自传入至今日本沿用“箸”这一名称。
筷子传入韩国的具体时间尚无定论,通常认为商纣灭亡时由遗臣箕子带领子民迁往朝鲜半岛时带去的。目前韩国公认出土最早的筷子是公州武宁王陵出土的铜箸。据考古发现,咸镜北道罗津贝冢出土的骨勺据考证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末期、青铜器时代早期,是现今朝鲜半岛出土的最古老的勺子,远早于筷子的出现。从三国时代起至今韩国延续了匙箸并用的进食传统。这与韩国人“饭+汤+菜”的饮食结构是分不开的。韩语中筷子的名称是借用汉字“箸”变化而来的(● 箸与表示细长状的‘● ● 组合而成),可见日韩两国筷子的名称均源于中国筷子的古称“箸”。
二、日韩筷子的外观与功能
筷子由小小的两根木棒组成,简易轻巧却功能强大。日韩两国的用箸习俗皆源于中国,但因自然环境特征、饮食文化相异,两国筷子在材质、形态、功能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日本箸素朴,但设计极为考究,多纹理清晰的竹、杉、桧、瑞木、紫檀,也有象牙箸、漆箸。形状多为稍短、尖头粗尾的圆锥形。日本人就餐采取“一人一食”的分餐制,不需要长距离夹菜,因此日本筷子较中国的短。日本是四面环海的岛国,海产品丰富,日本人喜食海产品。箸头尖细便于剔刺拨壳,这一造型适应了日本人的饮食结构。日本箸种类繁多,按形状、功能、使用者不同都有明确的划分。
韩国筷子纤细扁平,长度介于中国和日本箸之间,多金属材质,这些特点都适应了韩国人的饮食习惯。最具代表性的韩国料理有泡菜、烤肉和大醬,金属制、扁平的筷子更容易撕开泡菜。烤肉时用竹木筷易烤焦,而金属筷耐高温。韩国料理多用大酱、酱油、辣椒酱、辣椒面等染透力强的调味品,竹木筷用久会被染色,酱味也会渗透进筷子里,金属筷抗染、卫生、易清洗。朝鲜半岛金属矿藏丰富,冶炼工艺先进,故金属筷被普遍使用。在古代韩国筷子的材质体现了鲜明的尊卑观念和等级意识。如王室使用银筷彰显身份地位。两班贵族使用黄铜筷,平民用竹木筷或铁质筷。如今韩国筷子多为不锈钢材质。韩国是筷箸文化圈中迄今为止唯一使用金属筷的国家。从三国时代起至今韩国延续了匙箸并用的进食传统,但匙箸分工明确,勺子用来吃饭、喝汤,筷子用来夹菜。这点区别于中国和日本,韩国饮食以汤为主,因此勺子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下面将日韩两国筷子的形态、材质和功能总结如下:
三、日韩用筷礼仪与禁忌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在经济、宗教信仰、文化等社会因素影响下日韩两国各自形成了约定俗成的用筷礼仪,握箸、用箸及摆放等都有诸多讲究,这些都是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双筷子就能反映一个民族的礼仪和文化积淀。用筷礼仪禁忌多关乎卫生、礼貌谦让,说明两国人民非常重视饮食礼仪和用餐的仪式感。
1.日本用箸礼仪与禁忌
从箸的摆放到使用,日本人特别讲究其中的规矩。用餐时筷子要并拢、尖端朝左横放于箸袋或箸置き(筷枕)上。日本传统的“和食”进餐方式是自始至终,包括喝汤都只用筷子。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专筷,不能随便乱用,从食器里取食要用公筷“取箸”。晚辈或下级要等长辈或上级用餐结束才能把筷子横放于餐具上,结束前可将筷子放于筷枕上。将筷子横放在餐具上代表用餐完毕。
日本人用箸有以下禁忌:一忌握箸,筷子握手里,端起碗吃饭;二忌刺箸,即以筷代叉,叉菜进食;三忌泪箸,用筷子夹菜时汤汁像泪水一样滴在菜盘或餐桌上;四忌吮箸,就餐时当众舔食粘在筷子上的饭菜;五忌叩箸,用筷子敲打碗盘,被视为乞丐行为;六忌指箸,拿筷子指向其他人;七忌迷箸,不知道吃哪个菜好,举着筷子犹豫不决,仿佛在挑拣;八忌移箸,拿着筷子光吃菜,不吃饭,是不礼貌的行为;九忌舔箸,吃饭时将箸的一端含嘴里嘬,发出声响;十忌寄箸,用筷子拨动菜盘;十一忌杨枝箸,把筷子当牙签剔牙;十二忌立箸,把筷子插在饭碗中,是祭祀逝者的供奉行为;十三忌直箸,有公筷不用,直接用自己的筷子夹取食物,这是不卫生的行为;十四忌箸渡,用自己的筷子夹取他人筷子上的食物,因为这一动作让人联想到在日本佛教式葬礼中,死者火化后由两人用筷子同时拾取遗骨,是很不吉利的举动,是日本人用箸之大忌;十五忌洗箸,在汤汁中洗涮筷子。由此可看出日本对用箸礼仪和方法极为讲究。
2.韩国用筷礼仪与禁忌
通常勺筷作为一套餐具出现在韩国人的每顿饭中。勺筷并拢,尖端朝上,竖直放于汤碗和饭碗的右侧。吃饭时碗不可端在手里,只能放在桌上用勺舀着吃。筷子只负责夹菜,吃饭、喝汤必须用勺子。如果用筷子夹取汤饭,就会被视为不懂规矩。用餐前要说“我会好好享用的”,用餐完毕放下勺筷要说“我吃得很好”,表达对饭菜的赞赏和对主人的感恩。用餐结束,勺筷要放在最初的位置上。
韩国虽不像日本那样对用筷有极为严格的禁忌,但需忌讳以下十点:一忌将筷子插在碗里,客人来家里吃饭时,主人将筷子插在碗里,表示对客人不尊敬;客人将筷子插在碗中,表示主人招待不周;二忌折断筷子,韩国人认为折断筷子,当天一定有不好的事发生;三忌摆放不齐;四忌不尊重长辈,与长辈一起用餐时,须等长辈动筷后晚辈才可动筷,不可取长辈未取过的食物。就餐结束后,长辈放下勺筷晚辈才可放下;五忌勺筷同时抓在手里;六忌把勺筷搭放在碗上;七忌勺筷与碗碰撞发出声响;八忌用勺筷翻找饭菜;九忌端起碗吃饭或喝汤,中国和日本允许端起碗吃饭;十忌用筷子夹米饭吃,被认为是失礼行为。
四、日韩筷子的文化内涵
筷子虽是司空见惯的进食工具,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筷子是一种民俗文化符号,用在婚庆嫁娶上象征新人成双成对,永不分离,以及“快生贵子”的愿望。筷子还被当作连接生死、凡人与神灵之间的媒介。因此也有了三长两短、当众上香、落地惊神等禁忌。筷子还象征许多优秀的精神品格,如正直、宁折不屈、团结精神、百味先尝的奉献精神及“和为贵”思想。而且筷子蕴藏着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那么源于中国的筷子在日韩两国又承载着怎样的文化价值呢?
1.日本箸文化内涵
日本箸在长期使用中适应大和民族的风土人情、饮食结构,不仅外观上有所改变,而且受当地民族信仰、价值观等的影响,逐渐融入日式的礼仪和文化习俗。
(1)箸与民间信仰
日本特有的民族信仰—神道认为神与人、自然和谐一体,其中的“产灵”观念认为食物是大自然和神灵的馈赠。几千年来日本人正是基于这一思想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在日语中“箸”训读与“桥”同音(はし),这绝非偶然。它说明了日本人视箸如桥梁,把箸视为“连接食物与口、人与神、生与死的媒介”。日本人怀着对食物的感恩、对神灵的敬畏用餐,动筷前会双手合十说“领受了,谢谢款待”,用完餐放下筷子说“蒙赐盛馔”,感谢神灵恩赐的食材。
日本人在迎接神灵的祭祀活动时,最重要的一个仪式是向诸神供奉神馔的“神人共食”仪礼。仪式开始首先供奉御箸,供神祇享用神馔。在神事、婚礼、葬祭活动中使用的箸叫“两口箸”,中间粗两头细,一头是神用的,一头是人用的,寓意“神人共食”。箸在这里已超越了食器的功用,升格成一种祭器,通过箸达到人神相通。
(2)人生之箸
日本有“生于箸,死于箸”的说法。新生儿出生后百日要举行“箸初め”(初次用箸)仪式,摆上一个可爱的小碗和一双白木箸,材质一般是柳木或杉木,长20cm。向神灵供奉红豆饭和一条完整的鲷鱼,还要去神社参拜,神社会送给婴儿“初食箸”,祈求孩子一生受神灵护佑,衣食无忧。孩子入学、就业时送箸表示庆贺,老人花甲、古稀、喜寿等寿辰时赠送桑木箸祝寿。桑木箸象征延年益寿,故称“长寿箸”。正月和婚嫁的喜庆场合使用称为“喜箸”的白木箸,大都以柳木制成。柳木洁白坚韧,被认为具有驱邪和洁净的功效。农村在播种、插秧、收获、生日或婚嫁的喜宴上都要换上新筷子,以表感恩、愉悦之情。
日本人在临终前,由子女用缠有脱脂棉球的箸沾上水擦拭死者的双唇,让死者享用人间最后一滴水。可以说,日本人是伴随着箸结束一生的。火葬时日本有拾遗骨的风俗。两人用竹、木筷各一根组成双箸共拾遗骨放进骨灰罐里,称为“箸渡”。因为日本习俗认为箸是逝者通往“彼岸”的桥梁。
从出生到墓地,箸始终与日本人的生命紧密相连,成为富足、健康、长寿的象征符号,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及对生命的体悟,因此“箸”在日本被称为“生命之杖”。
(3)清净思想
日本用箸禁忌之一“直箸”,说的是必须用“取箸(即公筷)”,将菜夹到自己盘里,再用自己的筷子吃。公筷的使用源于日本神道的污秽观念和清净思想。日本人喜欢用“割箸”的原因大抵在于此。割箸的发明来自于对箸用过一次之后人的灵魂就依附在上面的迷信。在古代,日本人外出都会带上自己的筷子,因为就餐时无法忍受用别人用过的筷子。日本人有碗筷是个人专用的意识,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专属的碗筷。
(4)箸节
1974年,著有《箸之书》的日本学者本田总一郎提议将每年的8月4日定为“箸节”,以感谢箸一日三餐为人们服务,并弘扬箸文化。第二年这个提议得到了积极响应。此后每年这一天,东京千代田区永田町的目枝神社、奈良吉野杉箸神社等都举行箸的感谢祭,最后有个庄严的仪式,即焚烧成千上万双使用过的筷子祭祀已被砍伐的森林。德岛的箸藏寺举行箸供养仪式。
过去有“看用箸,就知其父母”的说法。日本人把如何持箸、用箸看成一个人的涵养。用箸规范,合乎礼仪,会给人留下优雅、有修养的印象。日本人开设有许多专门学习用箸的“箸育”“箸规”教室。甚至有公司新职员培训的一个环节是学习如何“用箸”。日本人之所以重视箸的使用,显示出日本人对箸文化的自豪之情。
2.韩国勺筷的文化内涵
韩国筷子虽从中国传入,但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其外观、材质、使用等都进行了本土化改良,融入了韩国独有的文化特性。
(1)长幼有序观念
韩国是相当注重传统礼节的国家,从餐桌礼仪和禁忌中可以看出來。长幼有序,尊敬长辈,与长辈一起用餐时,饭和汤先递给长辈,待长辈动筷后才可动筷。用餐完毕晚辈要等长辈先放下勺筷才能放下自己的,不能早于长辈离桌。
(2)勺筷与周岁、婚俗、祭祀活动
孩子满周岁时为其准备一套儿童专用勺筷。子女结婚时父母为新郎新娘置备一套勺筷、碗、碟等餐具,勺筷放在手工刺绣的精美勺筷袋里,上面绣有“十长生(由日、云、山、水、石、鹿、鹤、龟、松、不老草十种象征长生长寿的物象组合成的吉祥纹样。)”、牡丹、兰草、鸳鸯等图案,表达福寿康宁的美好期冀。中秋节、春节等重大节日给祖先上坟时,供奉茶酒饭菜的同时还要摆上勺筷。人们相信这样能让逝去的祖先享用到食物,以此表达哀悼和怀念。韩语中有句惯用语“放下勺筷”,是委婉表达“死亡”的说法。
(3)经济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银勺筷是权贵富裕的象征。古时为证明自己是上流阶层,当作身份证一样随身携带银勺筷。因此,韩语中用“含着银勺出生”比喻贵族子弟。最近韩国网络上流行一套新“理论”——出身决定命运的“勺子阶级论”,按照家庭背景好坏分为“金勺—银勺—铜勺—土勺”这一“理论”即用勺筷的材质象征出身和经济地位。惯用语“●●●●●● ”字面意思是放下勺子,表示用餐结束,引申义为死亡,是一种委婉说法。勺子在韩国语里出现频率很高,反映出勺子在韩国人生活中的重要性。
韩国日益重视勺筷的正确使用及其文化的传承,一些小学课程开设了“筷子课”,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和比赛训练、帮助儿童养成规范用筷的习惯。
五、结语
筷子是民众生活智慧的结晶,散发着独具魅力的文明气息。中日韩三国的筷子有割不断的历史渊源,在外观、功能上存在普遍性,但因三国风土人情、饮食结构、文化价值观念不同,在造型、材质、礼仪规制、文化内涵方面呈现出各自的特殊性,成为一个民族独特文化的呈现形式,本文从上述方面探讨了日韩两国筷子的文化特性。
不管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还是当今日益频繁的跨文化交际,我们都不能疏忽筷子所承载的文化资源,这比它的功能更重要。2015年11月中日韩三国专家学者在韩国清州举办了“筷子国际学术研讨会”,一致希望共同将筷子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还决定将11月11日定为“筷子节”,齐心弘扬筷子文化。因此,我们有必要正确了解日韩两国的筷子文化,充分认同两国包括用筷礼仪在内的餐桌礼仪,秉持“和而不同”理念,包容、尊重差异。我们要相互借鉴两国为保护筷子文化的优秀做法,更好地弘扬祖先为我们留下的璀璨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零月莹.浅谈筷子文化[J].科教导刊,2012(11):243-244.
[2]孙丽娟.从筷子看日本文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6):102-103.
[3]赵荣光,中国饮食文化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周永河,韓国饮食文化结构研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0(5).
[5]韩国网站NAVER知识百科[EB/OL].http://terms.naver.com/entry.nhn?docId=559088&cid;=46672&categoryId;=46672,2017.
[6]百度百科:筷子与婚俗[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D%B7%E5%AD%90%E4%B8%8E%E5%A9%9A%E4%BF%97/6798880?fr=aladdin,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