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高效课堂
2018-06-29曾真
摘要: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一个常见问题是学生对历史学习兴趣不高,导致课堂效率偏低。要提高初中生的历史知识水平,就要从兴趣培养入手。本文中笔者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结合对初中历史教学问题的分析,对学生的兴趣培养路径做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历史;兴趣
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的历史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初中生学习历史,能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并学会用正确的价值观叙述和评判历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然而在教学实践工作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学生由于对历史课程兴趣不高而表现欠佳。本文正以此为研究对象,从几个方面讨论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一、 走入历史情境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在教学工作中,历史教师也反复向学生说明“知往鉴今”的道理。学生并非完全不懂得学习历史的益处,而是本能地对历史学科所教授的知识感到隔膜。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同我们生活的年代相去甚远,这致使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很难有深刻的感触。面对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和发生年代,很多学生总感觉那不过是一个地名和一个数字而已,只是他的记忆任务;当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阐明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时,学生也难以产生透彻的认识。这归根结底是因为学生对历史情境缺少直观的感知造成的。诚然,历史不可复原,但是在课堂上,教师仍然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带领学生走入历史情境。
例如,文化史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文物仿制品,让学生当堂观察历史文物的细节,产生进入历史情境般的感受。要让学生走入历史情境,就意味着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感性材料,除了提供历史文物仿制品外,还可以使用展示图片、播放纪录片等方法。在有条件的地区,可安排学生到地方博物馆等历史文化纪念场所参观。另外也可以引导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历史情景剧,学生在自己编写和表演历史场景的过程中,会深彻地感知到历史课本中的事件曾经实实在在地发生过,而且历史人物的选择都有其逻辑性。
二、 深挖插图价值
历史插图很早就受到历史教科书编写者的重视。插图能够呈现丰富的细节,是历史的遗迹和佐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然而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往往更多地重视课本文字,对插图比较忽视。在历史课本中有以下几类插图:封面插图、单元首页插图、地图、人物图、文物图、图表、漫画等。每个插图的放置都体现了课本编者的良苦用心,值得我们历史教师充分利用它们的价值。通过加强插图教学,能够使教学深入到插图这一未经充分挖掘的宝藏,拓展学生的眼界,从而达到兴趣培养的目的。
以单元首页插图为例,它的用意在于反映本单元的重点知识。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首页插图主题背景是圆明园遗址复原图,左下方配有鸦片走私帆船图,左上方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蜡像,右上方是十二生肖铜兽头中的牛首。教师可以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理解这张插图的深意。图片通常比文字能够更快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单元课程初始,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阅览单元大概内容,让学生了解到单元首页插图是围绕着单元的中心内容而设计的,它们彼此之间也有紧密的联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对历史课本发生兴趣,产生一探历史究竟的念头。
三、 结合当下实际
今天发生的一切都是在历史的基础上产生的,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多探索同当下实际结合起来的方法,这是培养学生兴趣最直接的路径。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感觉历史学科同实际生活缺少联系,只要教师善加引导,这种对历史的错误认知,是可以改变的。在初中历史课本中,有很多内容都具备同当下实际结合起来教学的可能性。结合当下实际教学,有两种思路可以选择。一是向学生揭示历史的传承性,例如讲到我国近现代史时,可以将《南京条约》的签订与1997年的香港回归以及后来设立的香港回归纪念日联系起来;讲到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时候,可以通过对当下人文现象的探讨,讲讲这两大思想体系对我们今天文化气氛的深远影响。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历史在今天留下的痕迹,还能体会到:历史不仅是社会宏观层面的风云变化,还会对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结合当下实际教学的第二条思路是对比思路,让学生感知历史与今天的差别,学会欣赏今天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性。例如讲到古代生产力时,可以将其同现代生产力做比较,让学生了解今天的物质繁荣是同科学技术的进步分不开的。
四、 善用历史故事
历史是有情节、有过程的,历史本身就含有构成故事的各种因素。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是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历史故事就十分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初中生普遍对历史故事有较大的兴趣。如果在历史教学中,总是使用“一、二、三”式的大纲式教学法,学生不免会感到厌倦。在历史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故事教学的方法,往往可以一改沉闷的课堂气氛,快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将历史知识揉入到故事情节中,将史实故事化。在讲授“春秋五霸”时,就可以穿插“卧薪尝胆”的故事;在讲授“战国七雄”时,就可以穿插“狡兔三窟”的故事。在使用历史故事培养学生兴趣时,教师要注意把握两个原则。一是时间原则,即故事要尽量短小,切勿占据太多时间,致使教学偏离正轨。二是典型原则,即选取的故事要有代表性,而且有权威出处。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兴趣,能够显著地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效率。教师应当深研教学艺术,点燃学生对历史探索的热情,为初中历史教学打开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胡晓霞.初中历史课堂活力的增进建议与教学方法探索[J].才智,2017(18):35.
[2]李瑞.初中歷史教科书插图中的隐性知识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4(2):95.
[3]马心良.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J].神州旬刊,2013(22):239.
作者简介:曾真,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市第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