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
2018-06-29赵燕
赵燕
云南省怒江州人民医院儿科,云南怒江 673100
新生儿呼吸衰竭是新生儿最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发病率较高,约占新生儿是疾病的12%,早产儿呼吸衰竭的发病率更高[1]。呼吸衰竭指的是由于呼吸器官、呼吸中枢等各种疾病原因导致肺部气体交换异常,导致机体发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出现的呼吸性生理功能障碍综合征,危及患儿的生命[2]。及时改善患儿缺氧的状态是治疗呼吸衰竭的关键,临床上常用的鼻导管或头罩等吸氧方式难以及时、有效的缓解患儿缺氧症状,因此需要行机械辅助通气来快速的提高血氧浓度、改善缺氧状态,最大限度的减少患儿各种后遗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改善患儿的预后。近年来,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CPAP)和常频机械通气(CMV)是新生儿科重要的治疗呼吸衰竭的措施[3]。2014年10月—2017年10月,该文比较了CMV和NCPAP两种方法治疗呼吸衰竭的疗效,为临床上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选择合适的通气方式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106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有呼吸困难和青紫等临床症状,入院时均为有自主呼吸,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中有关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早产儿;②出生后24 h内出现呼吸急促、进行性加重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呼吸间断性暂停、三凹征等临床表现;③胸部X线检查结果显示肺部浑浊、肺纹理增粗、透明度减低、肺部边缘毛糙、有毛玻璃样的改变以及支气管充气等。排除标准:具有严重先天畸形、重大脏器严重疾病的患儿。根据不同的通气方式,将其分为NCPAP组(50例)和CMV组(53例)。其中,NCPAP组男27例,女 23例,胎龄 29.4~36.8周,平均胎龄(32.84±2.56)周,出生时体重 1 512~1 968 g,平均体重(1.83±0.24)kg。 CMV 组男 30 例,女 23 例,胎龄 29.2~36.7 周,平均胎龄(33.19±2.45)周,出生时体重 1 506~1 975 g,平均(1.76±0.21)kg。 2 组患儿的一般资料之间经过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次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经过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的综合对症支持治疗,主要包括保温、抗感染、静脉营养、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在此基础上,NCPAP组患儿给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进行治疗,呼吸机为菲萍无创呼吸机 (瑞士A CUTRONIC医疗系统有限公司,规格型号:FABIAN),初调参数为呼气末压4~6 cmH2O(1 cmH2O=0.098 kPa),吸氧浓度为34%~51%,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以及血气分析结果逐渐下调参数至呼气末压2~3 cmH2O,吸氧浓度21%~34%,直至撤机。CMV组患儿行气管插管常频机械通气,初始参数为呼吸频率为40~60次/min,吸氧浓度为60%~100%,峰压为16~25 cmH2O,呼气末压为4~6 cmH2O,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以及血气分析结果及时调整,直至撤机。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4]。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以及机体炎性反应完全消失,呼吸功能指标完全恢复正常为显效;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以及机体炎性反应有所减轻,呼吸功能指标得到显著的改善,但是未达到正常范围为有效;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机体炎症反应以及呼吸功能指标均无改善或加重为无效。②记录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变化,主要包括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以及pH值。③记录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肺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n(%)]与计量资料(±s)的比较分析分别采用χ2检验、t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NCPAP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CMV组的73.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比较(±s)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比较(±s)
组别NCPAP 组(n=50)CMV 组(n=53)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 PCO2(mmHg)PO2(mmHg)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 pH值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41.661 37.481 0.000 0.000 t值P值47.24±4.81 46.91±4.27 0.369 0.357 95.61±6.75 86.12±6.22 7.408 0.000 13.361 8.046 0.000 0.000 18.107 8.139 0.000 0.000 53.26±6.36 53.07±6.67 0.148 0.441 37.31±5.55 43.87±4.98 6.321 0.000 7.18±0.06 7.16±0.08 1.429 0.078 7.38±0.05 7.26±0.04 13.487 0.000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PaO2、PaCO2及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PaO2、PaCO2及PH值均有明显改善,且NCPAP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 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并发症比较
治疗期间NCPAP组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例(8.00%)和肺出血3例(6.00%),CMV组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5例(28.30%)和肺出血7例(13.21%),NCPAP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肺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患儿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衰竭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常见的疾病,可以导致患儿死亡,给其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5-6]。救治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主要措施是及时、有效的改善通气和换气功能,以保持患儿有效的呼吸,改善机体缺氧的状态。常规机械通气治疗不仅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且对患儿有较大的创伤,并发症也较多,在医疗条件不足的基层医院难以广泛的开展,也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更大的痛苦[7]。
该研究结果显示,NCPAP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CMV组的73.59%,同时NCPAP组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效果要明显优于CMV组,表明NCPAP能够有效的提高呼吸衰竭患儿的肺通气、换气功能,纠正患儿缺氧状态,缓解呼吸困难的临床症状。NCPAP是一种辅助通气措施,可以在患儿存在自主呼吸时应用,其原理为吸氧时通过持续气流产生的气道正压,使得发生病变的肺泡保持开放,避免肺泡早期闭合,以减少功能残气量,扩大氧交换面积,还可以减少肺泡内液体的渗出,可以防止肺不张的发生,减少肺内分流,有效的改善通气换气功能[7]。宇丽等[8]的研究结果显示,NCPAP组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有效率为84.5%,患儿治疗后的血气分析、生命体征均逐渐恢复正常并维持平稳,说明NCPAP可以使得肺泡稳定性更好,呼吸驱动力强,可以有效的减轻肺泡内液体的渗出以及肺间质水肿的发生,纠正通气/血流比值失衡,改善缺氧状态。该次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期间NCPAP组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例(8.00%)和肺出血3例(6.00%),CMV组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5例(28.30%)和肺出血7例(13.21%),NCPAP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肺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与CMV相比,NCPAP可以减少对患儿的创伤,避免由于插管导致的感染,改善气体交换从而可以减低心率,这与杨宏等[9]的研究结果相一致。CMV由于进行了创伤性操作,导致呼吸道与外界相通,使得病原体更加容易到达肺部,加之反复的吸痰也加大了感染的发生风险,呼吸道的防御功能遭到破坏,因此,使得患儿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加,加大了患儿的痛苦,延缓了患儿的康复,加大了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10]。虽然患儿可以进行自主呼吸,但是由于NCPAP的辅助呼吸作用,更加降低了呼吸消耗,减少呼吸做功以及避免呼吸肌疲劳。该次研究结果显示,NCPAP组患儿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肺出血发生率较CMV组均显著降低,也进一步证实了NCPAP的安全性较CMV更高。综上所述,与CMV相比较,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效果更佳,能有效的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
[1]蔡容燕,吴少皎,李淑妮.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及护理[J].河北医药,2016,38(19):3029-3032.
[2]陈海山,龙权生,黄戈平,等.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和常频机械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治疗比较[J].海南医学,2013,24(5):685-687.
[3]张瑞敏,刁玉巧,翟淑芬,等.3种无创辅助通气方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21):4441-4445.
[4]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23-424.
[5]冯琼,李春蕾.两种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重庆医学,2016,45(36):5113-5115.
[6]朱峰,黄启凌,李莹莹,等.盐酸氨溴索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2):220-223.
[7]马荣,李之红,梁秀娟.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25(5):144-146.
[8]宇丽,程国平,胡鸿伟,等.常频机械通气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对比[J].临床肺科杂志,2016,21(5):837-840.
[9]杨宏,张媛,张亚男,等.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辅助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J].中国临床研究,2013,26(1):46.
[10]周福根,龙文香,陈建辉.固尔苏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分析[J].江西医药,2013,48(3):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