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历史学科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2018-06-28白林林

考试周刊 2018年58期
关键词:课堂有效性学生发展

摘要: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创设最佳的课堂教学情境,既符合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学科特点,又符合中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创设情境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身心主动参与和发展,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

关键词:历史情境创设;课堂有效性;学生发展

现行初中历史课标强调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创新。鉴于历史的过去性、复杂性和提升历史学科素养的新要求,教师迫切需要改变教学方式,继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这种背景下,历史情境创设就显得尤其重要。初中生在智力能力上有了显著的提高,对探求事物的真相表现出更大的坚持力和浓厚的参与意识。教师只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

一、 借助多媒体手段,渲染课堂历史氛围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补充多媒体资料,利用其直观性、形象性优势,渲染历史学科氛围,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记忆和把握历史史实。那么,选取什么类型的多媒体资料以及怎样合理运用呢?目前,历史教师普遍选用的是历史音像资料,这些资料有些是原始的,有些是剪辑的,有些是自制的。音像资料主要是指历史图片资料、音频资料、视频资料,包括历史纪录片、影视作品、新闻资料、动画片、自己制作的微课等。例如在讲解“南京大屠杀”时,教师可先播放剪辑好的视频,视频中呈现日本侵略者残忍杀害南京居民的画面,学生在观看这些视频时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南京大屠杀中日军暴行,铭记历史、居安思危、以史为鉴。历史课堂中音像资料的运用很好地弥补了教师语言及文本描述的不足,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兴趣浓厚、气氛活跃。这样就使多媒体技术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发挥了多媒体在渲染再现历史场景的优势作用,使学生深刻地感悟到历史的生动性,加深对所学历史的印象,提高学习效果。

二、 铺设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历史真相

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的常用方法。如何设问是考验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一项指标。一个好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思维活跃,调动课堂气氛。一个教师不懂得巧妙设疑,課上只是一味地陈述事实,就会变成“一言堂”,即使讲得再精彩,也不符合现代课堂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要求,学习效果自然会打折扣。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深度解析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了解学生学情,提出真正有效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就历史学科而言,教师可以筛选与教材内容匹配的典型材料,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课堂上的问题应当有层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例如讲鉴真东渡时,可以向学生展示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坐像,问:在日本将其作为国宝的原因?他为什么受人尊敬,对日本做出了什么贡献?除了他的贡献之外,还有什么受人尊敬的原因?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对鉴真东渡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课堂上的问题要有发散性、批判性。例如《新文化运动》一课,知识分子反对旧文化时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可以设问:这与我们现在提倡批判的继承儒家传统文化是否矛盾?这个问题与学生现在的生活相连,学生有话可讲,也可以让学生明白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问题情境创设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引领学生探究疑问,在解疑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历史,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敢于质疑、解疑的探究能力。

三、 组织课堂活动,让学生体验历史

亲身参与、体验是人们深入了解和认识事物的最佳办法。历史课堂中,可以组织的学生活动有多种,比如课本剧、小组讨论、辩论赛、知识竞赛、人物名片设计、故事大赛、撰写报道等,都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在众多的学生活动中,角色体验是教师创设活动情境的常用方法。活动情境创设中的角色体验有两种:一是代入角色,就是“假如我是某某某”,比如讲《秦末农民起义》时,“假如你是秦始皇会如何对待百姓”,学生的回答与秦始皇的真实做法相对比,学生很容易理解农民起义发生的原因;比如讲唐朝中日交往时,“假如你是遣唐使,想要向唐朝学习什么?”,学生就会自觉地回顾讲过的历史,找出中国的优秀文明成果,既温习了已学知识,也能发散学生思维。二是情景表演,就是由学生充当演员,对课文中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故事进行重新演绎。这样的活动形式已经超出了简单知识传授的范畴,学生不再是倾听者,而是变成了创造者。例如在讲解《汉武帝推进大一统》一课时,可以设计一个场景,汉武帝接见不同思想流派代表,让他们畅所欲言,从而找到恰当的治国思想。一个学生扮演汉武帝,三个学生分别扮演儒家、道家、法家学者。通过表演,活跃了课堂,也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汉武帝选择儒家思想的原因。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活动,体验历史人物的所思所想、再现历史场景、感受思维的碰撞。

创设情境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身心的主动参与和发展,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的前期准备阶段,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发展水平和接受程度。一堂课一个知识点选用什么样的情境能达到最好的效果,需要教师在熟悉各种资料的前提下仔细推敲。多媒体技术应用、问题铺设、活动开展,都是情境创设的途径和方法。学生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学科素养的提升,才是检验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参考文献:

[1]王拥虹.初中历史“情境教 学”三部曲[J].文教资料,2009(24).

[2]韩林.初中历史教学应用情境教学法的途径和意义[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06).

[3]成福建.论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16(02).

作者简介:

白林林,江苏省常州市,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课堂有效性学生发展
小学语文课堂的留白艺术教学分析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策略浅析
高中生网络成瘾及其相关因素探究
职业中学《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改革的问题探究
小学班主任的管理策略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微课来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性
着眼课堂生成,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
英语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关于解决大学生上课玩手机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