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核心素养之地理实践力的教学策略探究
2018-06-28秦楠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大中学教师在教课过程中越来越能注意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在以往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采用学科课堂教学,学生所接触知识的场所大多是在教师中,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时不能很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含义,因此,改革后的课堂主要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的活动课形式进行,从地理学科教学实践出发,认真研究课堂活动教学理论和实践调查,以实验为基础,帮助学生建立更加直观的学习环境。本文围绕“初中生核心素养之地理实践力的教学策略探究”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初中教学;地理课堂;实践教学
地理是初中学生刚接触到的一门学科,是一门集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学科,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比较重视理论的部分,忽略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中学地理对学生的要求在于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并能够通过自身实际情况加以正确的实践活动,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因此,开展实践教学是最好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关注地理知识的运用,结合身边的实际情况做好地理探究,展开有意义的学习,能够促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究地理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一、 结合理论实践,创建教学情境
地理课程所研究的地理环境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单纯的理论教学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失学习下去的动力。对于初中生而言,其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利用更加生动形象的例证和解释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另外,使用实践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当下社会环境中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区域中出现的问题,使其能够充分认识到知识的应用效果,帮助学生使用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其能够对地理知识感知得更加准确,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比如在《“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一课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介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范围,说出主要覆盖地区,并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课件,让学生能够观察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景观,气候分布,以及水资源分布等实际情况,在学生对这些课件观看完毕之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候类型有哪些?主要气候特征是什么?其水资源分布情况又是怎样?由此通过疑问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分析,认识到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十分适合种植水稻和发展渔业的。再通过提问:长期以来,其在历史中扮演的角色又是怎样?让学生关注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古代政治、经济、军事等划分领域中的重要性,让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长江三角洲地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这样就很好地引入到了长江三角洲地区鱼米之乡的教学,对学生而言,这种教学模式显然比传统的课堂讲述更加具有吸引性,学生在课堂中表现的都十分积极,在教师提出问题的时候都纷纷举手发言,学生在积极思考的环境中不断提升了自身地理素养。
二、 丰富教学环境,组织社会调查
长期以来,学生学习地理的环境十分受限制,在课堂中讲解的知识往往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存在较大偏差,这显然对初中生的地理学习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要想让初中学生能够对地理知识有更完全、更深刻的认识,就必须让学生从原有的课堂中走出来,真正融入实际的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环境之中,让更加具体和现实的空间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资源,使其能够及时了解社会中各项资源和环境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和判断。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考察项目和社会调查报告,让那个学生形成正确的资源观、价值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调查家乡森林資源,有的学生在调查中发现,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本地区森林覆盖率高达50%,但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以及社会对树木资源的利用需求,导致近二十年来本地区森林遭到大量砍伐,截止21世纪初期,覆盖率直线下降为20%,预计朝着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在未来的20年内,本地区很有可能直接由森林高覆盖率区域变成裸地,并由此带来地下水枯竭、土壤干燥等众多问题,在这些土地上种植出来的衍生水果产品,与其他地方的产品比较会相差甚远,进而引起经济劣势等诸多问题。根据这些调查资料,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探讨,最后得出结论:本区域必须重视环保,要适时发展多植物结合的种植方式,防止水土流失,并改变土壤肥料使用情况,进而改变土壤质量。学生通过实际的调查研究和报告总结,充分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在日后的学习中,更能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以身作则,劝导身边的人共同加入环保行动。
三、 充分开发资源,开展实践活动
地理学科具备非常丰富的活动资源,在学生身边,随处可见地理环境,如校园绿化、商业中心、河流、矿场、气候、交通运输等都是随处可见的资源。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教师都应当充分利用这些社会和自然资源展开教育,因地制宜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比如,可以将学生划分成学习兴趣小组,就其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探讨,让他们能够在小组中对这种地理现象进行观察活动,并通过集体的力量以报告、板报等形式将其展现出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资源,在校内大力宣传地理知识,让学生时刻认识到地理学习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各种资源的熏陶感染中不断提升自身地理实践能力。
四、 小结
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当抓住教学的核心所在,通过建立合理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理学习的重要性,并在实践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原颖.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学分析[J].亚太教育,2016(17).
[2]蔚东英,董雪,张萌萌.美国2012年版地理课标中地理技能的分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07).
作者简介:秦楠,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金陵中学龙湖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