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策略在高年级阅读课堂的运用研究
2018-06-28魏培红��
魏培红��
摘 要:对话是阅读课堂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是学生与教师、教材、文本编写者进行“对话”的重要体现,这是践行新课标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阅读思维的重要方式。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和阅读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搭建对话平台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文本。本文从抓住文本解读引导对话,实现对课文的深度解读;设立阅读问题引导对话,实现对课文的深度解读;搭建交流平台引导对话,实现对课文的深度解读三个方面阐述。
关键词:对话策略;阅读课堂;深度解读;运用研究
对话教学作为一种新型阅读教学方式,一直没有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导致教师在教学中缺乏与学生的交流,无法清晰感知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与进度,使学生的阅读课堂变得效率低下。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学者与教师逐渐开始重视对话策略在阅读课堂之中的运用,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目标不断探索着各种运用方式,使对话策略的运用得到了很大进展。课堂对话能很好地改善课堂学生兴趣度不高的问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让课堂变得轻松愉快起来,不但能加强师生、学生之间的沟通,也能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与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对话中不断得到阅读水平的提高。
一、 抓住文本解读引导对话,实现对课文的深度解读
课本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工具之一,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文来开展阅读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之中得到阅读理解的加深。高年级学生正处于敏感焦躁的青春期,自主意识十分强烈,对重复枯燥的课文阅读耐受性比较低,常常会在反复阅读之中失去耐心,导致教师课堂阅读教学工作开展不顺利。因此,教师应该在课文之中深入探寻,对课文进行文本解读,挖掘学生光凭自身阅读挖掘不到的事物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并且利用对话的方式一步步引导学生拨开文章浅显的表面去探寻更深刻的内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一课时,由于学生对鲁迅人物理解得不多,学生在开展阅读训练时对关键句段的不熟练而磕磕绊绊,对文章含义更是一头雾水。对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鲁迅的理解引导学生先展开汇报交流,通过交流丰富学生对鲁迅的认知,然后,教师再展示一些鲁迅的人物小故事和当时的写作背景,让学生对鲁迅及生活的背景有一个了解,再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关于鲁迅开始时与我聊读书的幽默,而后面讲到救助车夫之后的严肃表情,教师可以以此引导学生展开对比,对文章进行详细的解读后深入探索鲁迅的内心与所想要抒发的情感,再根据这种情感开展阅读训练,学生自然会在阅读之中更加饱含情感,对文章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了。
二、 设立阅读问题引导对话,实现对课文的深度解读
课堂问题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重要手段,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主意识,求知欲非常强烈,教师需要去引导与激发学生发散自我意识,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传统阅读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只让学生干巴巴地阅读文章,无法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思考问题,遏制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而对话式的课堂问题的提出能让学生在文章之中探寻自己的见解,和教师交流自己的看法,对文章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解,去触摸文章的灵魂。这种阅读问题的设立,不但让学生在与教师的问题对话中不断升华自我,也能让教师在问题的提出与学生的解答之中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更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往后的课堂阅读教学。
如,在教学《穷人》这一课时,本文的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是一个重点,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必须抓住关键处进行感悟。如,环境描写,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入课文,找出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然后提问学生:“环境描写在文本表达有怎样的作用?”学生通过分析,找到文本的对比点进行思考,体会桑娜一家贫苦的生活环境和危险的工作环境,并为下文的桑娜夫妇要收养孩子埋下伏笔。教师借助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通过环境描写感受桑娜一家的穷苦生活,而他们能够收养邻居的孩子,这是多么高尚心灵的品质表现。对比点成了学生思维突破的导火索,学生通过对比展开讨论能够丰富人物的形象理解。本文的心理描写也是重点,教师同样可以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巧妙渗透对比,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情感,感知人物形象。可以说,这样的提问式对话课堂才是丰富、饱满的,让学生的阅读理解不再是停留在浅显的文言文翻译之中,而是主动思考问题,深入探究其内在。
三、 搭建交流平台引导对话,实现对课文的深度解读
在现今的教育体系当中,合作交流早已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构架起平等交流的桥梁,让学生在与他人的探讨中扩充对事物的认知。高年级学生自主意识强烈,渴望尊重与平等地交流,教师应该在课堂之中创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的机会。学生对教师充满了信任与依赖心理,教师要借助学生的这种心理来打下对话教学的基石,培养学生的思维独立,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而学生與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让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在交流中用另一种眼光来看待文章,从而加深对文章的阅读理解。
如,在教学《生死攸关的烛光》这一课时,教师在课堂中开展了阅读游戏:让学生与周围同学自我分组进行分角色式阅读,在阅读中感悟不同人物性格,深入剖析人物的行为与人物的性格有何关联,再互相交流看法与认知,最后讲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这种合作交流式的阅读让学生与学生在相互的信息反馈中换角度来看待问题,在学生与学生的相互对话中解开了学生禁锢的自我思维,用更广阔、不同的眼光来看待文章,从而提升学生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
总之,随着新课标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阅读课教学由于过于沉闷与死板,缺乏互动性,早已不适应高年级学生阅读课堂,因此,教师需要根据传统课堂的缺点来改变自身阅读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与教师在对等的关系下互相交流看法、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成就智慧阅读课堂。
参考文献:
[1] 刘锦鹏.试论语文课堂中的对话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2).
[2] 王涛.对话教学的课堂生成问题[J].新语文学习(教师版),2008(1).
[3] 张增田.对话教学实践的问题与改进[J].中国教育学刊,2009(4).
作者简介:
魏培红,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丰泽区湖心街湖心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