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餐饮新规 护航“舌尖上的安全”

2018-06-28卞文志

烹调知识 2018年7期
关键词:舌尖上的安全餐盒服务提供者

卞文志

近年来,随着外卖市场“井喷式”增长,越来越多的“吃货”们开始享受指尖美食的福利,但外卖美食的问题却不时遭到网友吐槽;怎么总感觉外卖菜量没有在饭店吃得多?为什么到手的菜品和线上的美食图片差太远?为什么我餐盒里的菜感觉被人吃了一半?针对消费者的种种疑问,终于有了打消这些疑问的尚方宝剑。自2018年1月1日起,随着《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正式施行,这些问题都将一一找到破解方法。

新规对外卖餐饮实施严格监管

据悉,该办法对外卖平台、商户以及配送过程提出了具体要求,让各方在网络食品交易过程中的责任更加清晰,以保证外卖用户舌尖上的安全。办法对网络平台和入网餐饮户的要求更加具体化,对网络平台开办者、餐饮服务提供者、送餐人员以及各级监管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均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也制定了相应的处罚条款。

该办法规定,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具有实体经营门店并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并按照食品经营许可证载明的主体业态、经营项目从事经营活动,不得超范围经营。同时,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在自己的加工操作区内加工食品,不得将订单委托其他食品经营者加工制作,并应与实体店销售的餐饮食品质量安全保持一致;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设置专门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每年对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此外,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建立并执行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审查登记、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制止及报告、严重违法行为平台服务停止、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等制度,并在网络平台上公开相关制度,并保证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经营许可证载明的经营场所等许可信息真实。办法还要求,送餐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使用安全、无害的配送容器,保持容器清洁,并定期进行清洗消毒。送餐人员应当核对配送食品,保证配送过程中食品不受污染。

由此可以看出,办法对网络平台和入网餐饮户的要求更加具体化,对网络平台开办者、餐饮服务提供者、送餐人员以及各级监管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均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也制定了相应的处罚条款。据了解,倘若违反规定,食药监部门将要求送餐人员单位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而对于无证无店的商家,由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食品安全法规定处罚。如未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违法生产经营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10倍以上20倍以下罚款。

外卖“乱象”让顾客深受其害

近年来,外卖商家不守规矩的违规“奇葩”可谓层出不穷。比如;外卖商家公示的证照,竟然来自“P图高手”的虚假照片,送到家门口的网络美食,竟然出自“幽灵餐厅”……此前,消费者时有反映,感觉外卖分量不如堂食,经媒体调查确认属实,经过称重对比,10个样本中有8个样本的确存在外卖分量少于堂食的情况,其中分量最多可相差近150 g,相当于1/5菜量。由此可见,外卖普遍存在线上线下标准不一的情况,价格却一样甚至比堂食更贵,令消费者权益受损。因此,食药总局要求外卖商家确保同标同质,乃是在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行业公平经营。

事实上,除了外卖“乱象”,该行业所产生的污染危害也不可小觑。有人简单计算过,仅一份炸酱面外卖,包括盒子、盖子、袋子、筷子、牙签等,大大小小就有9件废物。而据统计,中国消费者一天订餐量需要4 000万个餐盒,一年需要146亿个餐盒,全国每天因为外卖而产生的餐饮残余多达上千吨。外卖包装质量不一,且一般夹杂着生活垃圾,回收效率低,目前的处理方式主要是填埋和焚烧。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影响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焚烧则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对大气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随着餐饮外卖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外卖包装对土壤、水和大气造成的污染可能变得越來越严重,这也成了餐饮外卖行业发展遇到的严峻挑战之一。

外卖确实是给消费者提供了便利服务,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各种美食,特别对于白领、宅人来讲,外卖几乎就是最好的选择,每天都在订购大量外卖。相比之前平台频频搞促销、发补贴红包来讲,现在外卖不仅很少有促销活动,价格也比以前高出一截,甚至存在先涨后折、同标不同价、同标不同质等乱象。

显而易见,在外卖消费习惯养成之后,平台和商家均进入收割期,开始以赚钱为主要任务,这本来也是正常的,毕竟不赚钱的生意是无法长久的,平台和商家稳定赚钱后,也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但是,外卖行业普遍存在的价格、分量乱象,则就令人为之担忧了,这是在损害消费者利益,从消费者身上揩油,如果不禁止并纠错的话,就会令消费者和诚信商家受伤,最终扰乱整个行业。

由此可见,外卖领域存在的价格、分量乱象,乃是对线上线下一致性原则的背离,不仅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亦破坏了消费者体验感,给商家乃至行业造成负面影响。此前在媒体曝光后,外卖平台表示这是个别商户存在的行为,平台对商户提供给消费者的餐品分量和价格等方面有明确要求,如出现线上线下区别对待的情况,损害消费者权益,将会对商户进行处罚。但是,平台对个别外卖商户的处罚收效甚微,更多的违规现象则层出不穷。所以说,随着外卖商户的不断增多,线上美食的“幕后”安全越来越引起消费者的关注。

违规“乱象”有望得到遏制

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副主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孙梅君指出,针对目前网上订餐存在平台对入网商家审查把关不严格,以及有的商家弄虚作假,虚构地址、上传虚假照片等问题。办法规定,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的食品经营许可证进行审查,登记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及联系方式等信息,保证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经营许可证载明的经营场所等许可信息真实。

孙梅君就此指出,我们希望平台开办者充分发挥“以网管网”优势,加强大数据分析,及时分享检查监测、投诉举报信息,推动公众参与、社会共治和监管方式创新,为提升餐饮质量安全水平,促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确保为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作出更大贡献。目前,一些外卖平台在新规出台后已作做出积极响应。百度外卖CEO魏海介绍说,百度外卖摸索出“日常巡查+定时抽检+专线排名”的制度,如果发现有质量问题或者制造过程有问题,百度外卖提出建议和整改,整改不合格或者逾期不改者勒令下线。

“饿了么”首席运营官兼联合创始人康嘉也表示,“饿了么”在自有人员初步核验和督导二次核查的基础上,聘请第三方机构SAIGLOBAL对商户进行线下审查。并表示将继续推进“蓝色星球”环保计划,该计划包括推出“无需餐具”、环保积分等措施,并与食药监部门合作,对全平台商户使用的一次性餐具进行抽检。美团外卖平台也表示,将加速推进餐盒、餐袋封条的工作。对于配送环节,软硬件都要加把劲,装餐盒、密封条、配送箱要过关,配送员资质许可、教育培训也得跟上。不过,业内人士也指出,在送餐繁忙的时间,部分商家可能难以做到完全密封,堵住这一漏洞还要靠加强监测。

尽管办法能解决当下外卖行业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是有关人士认为,目前该新规仍存在一些监管盲区,如对于像微信朋友圈等方式进行销售的自制食品监管仍有较大难度。一些“家庭外卖”“共享厨房”等仍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对此有专家建议,应把家庭厨房亦纳入现有的监管体系之内,对其进行检查和抽查,严格控制其产能,才能把握住食品安全的底线。

中国社科院服务经济与餐饮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赵京桥认为,虽然新规仍存在一些监管盲区,但办法已明确提出,线上餐饮品牌需要按照餐饮业现有标准来进行管理,办法将会对各大网络餐饮平台和入住这些平台的企业产生明显的作用。网络餐饮行业此前屡屡曝出的“乱象”有望在今年得到遏制。为此,各大外卖平台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希望政府主管部门可以加强对第三方网络外卖平台的指导与支持,一起携手保障网络外卖食品安全。

猜你喜欢

舌尖上的安全餐盒服务提供者
网络服务提供者在著作权侵权中的责任探析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责任研究
关于树叶餐盒的发展及推广对策的研究
为亿万人民“舌尖上的安全”
基于OAI?PMH协议数字图书馆中数据提供者的研究
13号餐盒柜
13号餐盒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