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兴趣引领灵动高效的语文课堂
2018-06-28周晓颜
周晓颜
摘 要:要想使语文课堂灵动高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快乐学习。正如新课程标准中所说: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到了知识,得到了美的享受,表现了自我,获得了成功,就一定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就一定会更喜欢语文学习。
关键词:兴趣;语文课堂;高效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对某项学习内容的需要、愿望或情感而有选择地、愉快地力求接近或探究某些事物而进行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培养求知欲望的基础。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灵动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导语引趣
每一节语文课开始,学生的兴趣盎然,对教师充满期待。这时,有经验的教师善于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猜谜语、唱儿歌、诵读诗歌、引用名言警句等形式导入新课。如学习《七步诗》时,笔者以典故引趣,先给学生讲关于曹植和曹丕的典故,学生会被典故吸引,学习起来兴致勃勃。
二、形式生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采用适合学生学習的阅读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活泼好动,渴望语文课堂灵活多变、解放身心。陶行知先生说:“要解放儿童的头脑,要解放儿童的眼睛,要解放儿童的嘴巴,要解放儿童的双手……甚至解放儿童的空间和时间。”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积极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在解放中探究,在探究中快乐学习。
三、层次入趣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可以在阅读全过程中与文本、教师、同学进行对话,在多层次、多角度、多智慧的阅读对话中深入感悟文本,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如教《牧场之国》的第二、三、四自然段,可以进行层次深入的有效教学。
教师先请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让学生思考从哪两方面写奶牛(颜色和姿态)。然后课件出示牧场上的奶牛,问:“同学们喜欢这样的奶牛吗?请分别用曲线和横线画出描写奶牛颜色及姿态的句子。”接着让学生畅谈体会到了什么,再次朗读句子想象:在这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奶牛会思考些什么呢?奶牛还会有哪些不同的神态、动作呢?谁能仿照课文的形式说上一句?这时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有的说奶牛在走来走去、远望、回首、闭目,也有的说奶牛在面对面深情对望、交谈、散步……紧接着,教师展示课件说:“极目远眺,你看到的是怎样的草原?(板书:碧绿草原)多美呀!你见过丝绒吗?那是怎样的感觉?假如草原是绿色丝绒,那么上面黑白两色的奶牛是什么?牧场迷人,富有田园的情趣!请大家把自己喜欢的句子优美地读给同桌听。”
学完第二自然段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段落小结,朗读该段落,并谈谈自己的感受。之后,同法学习第三、四自然段。学生自读品味,与小组同学交流牧场上其他动物在自由王国里干什么,真正的荷兰是怎样的。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多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指导品读《牧场之国》第二、三、四自然段时,教师渗透有法,引导得法,循序渐进,层次分明,先向学生提一个容易问题,学生自然会答出来,教师再给予鼓励,学生就会积极思考下一个问题,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拓展延趣
课堂上,教师精心设计的拓展训练是以看、听、行动、体验、分享与总结相结合的“立体式”培训,以小组讨论、角色模仿、组员互动等方式让学生有切身的感受、体会、领悟。教师在课堂上巧设拓展训练,学生跃跃欲试,表现得淋漓尽致。如在学习《伯牙绝弦》的“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这种句式进行拓展训练:善哉,依依兮若杨柳,袅袅兮若轻烟,茵茵兮若绿草,弯弯兮若小河……又如学习张志和的《渔歌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时,可以进行这样的拓展训练:春暖花开,斜风细雨中,他不须归。在不同的天气和季节里,眼前的美景也会不一样。(出示课件:我能写)请大家发挥想象,当一回小诗人。
看,巧妙的拓展训练,让学生有话可说,争先恐后,妙语连珠,我手写我心,下笔如神助。这样的拓展练习是体验式的学习过程,由浅入深,该训练是对基础知识教育的提炼和综合补充。
莎士比亚曾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根据本班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教材内容特点,善于利用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让语文阅读教学富有活力,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这才是灵动高效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谌安荣.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内涵及教学意义[J].云梦学刊,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