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微信平台进行家校互动时应注意的问题
2018-06-28杨云香
杨云香
摘 要:微信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教育科技现代化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使用好这个平台,使教育渠道多元化。但是信息开放又要求发挥微信平台的积极作用,消除负面影响。因此,在使用微信平台的过程中,必须要处理好尊重、互信、公正、鼓励等问题。
关键词:微信平台;家校互动;问题
随着智能手机不断普及以及网络覆盖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人们对手机和网络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手机已不再仅仅满足通信需要,而是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化教育应该抓住这一机遇,用好手机这一现代化工具展开教学工作。加强家校联系,正应借助手机来实现。过去的家校互动中,手机只能进行语音通话或短信交流。而微信被人们广泛接受以后,家校互动的形式就丰富多了,如一对一交流、一对多交流、多向交流、音频交流、视频交流、文字交流等。运用微信平台进行家校互动,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这种互动方式不是面对面进行的,必然会有许多问题出现,可能会使家校互动陷入被动。如何预防或消除这种负面影响,是运用该平台实施家校互动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不能戴有色眼镜对待学生和家长
学生的学习状况、性格、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千差万别,教师不能根据成绩高低、表现好坏区别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给予每个人最大的尊重,使他们得到同样的关怀。教师也不能区别对待家长,要以师者的情怀来面对每位家长,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和家长交流,从学生成长的角度探讨教育方法。教师不可盛气凌人,不可傲慢自大,不可不理不睬,不可漠然待之,而要满腔热忱地给予家长尊重。在使用微信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在发表言论、上传视频和图片的时候,必须权衡该内容是否伤害某些学生或家长、是否侵犯个人隐私、是否有羞辱倾向等,以免家长产生抵触情绪。
二、不可无端猜测学生和家长
因为不是面对面交流,所以在交流过程中,学生或家长发表的言论常常只代表个人观点,难免产生歧义。教师面对这种情况时,一定要设身处地考虑学生及家长的实际情况,做出准确判断并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对症下药,分析症结并给出指导意见。家长和学生在交流时都是本着积极的方面发表意见的,是就成长与发展进行的积极探讨,教师可以就自己的经验,结合家长与学生的情况做出合情合理的反馈,给予每位家长和学生足够的信任,使交流互动和谐有效地开展。如果失去互信,家校互动就无法有效进行,达不到教育目的。如学生周末作业没有完成,教师通过微信交流群进行批评,认为家长不负责任,对学生没有督促,这样的猜测其实不符合实际。教师应该了解清楚原委,与学生及家长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流。
三、实事求是地对待每件事、每个人
教育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梳理其中的是非曲直,在运用微信平台与家长及学生交流时,一定要尊重事实,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任何事、任何人。有些班主任在向家长汇报学生表现时,为引起重视往往夸大其词,甚至添油加醋,或者故意张冠李戴,希望借助家长之力对学生形成压力;有些教师则在学生出现状况时,常常隐瞒一些真实情况;有些教师在群体事件处理上打压问题学生,袒护自己有好感的学生……这样做严重伤害了学生与家长的感情,会让学生产生错误的价值观。所以,教师在和家长交流解决学生问题时一定要实事求是,公平地对待每个家长和学生。
四、不要用一个标准对待所有人和事
人的生活经历、生活环境、学识水平各不相同,对待一件事情的认知水平、感情倾向、态度、措施也大相径庭,有时候会受当时环境、心情、天气的影响而有不同的反应。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与家长的关系时,一定要因人而异、因情而异,采取不同的措施,即采用多元化方式灵活對待家长和学生。如学生成绩公布以后,家长会纷纷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学习经验,在微信群里,教师要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面对严格要求孩子的家长,要指出问题,提出建议;面对严厉的家长则委婉地提出建议;面对不大关心孩子的家长,要诚恳地进行分析与建议;面对脾气暴躁的家长则要慎重使用言辞,以免激发家长和学生的矛盾。此外,不要在微信交流群里推送和发布打击学生和家长的内容,教育学生一定要以鼓励为主。
自媒体时代,信息的开放性决定了教师使用微信平台进行家校交流必须持慎重态度,教师既要用好这一便捷高效的平台,更要注意教育的积极效果,使基于微信平台的家校互动真正为教育工作助力。
注:本文系甘肃省武威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论文,课题名称“基于微信平台之上的家校互动新模式的研究”,课题立项号:WW【2017】GH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