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生就像一场奇幻漂流
——访厦门大学美术系教授唐绍云

2018-06-28

重庆行政(公共人物) 2018年2期
关键词:油画创作艺术

唐绍云绘画中

人物简介:唐绍云,1941年生于四川成都,1958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1964年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厦门大学美术系油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主要艺术成就:全国第二届教师优秀美术作品汇展(1994年,国家教育部主办);2007年在厦门举办《多彩的世界——唐绍云教授油画展》; 2014年在厦门举办《风雪的印迹——唐绍云教授风景油画展》;2016年9月受邀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互绘·相知——中外美术作品展》(北京);作品曾参加第6、7、8届全国美展及第2、3届中国油画展;2001年获佛雷曼基金会亚洲艺术家奖,后应邀赴美国佛蒙特艺术中心创作、交流并举办个展;2004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选派赴欧洲考察,并在巴黎国际艺术城举办个展;其作品曾多次在美、日、台、港、新西兰展出。

以作品告慰饱受战火摧残的先辈

他出生于抗战期间,对于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始终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很小的时候就被大人抱着、拉着跑警报,对抗战胜利,满城欢腾的情景更有清晰的记忆。

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前,他画了两幅大画,一幅是《走向胜利——赶建机场、剑指东瀛》,另一幅是旧作《华侨在滇缅公路》的变体新版。在创作过程中,他整个身心都沉浸在特定的历史氛围里,仿佛又回到那个年代。从回国支援抗战的南侨机工,到拉石碾抢修机场的平民、砸石头的妇女儿童,都渐渐成了脑海中有血有肉的朋友。

作品已经送展,他总觉得还有很多不足,想要进一步完善,但就自己的岁数与身体状况而言,没劳累趴下,已值得庆幸。不少朋友关心他的创作,并提了很多宝贵建议。在大家的讨论里,一句“上通天理,下接地气”的提法,让他很受启发,这内里的清晰、坚定和淳朴,正概括了他毕生信念和耕耘。

所谓“上通天理”,看来也就是“天地良心”,即大多数民众对至善至美的向往。而“下接地气”,应当是关心民众,汲取民众中真善美的事物,激励着整个民族追寻美好的信心。

美术是求美之术,当有利于人生,有益于社会;艺术源于生活,更应该与观众交流,得到理解和共鸣。他认为画家也是普通人当中的一员,起码不应该蔑视、愚弄观众。这些似乎都是常识,可现实又并不这样。他尤其痛恨美术界乱象丛生,由来已久,若干稀奇古怪的人与事,称之为“违天理、断地气”恐不为过。

他毕生投入绘画艺术,面对鱼龙混杂的潮流,总是有人为之起哄造势,乐此不疲。他只能从自身做起,借作品说话。2015年,在欢庆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的日子里,他的大画《铸魂鉴史·珍爱和平》悬挂在中国美术馆绛红色的展墙上。当他看到这张画前的观众络绎不绝,驻足观看,不禁感慨万千。

他终于能以作品告慰曾饱受战火摧残的先辈,圆了多年画历史画之梦。

打开了自己的艺术视野

1955年秋天,14岁的他考入西南美专附中,戴着红领巾走进一片翠绿与金黄组成的校园。

难忘当年素描教室里的气氛,静物和石膏像都照着射灯,巡视的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都是轻声细语,只听见铅笔划在画纸上的沙沙声……

他平时爱到黄桷坪街头、茶馆到处画速写;在校园各个角落画色彩写生;晚自习下课回到寝室,抓紧熄灯前半小时还要画两张小画。

他们在教师进修室窗外看老师画大幅油画创作;背一画夹的习作登门向老师请教,也常和高班的同学交流。喜欢阅读大量课外书籍,从美术到文学名著,再扩展到历史、政治、哲学,特别爱看人物传记,传记书中那些杰出的画家、文学家、革命领袖和导师,都成了自己学习的动力与标杆。

1957年夏,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到重庆写生,在川美陈列馆展出他的大批习作,让他们充分体会到阳光与色彩的魅力,仿佛被带进了一片新天地。

马克西莫夫亲自为川美师生画了一场写生示范。在大操场一侧,盛夏的阳光里,两个男模特带着扁担箩筐,扮演码头阶梯上的挑夫。马克西莫夫落笔成形,用色准确,那逼人的光感、肤色、神采表现得十分动人。

三年后罗工柳先生的留苏作品展到了重庆,他和其他同学一道反复观赏,还被允许在闭馆后去临摹这些精彩的原作。

随着视野的拓宽,眼睛便不只是盯着考试分数及班上的名次,他开始思索人生,这让他逐渐步入思想自由的境界。

1959年,学校更名为四川美术学院,上了本科后他分在油画专业。在“一边倒”的背景下,对他影响最深的无疑是苏俄油画了。列宾、苏里柯夫、谢洛夫、弗鲁别尔这些大家是他心中的偶像,对他们的作品耳熟能详。

文化部高教部在浙江美术学院举办了罗马尼亚专家博巴的油画班,意在引入不同艺术流派和教学体系。1962年川美派去的夏培耀老师学成归来举办画展,他的习作和临摹博巴的作品展现出新鲜独特的面貌,引起不小轰动。

罗马尼亚绘画较多受到西欧近现代绘画的影响,博巴又是一个热爱中国传统艺术,探索东西方艺术融合的画家。他给长期封闭的艺术视野打开了通向世界的一扇窗,也启发中作单位业务刚好对口,还有机会外出写生和画创作。被压抑多年的创作热情井喷般爆发。几年之内,他有多幅创作在全国、省、市参展,获得省特别奖,市金奖;还设计壁画、实践陶瓷、马赛克、丙烯的制作工艺,完成了好几件巨幅壁画作品,其中一幅瓷壁画《梦游天姥吟留别》被载入《中国美术全集·壁画卷》。

1986年他调入新创办的厦门大学艺术学院。一切从零开始,工作又多又杂,除了教学还要兼管行政,负担很重,但他仍然挤出时间,画了《被海风掀动的一本中国近代史》《临海的教室走廊》,被选入全国美展,《沧桑》在庆香港回归的中国艺术大展上展出。这类以风景表达历史的作品渐成系列,可称为“历史风景画”体裁。

退休前夕,他意外荣获美国佛雷曼基金会的亚洲艺术家奖,第二年赴美。在风景优美的佛蒙特艺术中心与来自各国的画家、作家一起交流。他带去的五联画《渔村社戏》草图在那里得以完成,再加上描绘当地人物、风俗的作品以及风景画,他在当地艺术中心成功举办了个人画展。

华侨在滇缅公路240×240cm

几年后,他又被中国美术家协会选派到巴黎国际艺术城,与各国艺术家交流、创作,在艺术城举办画展。还去了西欧多国饱览著名艺术馆的藏画。

这些年,沿着巡访的足迹,他一路画所见所感,创作了《回忆香港》《美国印象》《欧洲掠影》《故乡》《闽南》等系列油画,出版了《唐绍云谈油画技法》《油画风景技法解析》《美丽厦大》油画集。

临近耄耋之年的他总是感到岁月流逝得太快,其中经历的跌宕起伏无法预测,生命的小船虽不能像万吨巨轮那般乘风破浪,但也绝不是毫无动力地漂流,只能顺水而下。他倒觉得人生更像是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游泳,海浪能把你托举到波峰,瞬间又降落谷底。即令水面风平浪静,悄无声息的洋流也不可捉摸,若能辨清方向,珍惜有限的体能奋力游去,同样有可能接近预想目标。

他喜欢把大学时代的自己比喻为一艘待发的航船,可以驶向任何未知海域。他大半生所经历的曲折坎坷,倒像是一场奇幻漂流,待到老来才看懂:命运岂能完全由个人决定?

不管漂流还是航行,他的艺术之旅起点都在重庆黄桷坪,四川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油画创作艺术
一张油画
油画《塬下》
油画
《一墙之隔》创作谈
纸的艺术
《岁月长又长》(油画)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创作随笔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