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转基因食品的认识和购买意向
2018-06-28钟先锋胡伟君刘静思黄桂东
钟先锋,张 瑾,胡伟君,刘静思,黄桂东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佛山 528231)
0 引言
转基因技术是指将含有遗传属性的物质通过一定的技术,通常为分子生物学技术或基因工程,引入到活细胞及生物体内,使这种物质在新的生命体中产生基因重组,进而将物质的遗传属性重新表达或遗传[1]。用转基因生物加工的食品为转基因食品。自从转基因食品横空出世后,争论一直未停,支持者认为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可以培养出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毒等优点的植物;亦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从而保护环境;也会使食物的营养价值更高,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反对者则认为转基因技术导入的外来基因,除了可能会使食物的毒量增加,还会打破自然演变的规律[2]。在争论如此激烈的当今社会,了解大学生对转基因食品的看法尤为重要。不仅可以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还可以及时纠正大学生不正确的食品安全知识。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广东高校在读大学生和已毕业大学生。
1.2 研究方法
通过问卷星网页进行网上问卷调查,设置11个问题了解食品专业与非专业学生对转基因食品的认识及购买意向。
2 数据处理结果
2.1 参与者数量分析
共收到40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350份,无效问卷50份。
2.2 参与者一般情况
男女比例接近1∶1,男生50.57%,女生49.43%。食品专业学生及非食品专业大学生比例也接近,食品专业的学生所占比例为45.43%,非食品专业比例为54.57%。
3 研究结果
3.1 性别对转基因食品消费的影响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74.43%男性消费者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而只有50.87%的女性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持乐观的态度。这跟自身获取有关转基因食品方面的知识和女性对食品安全感知风险比男性敏感有关[3]。
性别对转基因食品购买意愿的影响见表1。
表1 性别对转基因食品购买意愿的影响/%
所谓感知风险就是个人对潜在风险或危害的主观判断与评估。这种风险或危害往往会给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福利带来直接的或长期的威胁。个体的感知风险与实际风险完全不同,感知风险是个体对风险的主观评判,客观的科学事实在不同人的脑海里会被解释并影响,形成不同的主观认知[4]。消费者感知风险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消费者的人口统计学因素(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生活水平)、认知因素和其他因素。例如,消费者的生活经验、购物习惯、社交网络和新闻媒体的影响等[4]。因此,通过调查发现,有48.67%女性消费者是通过微博、论坛等社交渠道获取食品转基因知识,会有不少知识性错漏[5];而有68.18%的男性则是从专家、论文等权威渠道了解,对转基因食品知识了解相对比较充分。故男性消费者会更愿意选择购买转基因食品。
性别对转基因食品知识了解渠道的影响见表2。
由于女性消费者感知风险比男性敏感,所以通常她们在购买食品的时候更加谨慎,主观地认为转基因食品存在潜在危险,对检测不放心,所以即使当转基因食品和传统食品价格有明显差异,传统比较昂贵时,43.35%女性还是会选择传统食品,只有28.41%男性消费者选择传统食品。
表2 性别对转基因食品知识了解渠道的影响/%
社会上流传着转基因技术改变了目标基因的生物遗传物质,并且多是将远缘不亲和的生物进行遗传物质的融合,从而引起人类变异[4]。当今的科学表明,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目标基因不会转移到人体身上,也不会引起人体变异,曾经有科学研究推测,转基因食品并不会把目标基因转移到动物和人体上。转基因抗虫棉被误食后引起死亡这种说法是假的。研究表明,人体内没有激活原毒素的蛋白酶,也没有与此结合的受体。至今为止,尚未发现转基因食品使用后,目标基因与人类体内某些受体结合的例子。
转基因食品危害生物多样性这种提法是不正确的,而调查显示,有男性33.52%这样认为,而仅有19.08%女性担心生物多样性。造成这样的结论依然跟女性获取转基因食品知识的主要途径有关[6]。
性别对转基因食品危害的认识见表3。
表3 性别对转基因食品危害的认识/%
因此,总的来说,性别对转基因食品的购买存在一定的影响,主要是女性消费者的转基因食品知识的获取途径和感知风险敏感度与男性的不同。
3.2 学生生活费的多少对转基因食品消费的影响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当转基因食品比传统食品更加便宜的时候,有31.25%生活费在2 400~4 800元的人群有意愿购买转基因食品,反而生活费在2 400元以下的大学生,绝大部分的学生更倾向于购买更贵的传统食品,比例明显增加。
因此,可以得出,生活费对大学生转基因食品的购买意向没有影响,不是主导因素。
生活费的多少对购买转基因食品意愿的影响见表4。
表4 生活费的多少对购买转基因食品意愿的影响/%
3.3 专业知识对购买转基因食品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食品专业的学生比非食品专业学生更加了解转基因食品:食品专业的学生有66.45%的学生属于一般了解及其以上程度,而非食品专业的只有59.15%的学生了解。而且调查发现所读年级越高,食品专业的学生对转基因食品知识了解越充分。
食品专业与非食品专业的大学生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程度见表5。
表5 食品专业与非食品专业的大学生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程度/%
经过调查数据显示,食品专业的学生了解转基因食品的渠道比非食品专业的学生了解渠道更加权威,47.12%的非食品专业的学生,转基因食品相关知识主要来源于微博、道听途说等途径,会有不少知识性错漏,因而所了解到的知识存在正确性的问题,而74.68%的食品专业学生是从专家、学者的介绍、政府宣传等途径获取转基因食品相关知识,信息更加准确。也因此,食品专业有79.11%的学生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而非食品专业学生只有49.21%的学生愿意购买。
所以可以看出,食品专业的学生相比非食品专业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加全面、权威,所以对转基因食品的购买也比非食品专业学生的比例多。因此可以推测,转基因食品知识获取的途径是学生正确了解食品知识的重要来源,会使学生更加愿意相信转基因食品的优点[7]。食品专业的学生相较非食品专业学生,因专业知识比较丰富,所以当传统食品比转基因食品贵时,会选择转基因食品的人数较多,且食品专业的学生比非专业学生担心摄入转基因食品所占的比例少。
食品专业与非食品专业的大学生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对购买转基因食品的影响见表6。
表6 食品专业与非食品专业的大学生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对购买转基因食品的影响/%
食品专业知识的学生比非此专业的学生对转基因食品知识认识更加正确,可能与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关,即得到知识的渠道大部分为权威渠道。
因此,在“担心购买转基因食品原因”的问题当中,37.97%食品专业的学生主要担心的是生态环境问题,而47.12%非食品专业的学生担心摄入转基因食品后,引起人体变异、基因转移等问题。但事实是:转基因技术改变了目标生物的遗传物质并且多是将远缘不亲和的生物进行遗传物质的融合,这违背了自然的法则。社会上曾流传着这样的观点,即人食用转基因食品之后转基因成分可能与人体内的遗传物质融合从而引起人体的变异[4]。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范丽艳等人[6]指出,人类每天摄入来自不同物种的多种基因(即DNA分子)如果对后代有影响,那么人类不可能得以正常进化。
食品专业与非食品专业的大学生对转基因食品危害的认识见表7,食品专业与非食品专业的大学生对转基因食品危害的认识见表8。
表7 食品专业与非食品专业的大学生对转基因食品危害的认识/%
表8 食品专业与非食品专业的大学生对转基因食品危害的认识/%
随着就读年级越高,食品专业学生比非食品专业学生对转基因食品认识即对社会真正危害的认识越正确,会以生态环境作为考虑的首要因素。
当传统食品比转基因食品贵,食品专业的学生随着就读年级的增高,认识也越来越充分,所以选择转基因食品的比例也逐渐越来越高,而非食品专业的学生因为对转基因知识的了解性不够,所以年级高低对此没有什么区别,还是以选择传统食品的居多。
不同年龄的食品专业与非食品专业大学生对转基因食品的购买意愿见表9。
4 讨论
(1)经过统计数据显示,已有绝大部分的大学生知道转基因食品,但由于转基因知识还没有全面普及,导致真正了解转基因食品的却不多[8],此次调查从大学生的性别、年龄、专业深刻解读对转基因食品的认识。
(2)食品专业的学生无论是在购买、认识转基因食品方面都比非专业的学生更倾向转基因食品。食品专业的学生年级越高对专业知识掌握越多,对转基因食品认识越充分。
表9 不同年龄的食品专业与非食品专业大学生对转基因食品的购买意愿/%
(3)非食品专业的学生了解转基因食品的途径有47.12%从微博、论坛、电视、亲朋好友等途径得知,造成有些错误的知识也误以为真实[9],比如,转基因食品的目标基因会转移到人体身上,可能引起人体变异等错误观点。若因为这些错误的观点没有及时纠正从而一传十、十传百,可能会对转基因食品的发展不利。
(4)价格并非是必要因素,不过也是考虑的因素,不过价格对非食品专业的学生比食品专业学生影响更大。
5 结语
转基因食品已耳熟能详,尽管如此,但是经过调查仍发现,自转基因食品问世,转基因食品知识的普及仍不够,非食品专业的学生甚至可以引申到普通大众,他们并没有来自官方的、权威的、详细的转基因知识介绍,所以导致很多大学生甚至广大群众对转基因食品的危害、优点等不明确,没有正确的认识,最终导致很多大学生甚至广大群众没有对转基因食品的判断能力[10-11]。应该让广大人民群众全面了解转基因食品的收益与潜在的风险,而不应该让大学生相信有类似“转基因食品的目的基因会漂流到人体”的错误思想,这会严重阻碍转基因食品的正常发展。因此,传播正确的转基因知识尤为重要。
[1]张芯蜜,刘小侠,邓敏达.我国公众对转基因食品认知的调查分析 [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0):6 783-6 786.
[2]李秉龙.转基因食品利与弊的争论现状 [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9 651-9 652.
[3]马琳,顾海英.转基因食品信息、标识政策对消费者偏好影响的实验研究 [J].农业技术经济,2011(9):65-73.
[4]张文静.转基因食品消费行为研究 [D].杨凌:西北农业科技大学,2017.
[5]柏忠玲.不同年龄段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认知程度的调查分析 [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36):3-4.
[6]范丽艳,魏威,朱正歌.消费者转基因食品认知情况调查与思考 [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0):80-85.
[7]邓心安,刘江,楚宗岭.转基因食品认知度的再调查与分析 [J].宏观质量研究,2016(3):82-89.
[8]王玉清,薛达元.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认知态度再调查[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7(S1):27-32.
[9]谭腾飞,程景民,杨乐.转基因食品认知状况分析 [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6,22(8):49-53.
[10]陈超,石成玉,展进涛,等.转基因食品陈述性偏好与购买行为的偏差分析——以城市居民食用油消费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3,34(6):82-88,112.
[11]郑雅梅.石家庄市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认知情况的调查研究 [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