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昌乐县汉画像石解析

2018-06-27丁露刚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7期
关键词:汉画像石

丁露刚

摘 要:昌乐,著名的蓝宝石之都,是齐国始封之地。西周初,武王封姜子牙于齐,建都昌乐营丘。在昌乐几千年的漫漫历史长河中,积淀了深厚的底蕴,积累了丰富的资源,汇集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境内遍布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周文化、秦汉文化遗址近200处。单就昌乐汉代石刻而言,不仅规模大、藏量多,而且风格迥异、题材广泛,时间跨度长、艺术成就高,与其他地方发掘的石刻相比,昌乐石刻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其中不乏罕见的精品。

关键词:昌乐县;汉画像石;东肖汉画像石墓;昌乐李家庄子石棺墓

昌乐县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据《汉书·地理志》、宋《太平寰宇记》、明《嘉靖青州府志》、清《御批历代通鉴辑览》等记载,历史上的昌乐一域,在少昊时代为双鸠氏封地,双鸠氏是东夷重要的部族首领,影响颇大,故屡见典籍;在唐尧时期,是尧子丹朱的封地;西周初,武王封姜子牙于齐,建都昌乐营丘,姜太公采取“因其俗,简其礼”“通工商之业,便渔盐之利”(《史记·齐太公世家》)“举贤尚功”(《汉书·地理志》)的政策,发展经济,富国强兵;东周时期,杞国九世君主杞成公迁都于此,杞国以缘陵为都,先后共历一百余年;西汉时期,缘陵改称营陵,汉景帝于中元二年(-148)置北海郡,建营陵县,郡治即设于营陵。

汉画像石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汉代大多没有留下名字的民间艺人雕刻在墓室、棺椁、墓祠、墓阙上的以石为地、以刀代笔,融合绘画、雕刻、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的石刻艺术品。昌乐县汉画像石的地方特色十分浓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画像的内容丰富多彩。昌乐县境内的东肖墓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画像数量之多,更是罕见。第二,汉画像石的题材众多。东肖汉画像石墓的接吻图、车马出行图、力士生殖崇拜图等,题材各不相同,且均是在其他地区难以见到的珍品。

昌乐县东肖汉画像石墓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被附近村民发现,是山东省所发现的画像石墓中画像内容最丰富的少数几座墓之一。墓室为石室,平顶,石灰岩条石砌壁,石板复顶,石板铺地,主要由墓道、前室、后室三部分组成。前室为主要部分,有双门。前室和后室以横梁和立柱隔开。两室的总面积为19.2平方米。经过现场发掘,并未发现任何随葬品,推测该墓先前曾被盗掘,但并未对墓室的整体结构造成破坏。墓室的前门、墓壁、横梁、立柱刻有大小不一的画像近百幅,题材和内容都十分丰富,在仅仅19平方米的墓室之内分布这么多的画像,极为罕见。其中表现墓主人社会活動的车骑出行图、谒见图等共计22幅,仅车骑出行图就有18幅。有一车一骑、一车两骑、三车三骑、四车两骑、四车三骑、四车七骑、五车五骑、五车八骑、三车八骑和一步卒、三车三骑和三步卒、五车五骑后跟一马驹等区别,骑者中有空手、持勾、持盾、持矛之分,步卒中有举旗、持幡或持斧之别,而马车则有轺车、轩车或者是驾一马、驾四马,车马的刻画动感极强,给人以奔放有力之感。东肖汉画像石墓中表现墓主人日常生活的画像8幅,如搏击、吊唁、杆戏、狩猎、楼亭、锄作、接吻等。接吻图长3.01米,宽0.31米,刻有四位主人端坐在案几边,每位主人的两侧有仆从侍奉,其中一位主人右侧的站立之人正在回首观望一对男女相拥而吻,这是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最为直观且形象的接吻图。另外,东肖汉画像石墓中还有刻画属吏仆从的画像15幅、神仙天象类画像(多刻于墓顶)21幅以及一些伏羲卧日、日月生辉、骑马仙人、戏兽仙人、女娲炼石补天、铺首衔环等内容的画像。同时,在后室双门之间立柱的顶部还刻有文字“此中人马皆食天仓”,隶书体,苍劲有力。

昌乐县的另一个典型墓穴为昌乐李家庄子石棺墓,其出土地址为朱刘镇李家庄子村。根据前期调研工作认定,昌乐李家庄子石棺墓为西汉中晚期遗址。昌乐李家庄子石棺墓的墓穴整体呈长方形,质地为石灰岩,墓穴内部有各种画像,古朴而不失韵味。其中有一幅斗兽与人物故事图,高1米、宽2.5米,图中刻有树木、野兽、老人等形象。野兽呈张牙舞爪状,尾巴高高向上翘起,三只脚着地,一只脚放在戟上,看似十分挣扎、痛苦;老人满面胡须,头戴冠饰,身材不呈比例;树木为常青树,可能具有辟邪之意,树顶旁边刻有一只飞翔的大鸟。该图的内容具有良好的连贯性,画中的老人可能就是墓主人,寓意墓主人乘马飞仙、灵魂不灭。汉代典籍中多有飞仙升天的故事,在汉画像石中也有形象化的展示,该图就寄托了人死之后飞天升仙的美好愿望。可以说汉代墓穴中的画像大多都有升天、灵魂不灭、来世幸福的含义,是汉代丧葬文化的重要体现。

昌乐县汉画像石的发掘使我们更加了解当时人们的丧葬观念,这种丧葬观念产生的直接根源是汉代根深蒂固的孝道文化和厚葬风俗,是儒家孝的原本意义的变形,其与原本意义相去甚远,实际上变相成为一种获取孝名、步入仕途的方式。墓室成了墓主生前环境的缩影,汉代重孝道的社会风尚和当时的经济水平,使汉画像石艺术的产生成为可能。汉代提倡“以孝治天下”,而行孝的方式又无过于养生、生极其欲、死更厚葬,耗费重金为死者建造墓、阙、祠堂是孝的表现。汉画像石是当时吉祥文化的重要载体,几乎每一幅画都有其吉祥寓意,其规模之宏大、内容之丰富、艺术水平之高超,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猜你喜欢

汉画像石
古代艺术与现代文化的关系
淮北市汉画像石的分期及特色
汉画像石艺术在装饰性绘画中的思考
关于汉画像石图形符号在公共空间中的作用摭谈
汉画像石中“鱼莲”图像研究
解读汉画像石“线”语言的生命力
汉画像石的彩绘艺术探渊
汉画像考古资料中的“天”与“地”
论鲁西南汉画像石中神明形象的宇宙论意义
汉画像中汉代笞刑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