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想象人物对话 构建生态课堂

2018-06-27沈晓勤

课外语文·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生态课堂想象

沈晓勤

【摘要】对话的课堂是生态的课堂,在课堂对话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实现课堂的生命成长。学生将对课文的理解、以往的知识经验、收集到的资料以及想象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通过学生间的对话交流融会贯通地表达了出来,这样的课堂更富有真实的情境感,也让学生的语言伴随着思维的火花如活水般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

【关键词】想象;人物对话;生态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还原课文中的情境内容,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与课文新授知识内容之间架起桥梁。教者在语文课堂教学时让学生想象并表演人物对话,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挖掘人物心理,也能让学生通过表演对话,再现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在课文中进行对话

第二课《郑成功》一文中,作者在第二段通过描写郑成功和卫兵的对话刻画了主人公郑成功的爱国形象,写出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荷兰侵略者的痛恨以及一定要收复祖国宝岛台湾的决心。在学习课文第三段时,教者使用了想象人物对话的方式,让学生想象郑成功在渡海东征之时会和将士们说什么,将士们会怎样回应。如:

郑成功(意气风发):将士们,我们马上要出征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允许侵略者横行霸道。我们一定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赶走侵略者,把台湾同胞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让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你们有信心吗?

将士(振奋不已):有信心!我们一定会在您的带领下收复台湾,扬我国威!

同学们通过模拟郑成功与将士的对话,不但学会了灵活运用课文中的文字,还体会到了角色的心理并结合自己的心声表达了出来。这样的对话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的一腔爱国热情,还进行了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同胞欢迎郑军时,教者也设计了人物之間的对话,让学生想象台湾同胞会对郑军说什么,从而给学生以锻炼表达、理解人物的机会。学生想象的对话非常到位:

台湾同胞:郑将军呀,你们郑军真是太英勇神武了!是你们把我们台湾老百姓从强盗的压迫和奴役中解放了出来,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奋勇杀敌,我们的苦日子不知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郑成功:乡亲们,台湾本来就是我们祖国的一部分,你们也是我们的同胞。收复台湾,也是我们的心愿。以后,我们还要建设台湾,让台湾变得更加繁荣昌盛!

第三课《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续写了伟大音乐家肖邦至死不忘祖国的事迹。课文第二段描写了埃斯内尔在肖邦离开祖国波兰时为他深情吟唱送别曲,赠送给肖邦一只装有祖国泥土的银杯,还嘱咐他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教者乘势让学生展开想象来体会肖邦的爱国热情:此时此刻,假如你就是肖邦,你会怎样回应老师的殷切嘱托呢?

埃斯内尔:肖邦,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

肖邦:老师,谢谢你们来送我,还给了我这么珍贵的礼物,我真是太感动了。我今生今世一定不会忘记我的祖国,我会用音乐创作来表达我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之情与思念之情。无论我身在何方,我的心永远属于祖国——波兰!

实践证明,学生通过想象人物的对话更容易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也更容易让学生再现课文当时的画面,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内容。

二、在古诗中进行对话

在十一册第四课《古诗两首》中,也有可以创设对话情境的契机。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根据诗歌背景和情感线索,让学生进行想象人物对话的练习。

例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当杜甫听到安史之乱平定的消息时,会呈现怎样一种情景呢?

邻居:杜大人,好消息,听说官军收复了失地,你们可以回家乡了!

杜甫(喜极而泣):真的吗?那真是太好了!夫人,孩儿,我们快快整理行装,不用再过着颠沛流离的日子了。

杜夫人(笑容满面):好好好,我早就等不及,我马上来收拾。

孩子:爸爸,这真是太好啦!我们终于可以过上安定和平的日子啦!

杜甫:我真想放声高歌一曲。待我去拿二瓶酒来庆祝庆祝,趁着春光明媚的大好日子,我们马上启程返乡!

学生通过想象几个角色的人物对话,生动地体现了杜甫一家得知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后欣喜若狂和迫不及待回乡的心情。课堂上学生通过展现各个人物不同特点的语言,人物内心的兴奋激动充分展露,诗人对祖国和平的向往以及爱国的热情也一览无余。

第二首《示儿》一诗是陆游临终前对儿子的殷切嘱托,希望宋朝军队平定中原的时候儿子一定要将这个好消息告诉自己。那么,陆游临终前会怎么对儿子说呢?

陆游:吾儿啊,我已经命不久矣,可我心中还有一件事实在放不下啊。

儿子:父亲,什么事,孩儿一定尽力帮您办到。

陆游:唉,我唯一伤心的是我这辈子看不到祖国的领土统一了。

儿子:您别难过,一定会有这一天的。

陆游:孩子,千万记住,等到宋朝军队收复失地的那一天,你一定要在祭祀祖宗的时候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啊!

儿子:父亲,放心吧,我一定会记住的。

通过创设人物对话,陆游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都展现在了对儿子的嘱托之中,体现了他未见祖国统一的满腔悲愤之情和对收复中原的希望与信心,让学生更好地体会陆游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教师补充了《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诗,让学生对陆游渴望统一的爱国情怀有更深的体会。交流时,还可以让学生边看着插图边带着表情和动作进行对话,这样会显得更加真实生动,富有情境感。

三、在练习中进行对话

六年级上册练习1口语交际主题是《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课前教者先让学生收集中国一个少数民族的资料,包括聚居地区、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等。在学生上台交流时,教师采用导游介绍的方式,让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少数民族的特色,与此同时“小游客”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也可以向导游提问,形成互动。例如学生介绍“傣族”时可以这样对话:

导游:大家好,今天我向大家介绍的是“傣族”。傣族也称“傣泰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世界上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傣族源于中国的云贵高原,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云南各县市。傣族有自己的语言及文字。大家知道傣族居住房屋的特点是什么吗?

游客:我知道,傣族人居住的是竹楼。

导游:对了,傣族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主要用竹子建造,因而称为“竹楼”。傣族竹楼是傣族固有的典型建筑,竹楼近似方形,以数十根大竹子支撑,悬空铺楼板;房顶用茅草排覆盖,楼顶两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竹楼一般分两层,楼上为主人卧室并兼重要钱物存储处;下层饲养牲畜,堆放杂物,或是舂米、织布的地方。

游客:哦,原来竹楼的用处这么大呀!请问导游,傣族人是以什么食物为主的呢?

导游:傣族人以大米为主食。最有特色的是竹筒饭。其制作方法是将米装进新鲜的竹筒后加水,放在火上烧烤,吃起来清香可口。那大家知道傣族最富有民族特色的节日吗?

游客:请问是泼水节吗?我曾经在电视里面看到过。

导游:正确。泼水节是傣历的新年,节期在六月六日至七月六日之间,相当于公历4月。泼水节这一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着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起初用手和碗泼水,后来便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泼水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体验一下泼水节的乐趣吧!

学生通过模拟导游与游客的对话,自然而然地将少数民族的知识融汇到了一个真实的场景之中进行习得。这样做既便于学生记忆,又促进了学生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真是一举两得。

对话的课堂是生态的课堂,在课堂对话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实现课堂的生命成长。学生将对课文的理解、以往的知识经验、收集到的资料以及想象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通过学生间的对话交流融会贯通地表达了出来,这样的课堂更富有真实的情境感,也让学生的语言伴随着思维的火花如活水般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生态课堂想象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超乎想象的雨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先想想再想象——看谁想得妙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绿色生态,课堂构建
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失衡与优化策略
这里的课堂扬起低碳、生态的风帆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