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教学策略
2018-06-27洪梅
【摘要】任务驱动型作文已经成为各级别考试的重要形式,教师应加强相关教学和训练。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审题立意训练和思维训练,强化学生文本阅读能力,提升作文感悟力,加强课内外训练。
【关键词】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80年代,西方逐渐出现了以“任务驱动”称谓的任务型教学法,我国在2015年高考中采用了任务驱动型作文形式,从此,任务驱动型作文开始被广大教育者关注并在全国各地及各级别的考试中运用,教师也加强了对此方面的讲授和训练。
一、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含义
任务驱动型作文,指命题者在所给的材料中给考生下达一个明确的指令性任务并提出一个启发思考的问题,要求考生结合所给材料,严格按照命题者的任务要求及写作方向,自己选择合适的角度,发挥逻辑思维及想象能力,以完成任务为目的展开写作。
任务驱动型作文从本质上来讲是材料作文的一种,但相较传统的材料作文,其写作方向和任务更明确和清晰,同时,命题者所给的材料一般取材于贴近生活的新鲜热点话题,有效减少学生情感表达虚假化,写作内容空洞、语言客套话多的问题。同时,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任务目标和写作方向明确、清晰,体现出考试的公平性。
二、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教学方法
(一)对学生进行审题立意和思维训练
每一项任务驱动型作文有其设定的任务或需解决的问题,围绕这个任务或问题进行审题立意是写好作文的首要事项。可以说一篇作文的優劣首先表现在审题立意上,若立意不准确或偏离了任务要求,就会被判定为跑题或偏题,这样的作文因未完成作文的任务要求,是不合格的。而在以往的各级别考试中发现,许多学生的作文文笔很好但没有得高分,主要就是因为审题立意出现偏差。因此,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教师在讲授中要有意识地加强作文审题立意的讲解和训练。
立意后就是文章的写作,这就涉及思维逻辑的问题,即文章按照什么样的线路去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一部分写什么内容,这些需要前期的设计,而这种设计就是作文逻辑思维能力的体现。在教学中,教师要对课文整体逻辑思维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理解作者的写作脉络和思维逻辑;在作文训练中,教师不能只给出分数,要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思维逻辑分析,针对学生作文的立意,分析其逻辑思维的优劣并要求学生修改,这样通过不断的讲解和训练提高学生写作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强化学生文本阅读提升作文感悟力
许多学生在面对任务驱动型作文所给的材料时往往一筹莫展,对材料的内容及任务要求等信息提炼不出来,对如何立意、如何构建作文框架不知如何去做,写作速度与效率较低。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还是学生日常阅读量不够,对如何提炼文章的主旨感悟力不强。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老师要将阅读作为一项常规性作业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每天进行文本阅读,每天完成一篇短文本阅读,每周完成一篇长文本阅读。阅读材料可以是优秀作文案例,可以是时事新闻评论也可以是优秀短小说。要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带着问题去读,阅读后要能够独立解决这些问题,并将结果反馈给老师。
强化学生文本阅读是要求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从阅读中去感悟、去思考,在不断完善自身语文知识结构的同时感受作文写作的乐趣。对一些优美的语句、词汇要求学生会背、会运用。引导学生关注时事话题并组织开展讨论,让学生自主地表达意见和观点并阐述理由,一方面在讨论中对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形成升华,迸发灵感,另一方面为任务驱动型写作积累经验和资料。
(三)加强课内外训练
作文写作是一项应用性很强的技能,只有通过不断的课内外训练才能让学生熟练掌握。
首先,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学生课堂作文的训练。如在课堂中,老师可以准备一段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为案例,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进行阅读,然后让学生提出该段材料所要表达的含义,老师根据材料和学生的意见对如何审阅材料进行讲解,讲解时注重将材料和问题与任务相结合。还可以根据一段材料让学生根据任务要求自己拟题目并提出自己拟题目的初衷及写作思路,老师再进行点评。通过训练让学生明白一个简洁明了的题目是作文是否成熟的关键,提升学生拟题创意空间,让学生明白所有的技巧必须围绕驱动任务来运用,使其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
其次,要加强课外训练。让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生活,注意身边的一点一滴,使其明白,一篇优秀的作文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展示与升华,脱离了生活的作文是空洞的、浮华的。让学生有意识地关注环保、教育、娱乐、科技等时事话题,关注涉及国计民生的热点话题,关注有重大影响和具有典型代表的案例或社会话题。引导并鼓励学生平时注意材料的收集,学会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琢磨,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设定任务然后再自己解决。
作者简介:洪梅,女,1969年生,辽宁营口人,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教育教学。
(编辑:马梦杰)